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KXXXXX: 所以根本就沒預想過共存是怎麼樣 腳本都沒有 在野怎麼04/20 09:35
→ KXXXXX: 吵那是在野的事 中央單位本來就要有規劃04/20 09:35
老實說 根本沒有所謂與病共存的配套
韓國65歲以上老人打完第三劑疫苗的比例將近9成,也拿到60多萬份的輝瑞新冠口服藥
Paxlovid,照樣死傷一片,醫療瀕臨崩潰.
國外所謂共存都是被動的,一開始防堵就失敗,確診就佔國民40%,而且醫療資源跟
制度台灣就不成比例,光荷蘭好了,你小孩發燒還得去比利時看.
台灣防疫成功在國際上是孤例,也就是說,不存在千分之二的染疫國家,直接共存的例子
,以開放邊境來說,台灣清零政策最終的目的也是開放,但什麼時候開就很重要.
就像人難免一死,但什麼時候死就是個選擇問題.
清零就像籠城,籠城就是為了等待援軍,在防疫角度來說,當然是等待病毒真正的流感化
,還有先進的疫苗,這就是清零政策最後等到了三劑疫苗,以及避開高重症率的病毒株,
還有開發的藥物,國外在過去是什麼都沒有,直接面對病毒的衝擊,「與病毒共存」實際
上是2021年的政治詞彙,不是一種防疫策略.
共存是所謂的經濟取向,也就是國內已經疫情蔓延,承受龐大的經濟損失,確診人數過多
,防疫措施效能下降,迫不得已採取的方法和口號,也就是說,他不開,病毒清不了,他
開,至少能有收益,台灣的情況則不同,不開,保存經濟量能,開了,則直接面對國內
經濟損失,旅遊業也一向不是台灣的強項,佔不多少GDP,弄到台積電直接停擺,這種
損益擺明就能看出來.
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清零的態勢,去吸共存國家的果實,還有開發出的藥品/疫苗,例如
輝瑞現在就在開發適用所有病毒株的疫苗,宣布年底可能會有,現在的疫苗都是針對武漢
原始株.除非真的經濟撐不住,否則根本沒有立即開放的必要.
最大的問題不是共存沒配套,而是國民根本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以及對與病毒共存的盲目
樂觀,媒體也沒有將共存實際的代價報給人民知道,反而一面倒配合資方宣傳共存,再搭
配那些想出國爽遊的,結果代價全民承擔.
至於你怪指揮中心?我想沒有這個正當性,指揮中心就是防疫的決策機構,經濟面根本不
是他管的,而他們成功的防疫也創造經濟的榮景,明眼人看就知道他們是被動承受的,而
下的措施都是在防堵所謂「朝野共識」的減損,就像資方聲浪說全開,他們則是控制在最
小開放.
真要究責的話,不如問問「時勢所逼」是哪個部門下的決策和壓力,是行政院?經濟部?
然後要指揮中心背這個鍋發布命令,縮短檢疫天數14天變10天,開放商務旅客(原本
就有專案可以進來了,根本不用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