※ 引述《hittler (西斯特)》之銘言:
: 大陸最近開始對藝人和富人開刀,目的縮減貧富差距
: 達到孫中山先生的均富社會
: 反觀彎彎不敢對付財團,貧富差距擴大
: 是不是該讓習大大幫台灣一把
: 統一後開始整頓財團和金流
: 讓老百姓貧富差距改善
: 這不是很好嗎
: 空有民主還是窮有屁用
: 還是統一縮小貧富差距邁向均富比較靠普吧
: 大家說是不是?
中國共產黨已經玩過一次均富卡,你忘記了是吧?
中國共產黨式的均富就是悲劇,死人可以上千萬上億的。
鼓吹中國共產黨式的均富的人應予剝皮抹鹽吊在太陽下曝曬至死。
中國共產黨革命所想要的「均富」,就是合作化運動,一切生產資料收歸公有由無產階級
(照中國共產黨的說法就是中國共產黨)統一分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BA%E6%B0%91%E5%85%AC%E7%A4%BE
人民公社
時間表
1958年,在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由農業生產合作社聯合而成,一般一鄉建立一社。1958年6
月,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成為中國第一個人民公社[11]。
1958年8月,毛澤東視察河北、河南、山東時,提出「還是辦人民公社好。它的好處是可
以把工、農、商、學、兵合在一起,便於領導。」之後,農民公社在中國大陸迅速推廣、
興盛。[2][3][5]
1958年9月,螞蟻島人民公社成立[12]。195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
次全體會議在武漢召開,決定把決策中心由公社轉回到生產一級,作為核算、收稅和分配
收入的基本單位,不再強調吃飯不要錢,工資重新按勞動量和所掙工分支付。
1960年,農業危機加劇,公社權力又進一步分散到平均20-40戶組成的生產隊,作為基本
單位。自留地發還,食堂解散。到1962年,因為規模縮小,公社數目從大約24000個增加
到74000個。[13]
1962年起,實行生產資料分別歸公社、生產大隊和生產隊三級組織所有,以生產隊的集體
所有制經濟為基礎的制度。生產隊是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單位。社員參加集體生產勞動,
按照各人所得勞動工分取得勞動報酬。此外,社員可種植少量自留地和經營少量家庭副業
。
"實驗失敗、改革開放"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為了改變人民公社制度下存在的平均主義和社員缺少
經營自主權的狀況,農村普遍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負面影響
農民工作過度:人民公社使農民都工作過度,筋疲力盡。平均主義的工資制度,即按需計
酬,降低了勞動生產率。
挫低勞動積極性:由於沒有直接反饋,集體化生產挫低了人們的積極性,管理不善,歸於
失敗。
導致食品短缺:人民食堂需要將農民私有的糧食全部收繳,統一烹調之後再按需分配給所
有公社社員。有人將之形象化地稱為吃大鍋飯。然而,由於大量浪費,公社食堂有限的糧
食儲備被迅速消耗完畢,導致了隨後的食品短缺。
經濟倒退:三年困難時期;1960年後,經濟倒退,工業停頓,交通運輸癱瘓,1960年的國
民生產總值可能下降了1/3,普遍營養不良,有人餓死。[18]
貧富差距依照與權力中心的距離而產生。
由於農民所得並不直接與個人付出成正比,出現所謂「平均主義」的風氣。
類似於蘇聯農業集體化後的產量下降。耕種公地的結果是農民們沒有直接的責任感,生產
積極性不高,發生了社會懈怠現象[19]。當個體認為自己的工作已湮沒在團體之中,就會
在團體中懈怠下來[19]。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實行包產到戶後糧食產量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