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美中因素的影響力前所未見--2024年臺灣

作者: vikk33 (陳V)   2023-04-04 12:24:55
1.轉錄網址︰
※ 網址超過一行 請縮網址 ※
https://www.nippon.com/hk/in-depth/d00898/?pnum=1
2.轉錄來源︰
※ FB公眾人物、FB粉絲團名稱、其他來源 ※
nippon.com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
美中因素的影響力前所未見--2024年臺灣總統選舉的關注點
小笠原欣幸
1996年,臺灣採行直接民選,踏入民主化的里程碑,從那時開始至今已舉行過7次總統選
舉。當選者分別為國民黨的李登輝、民進黨的陳水扁(兩度)、國民黨的馬英九(兩度)
和民進黨的蔡英文(兩度),由兩大政黨反覆輪替執政。第8次選舉將於明年1月13日(星
期六)舉行。
臺灣的選民對選舉非常關注,過去7次投票率平均為75.8%。參加選舉造勢或談論選舉話題
的人數比例遠高於日本,臺灣選舉的盛況在海外也廣為人知。
維持現狀派為稍微染上「臺灣」色彩的中間派
候選人的立場、政策、魅力等是與其他民主國家共通的爭點,但臺灣特有的議題亦不容忽視。
這些議題包括臺灣的方向、歷史觀、與中國的距離感等,可以大致歸結為「臺灣的定位」

在臺灣民主化之後,統獨之爭、族群間的對立等,曾在威權體制時期被壓制的衝突開始浮
現,臺灣因此經歷了一段方向不明的時期。然而,在民主化的中華民國體制之下,維持現
狀、族群融合和包容少數群體的多元文化主義逐漸成為臺灣社會的主流。
期待與中國大陸統一(中國民族主義)的統派,在蔣介石和蔣經國時代曾是官方的意識形
態並構建了強大的勢力,但其認同正逐漸減少。主張揚棄中華民國並建立臺灣共和國的獨
派(臺灣民族主義)認同逐漸擴大,但與過半數仍有距離。最受多數人認同的是維持現狀
派。我們必須認知到臺灣政治中存在著這三種政治立場。
根據臺灣的「聯合報」民意調查,過去10年(2013-2022年)的認同度平均為:獨派30.2%
、維持現狀派49.8%、統派14.3%。民進黨的核心支持者是獨派,國民黨的核心支持者是統
派,但僅憑這些支持都無法單獨過半。為了在選戰中獲勝,就必須爭取維持現狀派的選票
。這些維持現狀派雖然可以說是中間派,但並非毫無立場,而是稍微染上「臺灣」色彩的
中間派。
在中國推動統一的情勢下,那些主張維持現狀的人對臺灣有著深厚情感,並對統一感到排
斥。換句話說,這些維持現狀派被視為擁有溫和「臺灣認同」的群體。過去7次總統選舉
中,能爭取到較多這些「臺灣認同」選票的候選人才能勝選(*1)。
加上美中因素的選舉
在此發揮關鍵作用的是美中因素。將統一臺灣作為國家目標的中國,試圖動用政治、經濟
和軍事力量影響臺灣總統選舉。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原本在國共內戰中長期敵對,但
在2005年,雙方為了對抗民進黨建立了合作關係。國民黨雖然反對共產黨所主張的「一國
兩制臺灣方案」,但皆認同「一個中國」,抱持著需要保持對話空間的立場。中國認為,
國民黨勝選對於運作統一更有助益。
另一方面,美國認為維持不受中國支配的臺灣現狀符合其國家利益。這個觀點在民主黨與
共和黨之間是一致的。歷屆美國政府都與國民黨和民進黨維持溝通管道,在臺灣選舉中保
持中立。然而,自2016年美中對立升溫後,美國對親中路線的國民黨有所顧忌,並希望民
進黨獲得勝選。雖然美國政府避免直接表態,但政治人物、記者和專家的觀點在美國媒體
上屢獲曝光。
那麼臺灣的民意將採取何種立場呢?獨派採取親美、反中立場。統派則持親中立場,與美
國保持一定距離。維持現狀派雖然與獨派有所區別,但在樂見美國對臺支持和規避與中國
統一方面則立場相同。如果問題變成「是否要統一」,臺灣民意的壓倒性多數將會是「NO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的政治經濟體制是在「親美、反共」路線下所建立。這是由蔣介
石創立再到蔣經國領導的國民黨政權,在伴隨著嚴厲壓制的背景下所維持。這種價值觀在
臺灣社會中已深入人心。面對「美中選邊站」的問題時,臺灣的多數派傾向於選擇美國。
主張強化與美國合作的民進黨符合這一民意趨勢。
國民黨則轉向國共合作路線,導致其親美立場逐漸減弱。在美中和諧的時代,這種立場或
許還可被接受,但在美中對立的時代,可能就行不通了。美中對立的加劇對於民進黨有利
,而對國民黨則有不利影響。2016年和2020年國民黨的敗選也可套用這個框架來解釋。繼
承蔣介石的「親美、反共」路線的人就是蔡英文。
「疑美論」在臺灣輿論中逐漸擴散
然而,從2022年底到2023年初,臺灣輿論出現了變化。在臺灣,對美國真實意圖抱持懷疑
態度的「疑美論」思潮逐漸擴散。「疑美論」是一種認為「美國只是利用臺灣作為牽制中
國的棋子,臺灣要是都照美國的意思去做,最後將被捲入戰爭並被拋棄」的觀點。
這個觀點本身並不新鮮,中國過去在宣傳中也曾經使用。然而,隨著烏克蘭戰爭的長期化
,戰爭的慘痛現實以更真實的形式呈現在臺灣民眾面前。美國雖然向烏克蘭提供大量武器
,卻完全不派遣軍隊,這讓臺灣擔憂落入相同處境。此外,日美大聲疾呼臺海衝突危機的
言論也對臺灣造成了影響。藍營的政治人物、名嘴、學者等也積極的主張此類「疑美論」

根據臺灣的民意調查,和「疑美論」相關的認知過去約佔30%,也就是與國民黨的基本盤
相當,但在23年初擴大至約40%。超過40%後將具有主導輿論的力量(由於中間派和「不知
道」的人占20-30%)。
自習近平上臺至今已過10年,中國對臺灣實行了打壓和攏絡並用的政策,然而臺灣的民意
卻離中國越來越遠。臺灣的多數派不喜歡中國的體制,認為臺灣自由民主的體制更好,所
以不願意接受統一。這種結構在短期內不會發生變化。
然而當對美國的信任度產生動搖時,情況就不一樣了。臺灣的民意將在與美中之間的距離
取捨上發生分歧。這就是「疑美論」,可說是中國利用烏克蘭戰爭打開了臺灣親美民意的
缺口。中國希望「疑美論」進一步擴大,使國民黨能處於有利地位,而美國則將努力防止
這種情況發生。臺灣的民意將持續成為美中激烈角力的舞臺,蔡英文總統的訪美和馬英九
前總統的訪中都導因於此。若說「疑美論」的走向將決定這次選舉的結果也不為過。
執政黨、在野黨的總統候選人
執政黨民進黨已確定提名兼任黨主席的賴清德副總統(63歲)參選。賴清德出生於舊臺北
縣(今新北市)萬里的煤礦工人家庭,他曾是內科醫生,後來改投身政治,先後歷任立法
委員、臺南市長、行政院長,最後出任副總統。他隸屬於黨內最大派系新潮流系。賴清德
的隱憂是與蔡英文總統的競合關係,但由於去年縣市長選舉民進黨的敗選慘重,包括英系
在內全黨都不得不倚靠賴清德,現任黨主席的他更容易發揮領導力。
賴清德的支持層面雖然有獨派色彩,但其思路與蔡英文相同,同樣為現實主義路線。在對
外政策方面,他採取防備中國,重視與美日關係;在內政方面,則是強化臺灣經濟和鞏固
臺灣認同的路線。不同之處在於,他可能會比蔡政府更積極地尋求與日本合作。
最大在野黨國民黨決定不舉辦初選,而是由黨中央直接徵召提名候選人。迄今為止,傳出
的可能人選有黨主席朱立倫(61歲)、新北市長侯友宜(65歲)以及鴻海精密工業創辦人
郭台銘(72歲)。然而,朱立倫的支持率始終無法提升,而郭台銘雖有一定的支持率,但
在黨內並未獲得廣泛支持。目前幾乎可確定將會徵召支持率最高的侯友宜。不過,侯友宜
甫在去年11月成功連任市長,為避免遭受批評,他尚未表態是否投入選戰。預計他將在國
民黨透過徵召的形式下,被提名為候選人。
侯友宜的父親侯溪濱是在青年時期接受過日本教育的本省人,二戰後加入國民黨軍隊,並
在中國大陸參與了國共內戰。之後,在家鄉嘉義縣朴子經營豬肉零售以維持生計。侯友宜
畢業於警察學校,開啟了他的警界生涯,53歲時轉換跑道擔任新北市副市長,並在2018年
當選市長,逐漸成為未來的總統人選而受到關注。侯友宜屬於國民黨本土派的光譜,與抱
有強烈中國意識的深藍(國民黨核心支持者)族群保持距離,這使得侯友宜成為對民進黨
不滿民眾的吸票機。
第二大在野黨台灣民眾黨的黨主席,曾任臺北市長的柯文哲(63歲)已表態參選。柯文哲
出生於新竹市,從急重症醫師轉型為政治人物,於2014年當選臺北市長。在國內政策上,
柯文哲強調高效的治理;在對中政策上,他重視保持與中國的對話空間。雖然柯文哲當選
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他的得票將影響同步舉行的立委選舉中民眾黨的席次。民眾黨有可
能在國會中成為關鍵少數。
如果沒有意外,2024年總統選舉將由這3位競逐。雖然省籍問題應該不會成為選舉議題,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3位候選人都是本省人。
施政滿意度雖高,但不少選民期待政黨輪替
「臺灣的定位」也包括了如何看待臺灣的民主政治。對於臺灣的選民而言,政黨輪替是極
為正常的,而且8年是一段很長的時間。去年的縣市長選舉中,民進黨在滿意度高的桃園
市和基隆市選戰中敗給了國民黨。根據對市民的民調顯示,雖然過半數的受訪者對民進黨
8年來的市政成果表示「滿意」,但也有過半數的人表示「期待政黨輪替」。這種想法在
這次總統選舉中也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體現。
蔡總統的施政滿意度相較於陳水扁和馬英九要高許多。然而由於已執政8年,不少選民認
為政黨輪替有其必要。賴清德如何說服選民相信繼續讓民進黨執政會更好,將變得非常重
要。特別是避免貪腐和厭倦感將成為關鍵。
相反地,對國民黨來說,要能回應「政黨輪替真的好嗎?」的質疑將至關重要。在與中國
對話的同時,要如何規避統一的壓力,以及如何避免與美國的關係變得齟齬,都是棘手的
課題。
侯友宜至今尚未針對中臺關係和美臺關係表態,因此他將提出何種路線還屬未知數。過去
他左右逢源的立場,成功地贏得了人們的期待,然而一旦成為正式提名候選人,他將不得
不表明立場。這場路線之爭可能會在侯友宜於夏季公布政見後正式展開。
新政權的立場將影響美中兩國的戰略
臺灣的總統選舉雖然常被海外媒體稱為「統獨之爭」,但主要候選人都主張維持現狀。因
此,理論上無論哪方勝選,臺灣的方向都不至於有所改變。然而這次選舉是在美中對立加
劇的背景下所舉行。臺灣政府的立場差異對美中戰略的影響將極為深刻。雖然國民黨的侯
友宜尚未公布政策,要下評論還為時過早,但從目前情勢來看,如果國民黨獲勝,對習近
平政府將起正面作用,而對拜登政府則是負面影響;而如果民進黨獲勝,則情況相反。這
樣的結構不至於有所改變。
美國和中國將以各種方式來影響臺灣總統選舉。臺灣政黨間的對立原本就衝突不斷,再加
上美中因素的影響力前所未見,這次的總統選舉勢必會是場極為激烈的選戰。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不管認同問題為何
中國人是沒有辦法理解的
牠們只知道用虛幻的終猾冥卒或是儒教家族來威嚇情勒
可悲的是台灣還是有太多人吃這一套
只能讓牠們集體死在核子轟炸之中
※ 「Live」、「新聞」、「轉錄」此類文章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
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