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ONAMI (konami)
2022-04-23 09:51:531.新聞網址︰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902512
2.新聞來源︰
自由2022/04/22
3.完整新聞標題
北市已招募300多位醫生 目標1人認養2個里的居家照護病患
4.完整新聞內容︰
〔記者楊心慧/台北報導〕台北市長日前發出徵召令,希望退休醫護人員投入防疫行列,
他在記者會上感謝醫師公會,並表示目前已招募到300多位醫生,建構的體系是12個區級
關懷中心、虛擬醫院、加上社區家庭醫師,目標每位社區醫師認養兩個里,投入居家照護
行列。
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表示,輕症或沒有症狀的民眾儘量留在家裡面,有症狀或是不
方便再到居隔的旅館,重症風險的到醫院,才能保存醫療量能,最重要的是若15%的人口
確診時,台北市至少20萬人,如此龐大的量若按照現在的模式絕對容納不下去,一定要有
超前部屬的情況。
洪德仁提醒,若發現喘及呼吸困難的現象,或持續性的胸痛、胸悶,加上覺得皮膚或是嘴
唇、指甲的地方有發青的情況,還有發燒持續39度以上兩天,或沒有發燒,心跳卻100下
以上,進食能力下降等,皆是要特別注意的症狀,應馬上求救,把危急健康狀況降到最少
。
5.附註、心得、想法︰
很棒的措施
輕重症分流架構下非常具可行性的實施方案
算是一個介於住家和醫院間的中介設施
不過要弄就要快
我們的曲線爬的有點陡了
而且這方案還有一個潛力
可和之前2歲童死亡引發的兒童送醫指引結合
先送到這邊
有必要再轉送
避免台灣的醫療量能被一大堆輕症兒童塞爆
真正需要的卻沒地方安置
話說回來
其實扣到強制性這件事
這個就有點像方艙了
不不
台灣要叫類方艙
考量到台灣人動不動就跑大醫院的特性
像這種類方艙形式
也就是大量輕症的收治中心我認為是非常必要的
疫情先走一步的雙北多多少少都有講到醫療量能的問題了
而雙北的醫療資源是相對較足的
我很難想像不久的將來連鄉下也燒起來台灣該如何應對
類方艙這類的方案真的該好好考慮
作者:
blackacre (Black/White/Green acre)
2022-04-23 09:53:00醫療糾紛誰負責
作者:
KONAMI (konami)
2022-04-23 09:54:00你要先理解2歲童那是特例
作者:
Zuiho (瑞鳳)
2022-04-23 09:54:00...你沒發現洪講的是目前中央的政策方向?柯粉不要老是閉眼不看別人只跳針師傅好棒好嗎?
昨天政黑拿政論節目的消息說聯醫負責!綠粉亂罵一通 笑死
作者:
Zuiho (瑞鳳)
2022-04-23 09:55:00然後你沒發現你扯的心得跟洪講的沒啥關係?
作者:
KONAMI (konami)
2022-04-23 09:55:00洪德仁講的情況就該送醫院阿有什麼問題?
作者:
coyoteY (マジジョテッペン)
2022-04-23 09:55:00CF說出來就是真理,不可質疑你的CF
作者:
Zuiho (瑞鳳)
2022-04-23 09:56:00洪講的是先行做法 沒有啥狗屁方倉
作者:
Miseryz (å°z)
2022-04-23 09:56:00我只看到想省錢,這個和地方診所合作就能達到最高效益
作者:
KONAMI (konami)
2022-04-23 09:56:00洪德仁講的在本文就是個P.S. 不是重點吧好吧 我也希望台灣不要嚴重到需要類方艙的地步
作者:
Zuiho (瑞鳳)
2022-04-23 09:57:00那不要用洪的話下面跳針你的心得 尤其兩歲小孩的事情 那是衛生所電話打不進去 跟其他都無關
作者:
Miseryz (å°z)
2022-04-23 09:58:00實在無法理解,藥師都能出外送藥了,結合診所幫忙照護不是更好?
作者:
KONAMI (konami)
2022-04-23 09:58:00但醫療充足的雙北已經有那個影子了 其它地方真的不樂觀
作者:
Zuiho (瑞鳳)
2022-04-23 09:59:00聽說新北衛生局專線比基隆還少 如果真的還比較少那意外什麼
作者:
KONAMI (konami)
2022-04-23 09:59:00我認為大量輕症收治中心的精髓在於"大量"二個字
作者: uam (my attitude) 2022-04-23 09:59:00
快來當TMDog
作者:
KONAMI (konami)
2022-04-23 10:01:00都跟你說類方艙了 是不一樣的 你何必糾結呢
作者:
Zuiho (瑞鳳)
2022-04-23 10:02:00上海改叫圓倉就會成功?怎樣的邏輯告訴你同樣東西改名就會成功?
作者:
KONAMI (konami)
2022-04-23 10:03:00柯文哲講的這東西應該是沒強制性的 有需要再去 怎會一樣?
作者:
Zuiho (瑞鳳)
2022-04-23 10:04:00那輕症在家不就好了 脫褲子放屁 跟什麼口罩販賣機一樣可笑
作者:
KONAMI (konami)
2022-04-23 10:06:00所以我才講考量到台灣人動不動就跑大醫院的特性阿都拿2歲童舉例了 到時還不塞爆
作者:
Zuiho (瑞鳳)
2022-04-23 10:07:00既然習慣跑大醫院誰跟你去這個圓倉?自己打臉自己主張至於兩歲童 那需要的是衛生局早點被聯絡到早點派車 從來也不是救護車不夠或者醫療量能不足 搞錯原因你的解方會對?
作者:
KONAMI (konami)
2022-04-23 10:09:00所以才需要配套 這篇和我心得講的就是這個不是嗎兩歲童的案例會造成"未來"可能的醫療爆炸 你會看關鍵字嘛
作者:
solomn (ä¹ç±³)
2022-04-23 10:15:00執行力讚
作者:
Zuiho (瑞鳳)
2022-04-23 10:15:00錯誤的配套有個鳥用
作者:
KONAMI (konami)
2022-04-23 10:16:00對不對不知道 我不確定台灣還有沒有選擇權 能抓老鼠是好貓
作者:
Zuiho (瑞鳳)
2022-04-23 10:16:00為了避免未來可能的醫療爆炸是內文醫師講的那套輕重分流 你的那套上海證實無效 無效的東西一直跳針到方倉變圓倉一樣都是無用的笑話
作者:
KONAMI (konami)
2022-04-23 10:17:00就跟你說是不一樣的東西 光強制性就不一樣了你是聽不懂喔
作者:
Zuiho (瑞鳳)
2022-04-23 10:18:00既然沒強制性直接去醫院就好了你聽不懂哦 你柯文哲可以強迫人民用口罩販賣機嗎?一樣都是笑話
作者:
KONAMI (konami)
2022-04-23 10:22:00你倒因為果了 人民當然可以去醫院 但醫院可以不收輕症不放心在家去類方艙就好了 會有一定的醫療服務
作者:
Zuiho (瑞鳳)
2022-04-23 10:25:00一定的屁啊 以為我國可以像中國韭菜一樣接受一個千人空間共用一個廁所連床都沒有睡紙箱?到時候還不是要搞到接近醫院?那何必 輕重分流輕症在家不就好了
作者: quiet93 (台大雲嘉傳真情^^ NI
<) 2022-04-23 10:39:00
普通感冒不看醫生也可以流鼻水咳嗽,大人吃吃感冒藥,不吃感冒藥多休息也會好
作者:
Miseryz (å°z)
2022-04-23 10:40:00其實台灣人很習慣感冒看醫生,所以這是為什麼我覺得要拉診所進來的原因
作者: quiet93 (台大雲嘉傳真情^^ NI
<) 2022-04-23 10:42:00
很習慣看醫生是因為方便大確診時代,只是輕症不在家爽爽躺,去擠大醫院跟診所,傻了嗎現在打疫苗排幾個小時,以後為了流鼻水咳嗽也排幾個小時??
作者:
KONAMI (konami)
2022-04-23 10:44:00大人也許可以 但我拿的是2歲童的例子到時每個父母都覺得我的小孩快死了 還不塞爆?
作者:
Miseryz (å°z)
2022-04-23 10:45:00我說的拉診所進來指的是遠距問診開藥,用視訊和電話問診不是直接接觸
作者:
KONAMI (konami)
2022-04-23 10:46:00這當然也可行 都拿來用吧沒什麼不好
作者:
Miseryz (å°z)
2022-04-23 10:46:00還能在居家照護時發現如果病情嚴重可以馬上轉診大醫院
作者: quiet93 (台大雲嘉傳真情^^ NI
<) 2022-04-23 10:50:00
看看國外疫情發展,還不知道應該怎麼照顧自己嗎真的快死了才會去塞,不是的話,大人小孩去醫院擠,很快就放棄回家了2歲真的是特例中的特例,好嗎所有病毒都可能造成這種情況活動力是小孩最佳判斷準則
作者:
Zuiho (瑞鳳)
2022-04-23 10:54:00少來了啦 這樣的家長沒有第一時間送醫院他都不行 送你的圓倉?幻想一下 假定新北電話沒有滿線第一時間接到電話派救護車接到小孩 送到你幻想的圓倉 發現不對 再打電話給衛生所 假設沒有滿線第一時間再派救護車 再轉到大醫院.....根本脫褲子放屁我看這中間的時間很可能大於兩小時 你怎麼還能一直跳針要有這個方倉?
作者:
Zuiho (瑞鳳)
2022-04-23 10:59:00你 以及很多人都一樣好笑 看到這位幼童第一時間想的是為什麼不進疫苗!啊是有兩歲疫苗嗎?你比這些人好一點 跳要方倉 問題是這個案例根本沒用那你用這個案例借題發揮在吵什麼?
作者:
win8719 (win8719)
2022-04-23 12:01:00兩個人都在哭了~還在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