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聞網址︰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101150
2.新聞來源︰
三立
3.完整新聞標題
公衛演算示警山雨欲來 洪子仁:8月恐98萬人染疫4千死
4.完整新聞內容︰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2022/04/16
國內疫情多點爆發,昨(15)日再新增1209例確診,疫情已正式進入「減災期」,但要減
災,民眾總要知道將來這波疫情的趨勢,好有所準備。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向《三立新
聞網》表示,台灣這波疫情至少會有3~4個月,以狀況與台灣接近且爆發過疫情的日本
Omicron感染率4.3%來推估,國內將有98萬9千人確診。若以千分之3~4的死亡率推估,可
能會有3千人~4千人會死亡。
國內昨日再新增1209例本土個案,各縣市都有病例,人口數不多的花蓮縣昨也新增146例
確診,比北市140例還多;桃園市昨也再增290例,疫情於19縣市多點爆發,進入名符其實
的「減災情」。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向《三立新聞網》表示,減災意味著要與病毒共存,但總要讓民眾
知道這波疫情會有怎樣的發展,及早做好心理建設與準備。
洪子仁表示,由於國內民眾對清零到與病毒共存的心理建設還沒有完全,國內無法快速鬆
綁防疫作為,因此疫情可能會拉長至3~4個月,以狀況與台灣接近且已爆發過大規模疫情
的日本Omicron感染率4.3%來推估,國內在將來的3~4個月內,會有98萬9千人確診,以此
人數與疫情時間推估,之後每日平均會有8024到1萬0900人確診。
洪子仁再以國內目前Omicron的中症率千分4來推估,這波疫情將有3956人中症;以國內目
前重症率千分之0.3來推估,將來這波疫情將有297人重症,中、重症合計推估約有4253人
。 但由於輕症患者也可能轉中、重症,實際數字有可能還會比這數字來的更高,若以歐
美千分之10來推估,則國內將約有1萬多人會中、重症。
洪子仁說,雖然這波疫情將有4千人到1萬人將中、重症,但這1萬人將分散至90~120天,
國內專責病床6千多床還是足以應付。洪子仁認為,將來疫情進入後續階段時,居家照護
的住家與集中檢疫所和防疫旅館是否能確實做到分流,避免輕症也往醫院送,是醫院量能
是否能夠保持的關鍵,也應避免一般的醫療因院內感染遭排擠的情況。
這波疫情可能會有多少人死亡?洪子仁表示,以長者疫苗注射率較低的香港來說,致死率
千分之7為上標,長者疫苗注射率約9成的韓國,死亡率千分之1.2,則為下標。如果以98
萬9千人來推估,死亡率用千分之3到4來推估,這波疫情的死亡人數可能有3千到4千人。
但死亡者仍會以70以上的年長者居多,也可能有很大部分是因為其他慢性病因素自然死亡
,而非全都是因為病毒。
洪子仁表示,將來防疫將著重在個人的風險評估,很多演唱會、餐會等都不會禁止,建議
民眾可自行評估自己是否有打疫苗、有無做好適當防護、家裡是否有長者、小孩等危險群
,自行評估風險後再決定是否參加或避免較高風險的活動。若擔憂重症卻還沒打疫苗者,
也可趕快去打疫苗,都可降低將來的染疫風險。
5.附註、心得、想法︰
山雨欲來風滿樓
台灣太需要這種務實的評估
很多台灣人還不曉得台灣即將面對的是什麼
也許這是之前防疫成績太好的負作用
國將大變
人民需要更充足的心理建設
更重要的是一套具體的
有標準可依循的應變方案
結果只是蔡英文出來喊喊口號減災求清零等等
完全沒有具體的計劃
我不是隨便講講 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陳時中日前才講超過1500例啓動輕症在家
超過了嗎?沒有嘛
那為何新北提個案就一拍即合呢?
陳時中之前都很堅持自己的嘛
為什麼這次很快妥協了呢?
因為CDC當時根本沒有規劃
1500例只是緩兵之計
CDC當時需要時間想這個問題
以這例子當基礎
再去看這幾天健身房旅行團客的亂相你就完全不意外了
CDC真的非常隨性
沒有架構 沒有說明
反正你人民配合就對了
而這樣混亂的情況可能要搞一整個夏天
保重吧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