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轉錄網址︰
https://reurl.cc/7e8jkQ
2.轉錄來源︰
TFC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3.轉錄內容︰
【假訊息心理學】實驗發現:人們這樣想“如果是真的,那就有趣了” 所以按下分享鍵
2021-10-23
記者何蕙安/編譯
在不實訊息滿天飛的時代,為什麼人們會分享不實訊息資訊?這一直是許多研究團隊想要
找尋的答案。近日,一個法國研究團隊的研究試圖提供一個可能原因:因為覺得「如果是
真的,就太有趣了」,所以按下「分享」鍵。
法國尚尼柯德研究中心(Institut Jean Nicod)研究者沙夏.阿爾泰(Sacha Altay)、
艾瑪.阿羅珠(Emma de Araujo)與雨果.馬歇爾(Hugo Mercier)提出了一個「如果是
真的的話就好玩了」(interestingness-if-true)的假說,認為當人們認為一則新聞或
訊息「如果是真的,就會很有趣」時,即使知道訊息並非百分之百正確,仍會分享轉傳。
這個研究近日在《Digital Journalism》發布。
「一般人畢竟不是記者,分享資訊時的主要動機不是為了提供資訊、而是為了社交,因此
『準確度』不是最重要的。」研究的第一作者沙夏.阿爾泰(Sacha Altay)在推特發布
自己的研究時指出,「人們不一定是因為上當才分享假新聞,而是這則新聞有些讓人『可
以忽視其不準確的因素』。」
阿爾泰等人的研究呼應一份2020年美國普渡大學與哈佛大學學者關於「年齡與分享假新聞
行為」的研究。該研究發現,儘管年長者比年輕人就能辨識出不實訊息,但他們分享錯誤
資訊的行為更常見,因為他們的主要目標是人際互動,而非追求準確度。研究結果指出了
許多心理因素會導致人們忽視不實訊息。
法國團隊探討人們為何明知是假訊息,還轉分享
哈佛大學尼曼實驗室(Nieman Lab)也專文介紹了這個有趣的實驗。這個涉及近900人的
實驗是在美國進行,受試者被安排隨機看到10個以「臉書貼文」形式,呈現的新冠相關新
聞訊息(5個真實、5個不實),並分別評比每一則新聞的真實性,以及該新聞「如果是真
的的話」的有趣程度,此外,受試者也要評比自己分享這些新聞故事的意願程度。
「就算你覺得不太可能,但想像一下,如果這個新聞是真的,你覺得這件事有多有趣?」
研究者詢問受試者。
實驗結果一:人們偏好分享正確又有趣的消息
實驗結果釋出了一些訊號,好消息是,假消息在真實性的評分較低,也就是說,受試者其
實可以嗅出假故事——這個結果也證實了一項過去的研究,認為平均的一般人具備辨識不
實訊息的能力。同時,實驗受試者也比較願意轉傳真實故事,或是至少是他們認為是真實
的故事。
實驗結果並發現,當一則訊息看起來可信度很低時,人們分享該訊息的意願也明顯較低。
阿爾泰解釋,人們在判斷一則訊息「是否有趣」時,會將該訊息的「正確性」考慮進去,
如果一則訊息是虛構的,那該訊息的重要性或相關性就會大幅降低。
https://reurl.cc/AKry4d
圖1:紅色區塊為假新聞,藍色為真新聞。最左邊的圖顯示人們普遍可以正確辨別真假新
聞的正確性;中間的圖顯示假新聞的「如果是真的」的有趣程度較高;最右邊顯示人們對
於真假新聞的分享意願,實驗結果顯示人們對分享真新聞的意願較高/擷自研究
實驗結果二:不確定是否正確,但「如果是真的就很有趣」,人們還是會分享
不過,研究團隊發現,人們似乎傾向分享「如果是真的的話,就很有趣」的新聞。也就是
說,當某則新聞的真實度並非全然明朗,讓人們無法確定真假,但若內容「如果是真的話
就很有趣」,人們仍有一定的意願分享該資訊。
不只如此,在「如果這個新聞是真的,你覺得有多有趣?」的測試中,假新聞獲得的「有
趣度」比真實故事略高。報告認為這結果並不讓人意外,以實驗中的一題假新聞「比爾蓋
茲將會利用植入微晶片來對抗疫情」為例,如果該新聞是真的,那的確很引人注意。
https://reurl.cc/Ep0X4a
圖2:圖像的橫軸為正確度,縱軸為「如果是真的的有趣程度」,顏色區塊愈深代表分享
意願愈高。沙夏.阿爾泰(Sacha Altay)的團隊研究顯示,儘管當一則新聞的正確性與
「如果是真的話就很有趣」兩者皆高的時候,人們分享意願最高;但當人們儘管認為一則
新聞不一定準確,但「如果是真的話就很有趣」的話,仍傾向分享/擷自研究
實驗結果三:民眾越信任主流媒體,辨識訊息真假的能力也越好
實驗結果顯示,儘管人們可以辨別出假新聞,也更傾向分享他們認為是正確的新聞,但人
們顯然也願意分享那些「如果是真的就好玩了」的新聞。因此,當人們在分享有問題的新
聞時,不一定都是因為他們上當,也可能是實新聞可能具備了一些讓人可以忽略其真實性
的因素,例如「太有趣了」,所以讓他們決定可以不顧新聞的真實性而按下分享的按鈕。
此外,該實驗也有詢問部分受試者對於主流媒體(包括報紙、廣播、電視新聞)的信任度
。在交叉比對之下,越相信主流媒體的受試者,分辨假新聞的能力也愈高。
報告也指出,此研究有一定的限制,包括研究團隊的選題時難以量化受試者對於各則真假
訊息在準確度與有趣程度的判斷,使得其選題具有一定的武斷性,對實驗結果可能有一定
的影響力;此外,該研究是詢問人們的分享意願,但研究人員無法知道人們是否採取實際
行動。
美國「華盛頓與李大學」(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新聞學教授馬克.柯丁頓
(Mark Coddington)與俄勒岡大學新聞學教授賽斯.李維(Seth C. Lewis)在尼曼實驗
室網站撰文指出,對於人們想分享訊息的因素與動機還需要更多研究去解釋;但在這個研
究中,「如果是真的就好玩了」可能是推動人們決定「要看什麼」、「要相信什麼」、以
及「要分享什麼」的因素之一。
兩人也認為,該研究也讓人進一步思考,究竟高品質、嚴謹與真實性等新聞在人們接受訊
息時扮演的角色,會如何怎麼影響人們的認知。
參考資料
Sacha Altay, Emma de Araujo, Hugo Mercier, “ If This account is True, It is
Most Enormously Wonderful”: Interestingness-If-True and the Sharing of True
and False News, Digital Journalism, 2021.08.24
Sacha Altay對於研究的總結
NiemanLab <” Interesting if True”: A factor that helps explain why people
share misifnormation> 2021.10.06
首頁代表圖:Unsplash/Braydon Anderson
4.附註、心得、想法︰
現在國內外選舉皆充斥假新聞
雖然不能完全避免
但面對假新聞前先了解假新聞的特質
受到假新聞影響的機率或許能降低
※ 「Live」、「新聞」、「轉錄」此類文章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
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