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演變至今早已不是選賢,
或是說一般人對於「賢」的認知是什麼?
過往多半是以政治裙帶觀之,
或許還可解釋做過議員助理會比較熟悉議員業務,
乃至余天等老牌藝人,可解釋人面廣容易協調,
又或是柯P或郭董這種管理頂層的素人適合來選首長。
但逐漸大家發現搏版面,拚聲量才是王道,
包括網紅、社運人士積極地製造話題也有很高當選機會,
政治人物也開始有樣學樣,嗆吞曲棍球啦、跳海啦,
要不然就是製作道具或是在議事殿堂打架啦,
現在不特別估狗你知道曲棍球是為什麼要吞?
王世堅跳海是為了什麼議題?
陳玉珍手是爭論什麼被夾到嗎?
不是說作秀就一定是不好的民代,畢竟時勢所趨,
質詢議題是正確的話,誇張點也沒什麼問題,
問題反而在於民眾習慣把政治當八點檔看,
不在乎議題的實質內容,只在乎議題對政黨間的攻防勝敗,
我對於台灣民選制度的民智很堪憂啦。
哪個政治族群最喜歡非我族類就跳針開罵的大家都清楚,
以下開放對號入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