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台灣紀念六四33週年:「國殤之柱」重現台

作者: q347 (捕快)   2022-06-05 08:34:06
台灣紀念六四33週年:「國殤之柱」重現台北
https://reurl.cc/WrzogD
德國之聲
(德國之聲中文網)2022年6月4日是六四33週年,台灣「華人民主書院協會」連同多個公
民團體於台北中正紀念堂的民主大道舉辦「民主抵抗極權 世界共撐自由」六四紀念活動
。晚會現場吸引數百人潮前來悼念,六四見證者廖亦武、吳仁華,以及遭中國關押5年、
返台不久的NGO工作者李明哲等皆親自出席,六四學運領袖王丹及周鋒鎖則透過影片發言
。晚會尾聲,主辦單位在現場重建了去年於香港大學校園內遭拆毀的「恥辱柱」(又稱「
國殤之柱」)。
這座透過3D列印複製、高約3公尺的橙色「恥辱柱」,在「華人民主書院協會」理事長曾
建元等人的共同搬運、重組下,於晚間7點半左右在中正紀念堂前矗立。現場聚有許多香
港民眾,有人在雕像重立後大喊「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
「一個沈默的、不會說話的雕像,都沒辦法待下去,我們當然覺得這個事情很悲哀,所以
一股衝動之下,希望這個東西能在台灣重現。香港過去九七到現在,許多人為了六四的付
出,包含所謂香港的歷史,希望台灣能夠幫忙保存跟紀念。」曾建元本週稍早在接受德國
之聲採訪時表示,晚會過後複製雕像將先存放,未來考慮在台規劃長期的陳列展示之處。
「恥辱柱」原作者、丹麥藝術家高志活(Jens Galschiøt)原本預計來台親自見證雕塑
重現,但因疫情不克前來。他透過影片哀悼六四,並對香港表示支持,稱「恥辱柱」不只
可以在台灣、也可以在世界其他角落遍地開花。
「恥辱柱」是高志活為了悼念六四所創作,原雕像高約8公尺,雕像上64張痛苦扭曲的面
孔,象徵六四受難者,基座刻有「六四屠殺」和「老人豈能夠殺光年輕人」的字樣。該雕
像自1997年矗立於港大,2021年12月22日深夜遭校方以有疑慮為由突襲拆毀。
台灣成兩岸三地唯一紀念之地
台灣六四33週年紀念活動帶有許多香港元素。除了「恥辱柱」重現台北,「撐自由」的主
題也令外界聯想到「撐香港」,晚會現場亦有許多香港民眾前來,現場可聽見此起彼落的
粵語交談聲。晚會前,主辦單位亦特別放映「反送中」抗爭電影《少年》。
曾建元日前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今年是第一次香港沒辦法舉辦任何六四紀念活動
,過去港台在這一天都是一起舉辦活動、甚至連線,「過去的那些朋友,很多都在監獄裡
面,對他們很多不捨。今年用香港作為主題,也幫我們這些為六四、為香港付出的朋友,
給他們打氣。」
今年香港維園燭光晚會持續停辦,香港當局也在六四前夕臨時關閉維園部分區域,直到6
月5日凌晨。此前,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遭以國安法逮補後,香港天主教區亦宣布停
辦追思彌撒。
台灣總統蔡英文稍早透過臉書發文表示,33年前的今天,發生了六四天安門事件。而多年
來始終維持以燭光晚會紀念六四的香港,今年首度完全沒有六四紀念活動的集會申請。香
港多所大學中,關於民主與六四精神的雕像,也莫名遭到移除。關於六四的集體記憶,在
香港正在被系統性的抹滅。
她寫道:「這樣的蠻橫手段,並無法抹去人們的記憶。當民主受到威脅,而世界威權主義
也正在擴張,我們更需要堅守民主價值,並且和共享民主自由理念的國際夥伴堅定互相扶
持。」
台灣外交部亦透過臉書罕見地以簡體發文稱,該貼文是「致中國人民」,並寫道:「既然
都用VPN看到我們臉書上這段文字了,不妨搜尋一下『六四天安門』,找看看在自己的國
家,有什麼訊息被隱藏了,又是誰在刻意隱藏。」
台灣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表示:「三十三年後的此刻回顧,更不免感慨:如果當年歷史走
出不同結局,今天的香港、台海、新疆,甚至當前整體的全球局勢,是否能有很大的不同
?」
接棒香港?
過往香港是六四紀念活動規模最盛大、參與最踴躍的地方,台灣大眾反應相對較平淡。隨
著香港難再哀悼六四、來台港人增加,台灣紀念六四的角色也受到關注。
一名年僅19歲的台大政治系陳同學在晚會現場向德國之聲表示,她認為香港難再舉辦六四
紀念活動,「台灣像是連他們的份一起」。針對「恥辱柱」是否應該在台重建的爭議,她
則認為「恥辱柱」在台重建不是問題,是表達對香港的支持,「恥辱柱可以在世界任何地
方重建。」
一名來自香港的50多歲男子Richard(化名)也來到台灣六四紀念晚會現場。他告訴德國
之聲,他認為在哪個地方舉辦並不重要,英國等其他很多國家也都有舉辦,重要的是「記
住這個人跟事情(六四)。」
對於台灣是否「接棒」香港?李明哲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他反對用「接棒香港」
來談台灣紀念六四。他說:「香港維園還可以辦六四晚會的時候,台灣就在中正紀念堂有
辦六四晚會,所以我不認為台灣是繼承香港的六四。」
他還說:「六四雖然屬於中國,但六四那一代人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是屬於全世界民眾所
追求的普世價值,他不是華人圈、也不是香港、也不是台灣、不是美國任何(單)一個國
家追求的價值,是全世界人民需要追求的價值。」
李明哲認為,台灣第一線面對中國的壓力,「應該藉由紀念六四讓台灣人認清中國政府打
壓言論自由打言民主人權的本質」,並將六四精神與紀念在地化。
周鋒鎖本週稍早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則表示,今年最重要的空缺是維園沒有任何聲音或
燭光。他說,六四後第一波的紀念活動,是香港支聯會相關的機構建立起來的,他們這麼
多年來也一直堅持,「現在我們看到第二波,就是2019年後,流亡各地的香港人在紀念六
四。」
周封鎖表示,紀念六四不光是一個歷史事件,也是代表著熱愛自由與反對專制,這方面,
「我們希望台灣可以做更多。」
六四記憶被淡忘?
隨著中國對六四記憶的持續審查與噤聲,中國牆內的年輕一代對於六四記憶越來越淡泊。
33年過去,有人認為台灣年輕一代對於六四的感觸亦越來越不深刻。
對此,「華人民主書院」理事長曾建元向德國之聲表示,「畢竟「『六四』對現在大學生
來說,是父母那一代的事情,他們也比較沒有切身的感受。」但他認為,不同世代、不同
記憶「是可以累加、連結、延續的」。
他強調,也許對年輕世代來說,六四已是上一代的事情,但香港的「反送中運動」、《香
港國安法》,「就是現在的年輕人這一代的事情」。他說,這也是台灣六四33週年活動把
香港元素放進來的原因,因為這些也是台灣奉守的普世價值。
清大社會所副教授陳明祺則向德國之聲表示,就他觀察,台灣年輕世代或民眾沒有特別對
六四冷漠。他表示:「我覺得這還是活生生的事情,你在2019年、2020年之後,香港的情
況每況愈下,這都還活生生在我們眼前的事情。」
他認為,對台灣民眾來說,「六四永遠是一個提醒,這個可以屠殺自己人民的政權,無所
不用其極想要跨海來宣稱它的政治的主張,對我們來說應該是歷歷在目」,若遺忘六四,
台灣也可能面臨這樣的情況。此外,他也表示台灣作為一個有著威權的過去,透過民眾努
力才得到的民主,紀念六四是關乎普世的價值追求。
關於記憶的傳承,周鋒鎖則說:「相對來說,老一代的人,他們更加理解這些背景,因為
當時中國的民主運動跟台灣的民主轉型是互相促動的,所以他們很能意識到這些作用,現
在很多人無法知道這些歷史,會把他隔斷起來。但這是很重要的,我們要紀念的是人類反
暴政,爭取自由的精神,在目前中共是台灣最直接的威脅,紀念六四就是反抗跟抵制暴政
一個最可行的事情。」
藝文活動哀悼「六四」
六四33週年恰逢台北國際書展期間,中國流亡作家、現旅居台灣的廖亦武除了在晚會現場
朗誦,憤怒致哀之外,他也在書展現場朗誦當年令他入獄的詩作〈大屠殺〉。同時,他在
台的最新出版作品《屠城:廖亦武 詩選》,除了收錄談六四的〈大屠殺〉,亦有談論香
港的〈二次屠殺〉。他日前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二次屠殺〉說的是,香港經歷
的事,是繼天安門事件後的「第二次屠殺」。
此外,華人民主書院等公民團體也規劃六四33週年的跨境藝術展,由台灣視覺藝術家雪克
策展,邀請高志活、香港流亡藝術家黃國才、中國海外異議藝術家巴丟草等參展。作品於
6月1日至12日在中正紀念堂公開展示,同時也舉辦模擬中國指定監居的密室逃脫體驗。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也在本週放映了3場以六四為背景、香港劇作家莊梅岩編劇的《5月
35日》舞台劇,以藝文的形式向台灣大眾再述六四的歷史與哀愁。
(William Yang 對本文亦有貢獻)
作者: 葉家均
立委林靜儀談論此議題,表示自己「逆風」,籲「要談『國殤之柱』前,要先搞清楚是『
哪國』之國殤」。
香港的 Pillar of Shame 被華語名為「國殤之柱」,紀念的是中國的國殤。香港要與中
國同國同殤,是香港的抉擇。自己的國家自己殤;中國的國殤,去中國殤,關台灣屁事?
一個是林靜儀的言論 一個是台灣基進的言論
到底是哪一國的國殤??
香港人自己是哪一國都搞不清楚了
我們台灣民主國就是台灣民主國 不是大清帝國的附庸國
作者: nightwing (內觀自心)   2022-06-05 08:36:00
為何不豎立民主女神雕像呢 @@
作者: whitezealman   2022-06-05 08:37:00
平行雙標八卦版
作者: nightwing (內觀自心)   2022-06-05 08:41:00
https://i.imgur.com/j5XORJR.jpg 1989年的中正紀念堂
作者: apple123773 (逆水)   2022-06-05 08:48:00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殤 不是台灣的 但我們要哀矜勿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