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週末我查到 Alexander Vovin 在 2022 年也就是今年四月已經過世。
誰啊?他是一個阿爾泰語系的專家,是一位有名的語言學者。
差不多三天前我還從沒聽過這個名字。這週末我看這個人寫了一些文章。
有幾篇都是這個人寫的。去仔細查他是誰,才發現他已經死兩個月了。
這位亞歷山大沃文是一個俄裔美籍的人。俄國人名字很少,常常同名。
你看一個人名字叫亞歷山大,名字又不像西方姓氏,猜他是俄裔八九不離十。
他做出了什麼事蹟?他用英文寫了介紹「上代日本語」的書,書名叫:
《A Descriptive and Comparative Grammar of Western Old Japanese》。
這種古代語言,連普通日本人也不懂,他寫這本書要向西方人介紹這東方古老語言。
他還用英文翻譯了《萬葉集》,這是日本最早的詩歌集。
此書有和歌也有漢文,漢文如果你是漢字文化圈的,你大概看得懂。
困難的是和歌,由於當時平假名、片假名還沒有發明,
當時都用同音的漢字去把它寫出來,所以現代人要去解讀非常費工夫;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日本人,看不懂《萬葉集》是理所當然的,更別說是翻譯成英文。
他平常是在法國的學術機構工作,你知道俄國人都很喜歡去法國玩,
法國有學術自由,俄國人自己的祖國俄國並沒有。
烏俄戰爭爆發之後,許多俄國富豪對於不能去巴黎迪士尼玩很不滿。
或許有人覺得這個人還真妙,研究日文,幹嘛在法國研究?
其實各國語言學家多少都會想研究日語,因為日語現在還有不少不解之謎。
也可以說是當今語言學界的一個課題,很多人對這個有興趣。
日語,傳統上的說法,要嘛說他是孤立語,要嘛說他是阿爾泰語系。
大約在兩百五十多年前,語言學家們發現,印度的梵語怎麼會和拉丁語那麼相像?
相距那麼遙遠的語言,居然相似的程度可以到這麼出奇地高。
自從那時候印歐語系被學術上確認之後,
於是語言學家們知道了,這世上天殺的沒有什麼叫做孤立的語言。
人們所說的孤立的語言,只不過是人類對它的研究還不夠深罷了。
只是資料還不夠讓學者去歸類把它放在一個適當的類別上。
日語就是當今世上還沒有(被公認)攻破的一個孤立語言。
你知道,語言的傳遞方向是會傳過去又傳回來,不是一個單一方向。
比如說:亞歷山大大帝的希臘化時期,由於他征服了歐、亞、非,建立大帝國;
以至於埃及後來也越來越「希臘化」了,變成希臘語流通的社會。
這是因為本來出自非洲的希臘人,後來又攻回了非洲,導致語言反向流回埃及。
當然也導致了明明是斯拉夫民族的俄國人,卻老是受取名叫亞歷山大。(笑)
我們亞洲人類的共同老祖宗就是出自於非洲的「智人」,首先踏進了西亞,
接著經由小亞細亞(現在的土耳其),前往歐洲大陸。這是人類的旅程。
到了羅馬帝國的時代,羅馬人把北部歐洲的一群人稱為蠻族,史上稱為「蠻族入侵」。
不過,這只是走的路線不一樣罷了,一個走海路,一個走陸路。
「文明人」的羅馬人,走的是沿著地中海的路線,進入西亞(中東),
經過小亞細亞,前往希臘,再前往義大利半島(羅馬所在地),
再由羅馬往回攻下希臘,把東邊歐洲西邊歐洲都變成「羅馬」。
接著有一段時期羅馬帝國就被蠻族打得有點慘。
可是這所謂「蠻族」一樣是從非洲出來的,只是他走陸路,不知何故走到北歐去了。
又不知何故北歐的軍事能力又變得有點強,
以至於蠻族往南攻時,地中海的文明人被壓著打。
這群蠻族,以今天的名稱來講,我們就叫他「日耳曼」,最初本意並非指德國,
而是指今日的北歐一帶,但「蠻族」一直成功往南打,所以今天這詞指德國了。
今天我們在學術上能夠證明,日耳曼語族和拉丁語族一樣都是印歐語系。
他們都是同一群人,同樣都是從非洲走出來的「智人」的後代,只是不同路線。
歐洲語言大部分都是印歐語系,只有少數語言明確不屬於印歐語系,比如芬蘭語。
但如芬蘭語這一個明確非印歐的語言,目前學者們也有足夠的把握,知道他是另一系。
所以芬蘭語相對來說,無法引起像日語這樣的興趣,因為日語還沒有明確的歸類。
或許有些人知道,「國語」事實上是在民國八年才被確定的,
早年還有所謂「新國音與老國音之爭」,這是什麼東西呢?即到底國語怎麼唸這一問題。
或許有人聽過一個廣為流傳的錯誤理解,此傳言聲稱粵語只差一票就被定為國語。
實際的情形並不是像傳言所講的那樣,粵語從來沒有被提出來要當成中華民國國語。
不過,投票真的是進行了兩次,一次在民國二年(即老國音),一次在民國八年。
投票的方式是每一個字、每一個字,投票確定如何發音。
古時候就有「韻書」這種東西,不然唐詩、宋詞是如何押韻的呢?
文人怎麼確定哪個字和哪個字是合於韻的?查韻書。
所以只要在韻書裡面列為同一個韻部,抓其中一個字,就知道同類型的怎麼唸。
所以一個字、一個字投票,聽起來工程很浩大,其實也還好,是抓那些代表性的字。
所以你聽過是「一個字、一個字」投的,就知道粵語「整個語」並沒有被提到議程上。
就是學究們、各省代表們,把那些有代表性的字抓出來投票,投出一個語言來。
所以雖然「事實上」這個語言在明、清以來就一直被人們講來講去,
可是真正被定案下來,只有大概一百年。比民國還短,因為是民國成立以後發生的。
但是我們所講的這個語言,是一個西方人單手貢獻出來的,這個人叫做高本漢。
所有的中國音韻學,都是高本漢寫的。或許你唸完了,也從不會意識到是怎麼回事。
所有的中文系音韻學,國音學,都是出自於他。
但是他並不是一個漢人,他並不是一個中國人,Klas Karlgren 是一個瑞典人。
他繼承了瑞典前人,學習怎麼對各地瑞典方言做記錄,學成之後,
高本漢曾經前往中國北方,照著瑞典方言調查的那一套,也順便幫他們做了記錄。
他把他在中國時的經驗,寫成書,也寫了論文。
他到底做了什麼,今天講起來,你或許會嚇一跳,
不過高本漢是第一個理解到中國的各種語言當中,有子音和母音的分別的西方人。
是的。子音,以及母音。在他之前,在高本漢之前,沒有其他洋人理解到這一點。
一個西方人發現了中國的語言裡面有子音(輔音)也有母音(元音)這件事。
也許會嚇一跳,不過想想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可能因為漢字是一整團的,不是「用拼的」,所以以前從沒有人意識到這件事。
在佛教傳入中國,當時的中國學習到梵語之後,人們意識到一個漢字有前段和後段。
自此之後千餘年,最厲害的也就是一個字兩段,從東漢以來,一直都是如此。
到了民國,注音符號被發展出來,注音符號把一個字切成了三段。
也就是說,注音符號已經有了ㄧㄨㄩ的概念。這是非常偉大,超級了不起的創新。
分成四種,第一種是沒有ㄧㄨㄩ,再來是有ㄧ、有ㄨ、有ㄩ,總共四種。
進步的速度,遠遠超乎人們的想像。千年以來史上最大的創造,不到半世紀就被瓦解。
高本漢來了。「音母、韻母」二段論,完全被摧毀。
旁邊者清。有時因為他不在這之中,更能直指重點。
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高本漢直接把中國所存在的語言以及方言,分析成「子音、母音」的體系。
他的論文,也被翻譯成中文,一被翻譯出來就造成了學界轟動。
他的書,被當成必讀教材,每個國語教員的唯一版本,最正統的中國聲韻學。
注音符號已經是個最宏偉的發展,已經打破了千年的傳統,
注音符號已經打破了東漢以來的傳統教導方式;
但是注音符號發明之後不到三十年之內的進展,比這一千年還要多。
以科技界來比喻的話,就像是「蘋果二號」電腦。不,更應該說是 iPhone。
在 iPhone 之前,我們早就知道手持裝置,我們知道 PDA 手機幾十年了。
但是,在 iPhone 以後,我們才知道,原來我們以前什麼都不知道。
那是不可能的,那是驚人的,怎麼回想也無法理解怎麼回事。
但是 iPhone 一出,的確「定義了」智慧型手機。
高本漢一個人對漢語學界的貢獻,可以說是比所有漢語的母語者還要多。
他比那些「發明了」國語的學究們,那些投票投出這個語言的人,還了解這個語言。
正在老國音和新國音吵架相爭之後,不到三十年內,這個才誕生不久的語言,
這個西洋人完全理解了,他不但知道他們在吵什麼,而且掌握度比所有老學究們還要高。
他比他們所有人都還要理解這個語言,而這個語言甚至不是他的母語。
這就是當時西學和中學對語言這個學門的研究的相距差異程度。
標題這個沃文,當然沒有像高本漢「在當時」那種誇張到領先全世界所有人的地步。
現在資訊已經很流通,就不會再有高本漢這種,單槍匹馬直接幹爆上千年的事情了。
不過 Alexander Vovin 確實是不錯。
我們注意到美國有很多的亞裔,甚至很多的日裔,可是沒有人像 Vovin 做出這種研究。
原因可能是一樣的;旁觀者清,你看不到他能看到的,可能因為你人在此山中。
這個 Vovin 做了什麼事呢,比如說,他把西伯利亞的葉尼塞語言,
和美洲原住民的其中一個語言,發現了他們的共通點。
其實我們早就知道,一萬兩千年左右之前,在前一次冰期,
白令海峽曾經是白令陸橋,而我們從研究早就知道人類曾經從這裡走到美洲。
我們早就知道了,但是過去從來沒有人證明過。
如果後人的繼續研究,確定了,確立了這個美洲原住民的語言,
學術上確定,其實就是西伯利亞的葉尼塞語的後代,
或許不用到後代,只要證明兩者有共同的先祖,就可以。
這會是第一個證明亞洲(西伯利亞)和美洲的語言有關連的學者。
另外,Vovin 也聲稱,日語受到了南島語系的很大影響。
南島語系,就是台灣原住民族所屬的語系。是世界上幾乎第二、第三廣的語系。
南島語系,北至台灣,東至有摩艾石像的復活島,西至馬達加斯加,
南至紐西蘭。這麼廣的分布,可以見到它的說話者是一群航海霸主。
台灣原住民族從何而來?當然不是來自於台灣。
我們前面說過了,所有人類,也就是「智人」,都是來自於非洲。
在還有陸橋的時期,的確有人類來過台灣,即是位於現在台東的長濱文化人。
長濱文化人不會農耕,而且,他們和現在台灣所有人都無關。
也就是說他們消失了,並不是我們所有現在的台灣人的祖先。
現在的台東人的最早的祖先,是冰期已結束,海平面已經上升,
台灣海峽已經出現之後,從海上來的,也就是現在台東的台灣原住民。
這就令人好奇了,我們知道所有人都來自於非洲。
所以日語失落的環節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還無法確認日語屬於哪個語群?
我們用同樣是海島的英國來做對照吧。
最早進入英國的是曾經居住在歐陸的凱爾特人,
這即是英語所說的賽爾提克人,因為英語把 C 這個字母發成 S,
但是在凱爾特人自己的語言裡,他們把 C 發成了 K。
接著是羅馬人征服了不列顛,而羅馬人為了防禦,
在羅馬所佔地區和凱爾特人之間建築了哈德良長城。
羅馬皇帝的確也建築了長城,真的。沒騙你。
接著是我們熟知的,盎格魯薩克遜人。
這是一支原本住在北歐的民族,但是後來他們往南打,
盎格魯以及薩克遜這兩個地點都位於現在的德國。
這一群日耳曼人攻入了英國,形成了現在英國的主體民族。
後來住在英國的盎格魯薩克遜人,又被同樣來自北歐的人爆打。
所以北歐對羅馬帝國的攻擊是一波接著一波,讓羅馬人很頭痛。
這就是丹麥,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維京人。
他們的特色是狂戰士,熟練海戰。
也就是動畫《北海小英雄》所描寫的那群人。
英國的維京時代過去之後,接著的外來者來自於歐陸對岸,
位於現在的法國,也就是「諾曼征服」。
不幸的是,高盧人征服英國,造成了英語永遠的改變。
法語在英國的流行,造成了拼法和唸法不一致的大問題。
間接讓全世界人都受害,一切難拼的字都是「諾曼征服」害的。
這樣的一波接一波,正是「位於歐洲大陸邊緣」的英國所註定的命運。
可是,英國和日本對照,一樣類似的情況,為什麼日語沒有這種改變?
還是只是因為羅馬人很詳細地解釋了他們是怎麼打到英國去的,
而相對來說,我們比較不知道日語發生了變化?
日語可能也發生了很多次受到外力影響的改變,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凱爾特人、羅馬人、盎格魯薩克遜人、維京人、諾曼人。
海島英國發生了這些變化。日本真的像他們自己聲稱的一樣萬世一系嗎!?
還是,這只是因為我們不確切知道而已呢?真的像他們所說的那樣嗎?
阿爾泰山脈位於現在的俄國,所以身為俄裔的 Vovin 最先接觸到的理論,
是日語可能屬於阿爾泰語系,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身為俄裔的他。
但是,就是因為他是阿爾泰語系的專家,他有最深的研究;
他越是研究,就發現不對,日語根本就不是屬於阿爾泰。
不,他不只是發現了日語屬不屬於阿爾泰,這種末微的小事情。
他越是深入研究,就越發現,阿爾泰根本就不是同一群人。
會把他們放在一起,只不過是過去的學者研究還不夠深罷了……。
因此這位阿爾泰的專家,到最後寫了一篇文章,他寫道:
阿爾泰作為一個語系已經死亡。已經終結。已經完全完蛋。
到最後他從一個阿爾泰的專家,轉變成提倡阿爾泰語系終結論。
日語到底屬於什麼,牽動到的就是日語和韓語之間的關係。
日、韓地理上那麼接近,是否,這兩個語言都是屬於阿爾泰的呢?
身為俄裔,又是阿爾泰專家的 Vovin 一開始也是從這個角度去切入。
但是到後來,他認定:日語、韓語沒有關連性。
而正是他發現到日語、韓語沒有關連,才動搖了他對阿爾泰的想法。
他的研究發現,在陸橋還在的時候,日本和亞洲大陸還相連的時候,
日語和韓語或許是同源的。
什麼?不是說日語和韓語沒有關係嗎?
是。但是這並不矛盾。
日語和韓語之間的關係,就和我們說所有人類都來自非洲是一樣的。
他們之間的關係是非常遠。以地理這麼近而言,我們應該說兩者無關。
從上次冰期是一萬兩千年前左右。
請想想,信史的商代,也就是「大邑商」,要幾千年後的多久。
在上次冰期,兩者或許還一樣,但是到距今一千五百年前,
日語和韓語已經互不相通,兩者必須用漢字來「筆談」。
這一萬兩千年和一千五百年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阿爾泰專家,語言學者 Vovin 認為,說著南島語言的航海民族曾經影響了整個日本。
可是,他也認為:大和政權並不是南島語言的航海家民族創造的。
也就是說……。統治者的大和人並不說這個語言,所以南島語言的證據只留在底層。
現代日本人的祖先,是繩文人和彌生人。
他們到底是什麼人?我們至今不是百分之百可以完全確定。
只是,他們和「渡來人」一樣,都不是來自於日本。請想想前面英國的例子。
日本人所說的「渡來人」,只是大和政權認為他們是從亞洲大陸來的。
但是這並不代表更早的繩文人和彌生人都是自最早的時候就存在於海島的日本。
你只要想到,所有人都來自於非洲;你只要想到,北方「蠻族」不斷往羅馬帝國打;
你只要想到,來自西方的周往東方的商打;來自西方的秦往東方的東周打;
這和秦朝仙士徐福也沒有關係。徐福是 2200 年前。
即使徐福真的如有些人傳說的一般,到達的地點是日本,
他也可能不是第一個用航海的方式抵達日本的人。
話又說回來,我們能確定徐福說的是漢語嗎?
他的年代,漢朝甚至還沒有被建立……。甚至該說他和漢朝是敵對的。
我們確定徐福這個人說的語言,真的是我們所曾經想像的那一種語言嗎?
不。更進一步地說:為什麼商朝的首都總是遷來遷去?
你唸書的時候不曾懷疑過嗎?「商」到底做什麼過活?
「商」真的講我們想像的那一種語言嗎?
我的意思是,如果周武王講的語言是孔子所說的雅言的話,
難道「商」,和周敵對的國家,難道他們講的會是同一種語言嗎?
為什麼這個王朝,不,為什麼這個國家,會把自己叫做「商」?
難道他們不知道「士人」很看不起「商人」這個職業?
又為什麼周伐商最大功臣的姜子牙會被分封在山東這個海邊?
這個海邊根本就不是周朝的主力範圍?周到底在防備什麼?
防……商將會和海外「通商」嗎?
商真的是「漢人」嗎?在這個週末以前,我不曾這樣想,我不曾這樣地懷疑過。
記住,文明人在海洋,而「蠻族」走的是陸路。
你還相信羅馬帝國這樣的說法嗎?
還是,你還相信屬於陸地霸者的周,
對接近海洋的商的任何判斷嗎?
一個內陸的帝國,叫做大明、大清,
一個會把海禁當成國策的大清,他說洋人在害中國,
有任何人還會相信大清的說法嗎?
只要沒了洋人,中國必然會得到最終勝利?
都是因為「洋人」在欺負人?「洋人」。
這個名字取得實在是太好了,「洋人」的確是洋人。
來自海洋的人,這就是大明、大清的心理狀態,也是現代中國的心理狀態。
也是俄國身為一個陸地霸者,永遠也搞不懂的。
也是身為永遠不敢得罪俄國的中國,現在不懂,永遠也不會懂的。
二十一世紀不是中國人的世紀,二十二世紀、二十三世紀也不會是。
強大?中國會有多強大?
事實是,美國要中國有多大,中國就會有多大;美國要中國有多小,中國就會多小。
中國的多大或多小,都是由美國來保證的;整個太平洋,都是美軍的。
黃俄永遠搞不懂這個世界是怎麼運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