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宋王朝裡面有一個被罷黜的官員,范仲淹,他有一篇很有名的古文叫做岳陽樓記。
最後一段是這樣寫: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
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
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我們都知道,決定一個消息最後在你的認知中是什麼形狀,有兩個因素。
第一個是消息本身,第二個是你本來的認知結構。
而斑斑們與普通人最大的差異,是自己的認知結構與常人不同。
一個普通人最在意的是什麼?
賺了多少錢,日子過得爽不爽,家庭和睦,孩子有沒有成就。大概就這些。
但是作為斑斑,大多數會因為道德感過強而把自己的心力,
關心到整體社會的道德問題,去擔心什麼台灣會不會被中國併吞啦,
女人是不是被父權壓迫啦,性別少數在社會上是否被歧視啦這些問題...
你們要這麼認真地操全天下的心,其實就變得跟范仲淹一樣了。
也就是說你們正在執行著你們最討厭的中國古文的價值觀念,
而這種觀念,會讓你覺得自己十分正義而感到舒服。
問題是呢?大部分的普通人中間選民哪會成天去關心這些道德問題?
是否忠誠?是否受到壓迫?是否受到歧視?這些全部都是道德問題。
我見過許多斑斑,我想跟他們討論一下下個星期聯準會的FOMC會議。
美國繼續升息的可能性?還有台灣央行是否跟進?
基準利率變動之後所造成的匯差,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CPI指數背後隱含的經濟衰退可能性之類的問題...
斑斑只會斥責我滿腦子都是錢,對台灣不忠誠,中共共鳴者。
斑斑永遠在檢討的是,今天到底用了中國台灣、中華台北、中華民國。
或者是那些用字是支語,那些人喜歡中共,討厭中共。
但這些全部都還是同一個問題,也就是忠誠問題。
斑斑們,你們真的要多了解一點民生疾苦,多理解一些國際貿易,多明白一些
地緣政治,還有外語。
如果你關心的永遠都跟范仲淹沒什麼兩樣,那就算你再怎麼墨綠,
你的觀念還是跟中國人一樣,那又有什麼長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