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oftisa (oo)》之銘言:
: 笑死,又來造神了
: 但是每次造神都是千篇一律,都只會說半導體
: 結果其他產業都失敗
: 假如真的有遠見,那應該是所有產業都平均發展,而不是只有一個半導體
: 反觀韓國就是平均發展,包含半導體
: 韓國的記憶體完全打趴中華民國,晶片也只是些微落後
: 張忠謀說三星這個700磅的大猩猩隨時可能打趴台積電
: 但是中華民國卻會渲染、誇大成台積電打趴三星
: 而且要說產業發展卻萬年只能說嘴台積電,可憐哪
: 韓國都可以完全掌握核電產業鏈,加入核融合大聯盟
: 軍工產業拚世界前四大
: 中華民國還在講孫運璿、半導體,可憐那
外行人講外行話
孫當院長那時候 底下任用一群技術官僚 最有名就李國鼎那一派系
首先我就要反駁幾件事
第一 當時並沒有獨壓半導體 只是40年過去 活得最好是半導體
你這個完全就是結果論
1979 年5 月訂頒的「科學技術發展方案」
選定能源、材料、資訊、生產自動化四項為重點科技
1982 年8 月又增列生物技術、光電科技、肝炎防治及食品科技
你沒看錯 其實生技很早就被選為國策之一
只是當時基因工程還是很炫砲的東西
第二 只要花錢就可以買技術?
事實上印度成立國有半導體製造公司SCL的時間比台積電更早
發展技術除了要有眼光 選到有潛力的技術押寶
也需要基礎建設 跟人才配合
台灣那時候先是找上在RCA工作的潘文淵 還有海歸的胡定華等人
也送了一批人去RCA學習 這些小兵最後一路變大人物
曹興誠(聯電董事長) 史欽泰(工研院院長) 蔡明介(聯發科董事長)
更別說後來挖到大神張忠謀
你以為是點一下科技樹 這些東西就會生出來?
那都是經過好幾年運作慢慢成形的
第三 三星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這也算是一連串的機緣跟正確決策
台灣90年代也有發展記憶體 甚至到阿扁剛執政那時都有20%市占
日本才是1980年代半導體的巨人 直到《美日半導體協議》制裁日本後
三星剛好已經有基礎 趁機吃下日本的市場
後續又向日本的LCD跟FLASH人才招手
也多虧那個年代 不像現今對人才這麼管制
台灣韓國才有辦法找到人發展半導體
你可以想像 中美貿易戰跟當年日本如出一轍
美國這次學聰明了 連設備人才都禁
就是為了避免以前美日人才出走的問題
第四 承上 台韓的半導體發展不外乎是 美國->日本->四小龍->東亞這樣走
所謂的雁行理論 誰沒吃到美國跟日本口水?
台灣比較吃虧的是 那時候剛好跟美國阿爸斷交了
看到這裡 你一定說 這樣不就是證實靠美國?
對阿 這本來就是事實 但美國扶持的政權可多了
半導體在台灣 如果你只是以倖存者偏差來看 就見樹不見林
成功不是歸因在單一因素 失敗也可能是運氣
第五 阿扁後來搞兩兆雙星 也是想要打鐵趁熱 失敗的因素很多
我只能說他運氣不太好
但按照你的說法 發展就有成果 不是嗎?
技術的事情很多可以講 但絕對不是甚麼美援 技轉 這麼簡單的一回事
你以為世界各國都笨蛋嗎 同期要發展半導體的國家多的是
為何只有台灣韓國能在40年後獨強 有選擇 也有運氣成分 有外力也有自己努力
歷史就是這樣子的啦 你永遠可以嘴 要不是昨天我睡過頭 彩券頭獎就是我的
題外話 很多人說 技術官僚被神化
確實 時代背景下 當年只要上頭一聲令下
就跟現在光頭一樣 老闆挺你 你做甚麼都可以
但李國鼎就曾經因「東亞紡織公司貸款案」遭監察院以涉嫌「圖利他人」為由彈劾
(後來修法, 李國鼎算是被平反)
並不是那時代的官員就可以輕鬆開外掛 一樣有利益衝突跟各方角力
事情沒做好 提頭相見 只拿好的一方面來講也是過於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