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提過很多次的事:台灣史上大家認為最不重要的選舉:
2005年任務型國代投票,反而是影響最深遠且最不可改變的一次,
那時候沒有幾個人意識到投國民黨跟民進黨是一樣的,
而投親民黨跟投台聯才是跟國民兩黨不一樣。
這次選舉確立了目前國民兩大黨的體制與格局,且非常難以改變,除非
1,全民有意識需要改變兩大黨結構,然後修憲
2,有第三個黨能形成三分天下之勢
不過看起來目前都沒有,期待開戰還比較快
引述《mystage (亭)》之銘言:
: : 打破兩黨格局 重塑多元政治
: : 時代力量正式推出聯立制修憲草案!
: : 自從解嚴之後,台灣政壇的兩黨政治格局逐漸成形,雖然在發展歷程中,屢屢有藍綠
之
: : 的第三勢力發起挑戰,卻仍幾乎牢不可破。而在這個脈絡中最重要的決定因子,就是
選
: : 制度。
: 我之前在黃捷離黨時就寫過一篇,重貼一次好了。
: 在政黑板的各位都是對政治制度比較熟悉的族群,
: 大家討論看看。
: 目前的選制,
: 小黨的議員看不到希望,
: 所以不需忍耐,直接跳船。
: 為什麼台灣永遠是藍綠,
: 無法產生有效的第三勢力,
: 當初民進黨不就是慢慢成長起來的嗎?
: 原因出在選制。
: 當單一選區,只選出一個立委,
: 就注定了兩大黨會佔據所有的席次,
: 小黨只能依靠少數的不分區,
: 在國會上產生微小的影響力。
: 國會的影響力,
: 代表遊說能力的高低,
: 會影響
: 企業捐贈政黨政治獻金的意願,
: 帶槍投靠小黨的縣市議員的意願,
: 初步想要進入政治領域的新鮮人意願。
: 因為台灣的選舉制度,
: 單一選區只有一個立委會當選,
: 永遠都是佔據資源的人會選上,
: 選上以後會吸引更多資源,
: 所以是兩黨制,大者恆大。
: 小黨直接反過來看即可,
: 最多是撐著,一有意外可能就泡沫化。
: 那麼制度是否能改變呢?
: 當然可以,
: 只要兩大黨佔絕大多數的國會同意修改,
: 合併成大選區即可,
: 例如台北市劃成兩選區,
: 一區選出四位立法委員,
: 那麼照比例,小黨可能會有一席。
: 這一席立委代表了,
: 在小黨的議員,也有機會進階,
: 而非只有跳船或泡沫化兩條路可選。
: 不過討論到選制,
: 不管是不分區名額是否可以拉高,
: 或是合併成大選區,
: 藍綠突然就和解了,
: 一致反對有利小黨的修正。
: 這也是人之常情,
: 要兩黨削減自己的優勢,
: 實在不盡人情。
: 在品牌上,因為先進者有優勢,
: 兩黨先定義“反統”、“反獨”的話語權,
: 市場份額也大都被兩黨佔據。
: 於是原本民進黨,彙集反對勢力的路,
: 在現代已經關了起來,
: 因為兩邊已經各有一個代表品牌。
: 這是有利於既有政黨的制度,
: 好處是政權更穩定,不容易讓極端小黨取得權力,
: 壞處是政權穩定就容易腐敗,這是一體兩面的事情。
: 大家是支持哪一種制度呢?
: 並立制還是聯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