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有人可能真的不懂國際貿易的原則是什麼
就像一堆人說什麼「萊豬開放換到什麼」
答案是換到台灣不會像歐盟一樣被美國抓去打國際訴訟打到敗訴
之前台灣禁止萊豬沒被告只是因為美國貿易上友善台灣所以不去提訴訟
結果就有台灣人以為開放萊豬是在讓利
真的搞不清楚在講什麼噎!
※ 引述《Lekas (第七個房間)》之銘言:
: 1.不讓我們加入複數國的組織,而是與美國一對一談判的立場,
: 等於要我們單獨面對,一個國力是我們幾十倍以上的國家,
: 在多國談判中,能用的合縱連橫等技巧,全都使不上。
啥?一對一談判對台灣不利???
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美日貿易協定(沒有Free)表示:
連約旦都在2001年就談成美約自由貿易協定了
這些國家都是白癡,怎麼大家都小國不打團體戰一起跟美國談嗎?
貿易協定本來就是一對一最快最方便
不然你要跟韓國一起「合縱連橫」然後為了三星企業補貼跟美國鬧僵?
: 2.光從提出的『勞工權利』、『環境保護氣候變遷』,
: 你知道其中包含多大程度的企業轉型嗎?
: 台灣在十幾年前,產業還沒像現在這麼疲弱時,
: 就想轉型向歐美接軌,為什麼最後是對中國依賴最深?
: 有個原因就是台灣的企業主,在勞權跟環保這兩點,
: 其價值觀跟中國的企業主最接近。
你可能要去補一下國際貿易訴訟的狀況
他國勞動、環保標準比本國差一直就是加稅的理由
英國脫歐以後,歐盟就威脅過英國,如果勞動條件、環境保護比不上歐盟
那就不符合國際貿易的「公平競爭原則」
之後英國進口商品就要被歐盟課關稅
這裡有別的智庫的分析,自己去看:
https://reurl.cc/0pmGAK
台灣如果無法跟美國達成勞動條件的共識
那台灣就可能被美國抓去WTO說要加關稅
不過勞權保障其實包含醫療健保,這個算是台灣贏美國的地方
所以台灣就兩條路可以走:
第一條是跟美國好好談達成共識
第二條是跟美國撕破臉被告上WTO,強迫加關稅
當然也可以維持現狀,但就變成台灣必須在其他地方更討好美國
來確保美國不會哪天心情差、決定去告台灣
然後竟然有人覺得這樣對台灣是利多?
: 所以我認為目前就是空包彈,空到不能再空,
: 原因並不只是一場莫名其妙的記者會,以蔡政府式的大內宣,
: 多半都是那類淺顯易懂,像在空中放禮炮,大家拼命歡呼的玩意,
: 而今天這東西,複雜、混亂,沒什麼讓人一看就驚喜的大爆點。
台美經濟倡議叫做空包彈的話
那印太經濟架構也叫做空包彈了
因為IPEF本質就是一種倡議、談的議題跟台美經濟倡議內容一樣
而且也不涉及關稅跟清除市場壁壘
目前還不是像歐盟、CPTPP這樣的貿易組織
真正簽約還是要回到傳統貿易協定的架構之下
結果IPEF沒加入好慘好悲傷台灣損失好大
但台美之間搞一個縮小版的IPEF叫空包彈?
我覺得藍白去騙一騙自己沒知識的支持者還可以啦
但這種用邏輯謬誤的詭辯,實在不用讀過什麼國際貿易
就看得出來你們沒有能力去理解台美經貿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