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111899
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 文/宋瑞文
超標千倍核食未公開 核災初期污染事關甲狀腺癌(上)
「在我被診斷出甲狀腺癌之後,我被清楚地告知:『妳的病跟福島核災沒有關係。』」我
到現在還記得,那種難以形容的感覺,以及媽媽的眼淚。」
2022年1月,一名福島核災後罹患甲狀腺癌的女性,在對東京電力公司的提告記者會上,
泣訴她的遭遇。
2011年3月,日本發生福島核災。由於車諾比核災後出現大量罹患甲狀腺癌的兒童,日本
政府依循這樣的經驗,為福島縣30萬名左右的未成年人做甲狀腺檢查到現在
(縣民健康檢查),發現近300人罹患甲狀腺癌。
相對地,依日本過去統計,未成年人罹患甲狀腺癌,平均一年只有3人。2015年縣民健康
檢查的中間彙整報告寫明,「災後福島罹病孩童比過去多出數十倍指數」(有病数に比べ
て数十倍のオーダーで多い)。
日本政府並不認為罹病人數增加和福島核災有關。因此這些患者不但沒有賠償,也不能比
照廣島原爆等核污染災害,獲得健康追蹤檢查及其醫療補助。
為了確定和核災輻射污染的因果關係,六名罹癌病患委託律師團在2022年提告。然而,受
到日本政府的影響,對許多人而言,可能也不認為有關。
「UNSCEAR(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聯合國原子輻射影響科學委員會)」曾於2013年發佈關於福島核災的報告,
當時認為「輻射被曝劑量較大的地區,女嬰甲狀腺癌終生額外罹患風險增加(0.52%)」
而「2020年報告」則進一步否定了兩者的因果關係。
2020年的這份聯合國報告,顯然無法說服提告的病患,以致於爭議延伸到法庭。除此之外
,
日本「科學」雜誌(學術研究出版社岩波書店)及其他學者也提出質疑。
由於放射性碘會引發甲狀腺癌,而放射性碘(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存在時日不長,
因此核災初期的飲食被曝狀況,是釐清爭議的重心。
「UNSCEAR 2020年報告」的結論,之所以和2013年版本不同,原因是大幅調低了居民的輻
射被曝劑量,尤其是飲食方面。這樣的判斷,出自日本環境省委託研究的四份論文(註)
,其中三份的共同作者都有國際醫療福祉大學診所院長鈴木元(Gen Suzuki),他並撰寫
了專文解說。
鈴木元認為,被曝劑量應該調低的理由包括:政府設有核食標準,持續檢驗監測。因物流
受阻等原因,居民不會吃到福島產(而是存糧之類)。日本人(從海藻海鮮等)碘攝取較
多,
不易受到放射性碘的影響等(編注:從海藻攝取碘,類似核災時先服用碘片,可以避免甲
狀腺吸收放射性碘)。
另一方面,由獨立媒體記者白石草撰寫,刊登在「科學」月刊(學術研究出版社岩波書店
)
上的專文則指出,核災初期日本政府的監測多有疏漏,甚至在一份十年後才公開的檢驗紀
錄裡,還發現放射性碘超標885倍、放射性銫超標2000倍的檢驗樣本。對照種種資料,物
流與攝取碘的狀況,也和UNSCEAR報告有很大出入。
6.備註/心得:
因為種種壓力,福島核災後的罹癌病患,在十年後,到今年才向東京電力提告。這也是患
者第一次主動在記者會向社會報告他們的遭遇。不過現在核電在世界上的風向似乎轉了,
恐怕他們更容易被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