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劉亭廷 Tingting Liu

作者: vikk33 (陳V)   2023-04-20 11:18:30
1.轉錄網址︰
※ 網址超過一行 請縮網址 ※
https://pse.is/4we2gn
2.轉錄來源︰
※ FB公眾人物、FB粉絲團名稱、其他來源 ※
劉亭廷 Tingting Liu fb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
#長文慎入
紀錄郭台銘記者會到底有多扯:我跑了電視新聞快10年,第一次碰到記者會,主辦單位竟
然要求媒體「手寫」「題目單」後遞交,以供他們方便彙整,在記者會開始兩分鐘前,主
持人宣布不開放台下媒體舉手提問 。記者就算抗議,主持人仍強勢的表達「這就是流程
安排」。 而在記者會上,唸出我的題目,則刻意修飾竄改、故意扭曲我的原意,未讓要
參選總統的郭台銘直接回答。 #以上為摘要
郭台銘要選總統,等的就是國民黨那張門票。既然已經宣布參選,舉辦的記者會自然就是
不再是過去的鴻海股東會,而是必須讓選民檢視,這在政治公關學上,首先要面對的就是
角色的轉換。
不再是大老闆,而是要面對選民,希望說服他們把票投給自己。每次選舉,政治人物,無
論是資深還是素人、財力雄厚與否,要用政策、理想、誠意等說服打動選民。
郭台銘要參戰,求得藍營的那一張門票,他的總統夢過去幾個月越來越明顯,無論是疫情
期間購買疫苗、到訪美訪日,種種動作,自然就是希望可以說服選民:「他才是最合適的
參選人!」。不過,來看看4月18日這一場記者會是如何讓媒體覺得郭台銘與選民的距離
甚遠!
早上十點的記者會在寒舍艾美酒店,因為SNG同仁已在現場,我大概九點半抵達,許多同
業比我更早到。一踏進會場,主辦單位熱情送上「郭台銘提問單」,我頓時傻眼,同業好
友則跟我說「要填寫讓他們彙整」。我當下脫口而出:「我以為喊出科技治國,怎麼不用
Google表單?」
所謂的「Google 表單制度」是在疫情後才出現的產物。我個人以及部分記者很不認同提
前遞交完整題目給政治人物,因為這樣的答案多半是已經對象早就修飾、甚至「演練好」
的。記者的本質就是提問、政治人物則是要有即時的反應能力回答好,而不是我配合你、
你配合我演一齣戲。(為了不打斷此文的節奏,想更了解Google表單制度的朋友,我把這
一段寫在文末的Appendix,想知道的再參閱。)
我立刻向現場人員詢問「這表格一定要填寫嗎?不是有媒體提問環節嗎?」得到的答案是
方便他們彙整,現場有提問環節。當下雖然不能接受,但畢竟來工作的,因此寫完後就跟
同業一樣,遞交上去。但因為實在覺得太奇葩,我還刻意拍下我寫完的表單,以茲紀念,
但我沒想到這張紙成了證明我清白的「證據」。
記者會開始前兩分鐘,主持人上台向大家稍微講解了流程:是郭台銘先唱國歌、宣讀國父
遺囑、對於訪日行進行成果簡報、最後進行媒體提問環節。此時,主持人宣布因為搜集大
家的題目,各家的題目有一些大同小異,今天的提問由她代問,不開放媒體現場舉手提問
。當下台下的記者們全都炸了鍋。
我率先舉手問主持人「完全不開放記者舉手嗎?這就不叫做記者會吧?」她大略的回答是
這是今日活動的安排,「因為無法讓每一家都提問,而且有部分題目都很重複。」我回她
說:「我們媒體之間有默契,大家怎麼可能會問一樣的,別人問過的,我就不會再問啊。
」但主持人的態度很堅決,說郭台銘很快就到了,就在我們爭論的同時,郭台銘抵達現場
。簡單說這態度給人的感覺就是:記者會就是他們的場子,規矩都要按他們來做。
但這邏輯通嗎?
誠如我上述邏輯,如果今天是某產品的發佈會、或者不涉及政治的場子,記者會的流程和
形式,或許真能按著主辦方訂的規矩。不過今天的郭台銘是一位政治人物,想要角逐能掌
管國家權利的大位,他就必須要接受與媒體的直球對決。
我的長官指出:「記者採訪受訪者是對等關係。創辦人跟公關是上司與部屬關係,說是記
者會卻透過公關提問,那記者的位階被擺在哪?」這不是在說記者有什麼了不起,而是當
了政治人物就是要接受民意的監督,記者的題目往往都是民眾好奇想了解的,無論是你的
回答、態度、肢體語言,更是民眾想觀察的。
但這都還不是最誇張的。
記者會進入了提問環節,主持人先是誇讚了郭台銘的簡報,之後協助媒體「代問」。不過
一開口,就讓所有媒體差點翻桌,因為用字遣詞不嚴肅不說,期間還進行多次的「主觀修
飾」,題目跟題目之間,還多次「稱讚」郭台銘。我跑線這麼多年,還真的是頭一次看到
這麼鬧劇的記者會。不過,最令我不能接受的是我其中一題的代為提問。以下是逐字:
主持人:「額外問一題,有媒體提到,TVBS問,還有另外一家,我現在沒有翻到,你跟馬
英九溝通上有一些問題,是不是屬實?好像聯絡不上?有沒有這樣的事情?」
我當下在現場大喊「我不是這樣問的!」,無奈卻被麥克風的聲音蓋了過去。我只能憤而
將我提早拍下的提問單上傳至個人臉書,藉此捍衛我和我公司的清白。
來翻開我手寫提交的版本(我有附加,真的很抱歉我的字很醜):「媒體報導,您在訪美
前有想拜會馬英九,卻遭拒絕,請問這是否屬實?接下來有規劃拜會馬英九?」這裡的媒
體報導引述《風傳媒》4月17日的獨家。
我當下真的嚇到,因為這已經不是代問了,而是曲解、扭曲、美化、避重就輕的「假裝有
幫助媒體提問」,實際上的操作還是讓自己的老闆當「溫室裡的小花」,最好不要受到「
外頭凶神惡煞的媒體提問」,藉此保護他在銀光幕前的形象,殊不知這操作已經為郭台銘
扣了不少分數。
我的心情也從驚嚇轉為憤怒,因為主持人刻意的強調是「TVBS提問」,當我根本沒提問這
一題,卻遭刻意的曲解,個人事小,請問這是否等於傷害我公司的品牌?如果有人批評
TVBS怎麼會問這麼蠢的問題,請問我要找誰評評理?
我自認我這題目雖然直白,其實不尖銳,老實說也沒有很難回答。我最不滿、也是最不能
接受的,當然是主持人擅自作主的修改我的題目。
我更不能諒解的是她也曾是新聞人。她作為前輩,我非常尊敬她,但既然都是新聞人,我
相信她有能力判斷這題目的難易度。只可惜,她顯然沒有:沒有按照逐字發問,還刻意把
我沒寫過的話參雜其中,試問這是真的在幫助郭台銘?
今天要拚總統的是郭台銘,在民主自由的國家裡,接受媒體提問,老實說是政治中「基礎
幼幼班」層級了。試問以後如果要到基層拜票,碰上不喜歡你的人、抗議民眾,難道要繼
續當被保護的小花嗎?另外,別忘了,倘若真的拿到門票後,未來還可能進行總統辯論。
對手向您提出的題目,都不會經歷修飾,難道公關、幕僚們要到台上保護您的創辦人嗎?
郭台銘三月底去華府,恰好因為國務院計畫,我獲邀赴美,也剛好在華府,便以與會者朋
友的身分,有機會現場聽了他在華府玉山會的演說。
那一場本來說不開放媒體上前堵mic,但美國的特派員們仍上前提問,郭台銘在斟酌後還
是簡單的回答。老實說,郭台銘說出的答案,或許因為他是政治素人,因此不怎麼驚艷,
但無論如何一定程度上,他是聽了記者的題目,才做了回答,有些進步空間,但至少是正
常的問與答。
回到這場記者會,當幕僚收集題目後,突然告訴大家不開放提問,由他們負責代問,但仍
不按「逐字」唸出來,這嚴重破壞了媒體與幕僚之間的互信,更令人懷疑郭台銘是否不願
接受民意的檢驗。
記者會結束後,所有的媒體都向其中一位新聞聯絡人主持人是誰,怎麼會表現這樣;據悉
在直播上,也有觀眾朋友留言說「主持人到底是誰」。我則是直接找上這位主持人詢問她
的身分,她也很客氣跟我說她是前鴻海的公關。我也當面跟她說「這樣其實沒有幫你老闆
加分耶」,她則是沒有多話,給我的感覺是彷彿決定權也不在她,或許是聽從指令而已。
若是如此、我不清楚是郭台銘團隊哪個幕僚想出的層層防護網?如此之畫蛇添足,反而讓
郭台銘陷入更多批評聲浪。
當然這不是針對郭台銘。接下來想要角逐2024的政治人物,無論要選總統、立委,願意接
受媒體的提問,是基本的責任。當然現在檯面上的政治人物,無論哪個政黨,同樣的也應
該接受不經幕僚修飾的媒體提問,透過媒體的麥克風向民眾傳達你的回應,這本來就是自
由民主國家的特色。無論問題多艱難,政治人物都不應逃避。
【UPDATE】有些網友質疑我寫了長篇大論,就是侯友宜的打手?雖然我不實在很不懂這個
邏輯,尤其針對最後一段,我以為我寫的很清楚,無論是誰,藍綠白,甚至無黨籍就是要
接受檢驗,而且要「傳達你的回應」。 不過既然點出侯友宜,我就搬出大前天,我剛好
也是採訪侯友宜的過程好了。
剛好4月17日,也就是羅友志指控侯友宜曾提出500萬喬選舉,涉嫌違反選罷法,媒體們追
著侯友宜。以下是當天的逐字:
Q: (三立)有這回事嗎?(TVBS) 有要告羅友志嗎?
侯A:我們是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
Q: (三立) 2014年的時候有找他(羅友志)來嗎?
侯A: 呵呵呵
Q: (TVBS)所以你有要告羅友志嗎?
侯A: 我剛才講得非常清楚,台灣雖然保障言論自由,但也是民主法治的國家。
Q: (TVBS)所以你有想要捍衛你的清白嗎?
侯A: 謝謝大家
為何我要持續追問侯友宜到底有沒有要提告羅友志,因為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也是侯友宜
必須要面對的問題。選罷法寫的很明確,就算是意圖提供巨額資金,也犯下涉嫌的問題;
如果侯友宜沒有要對羅友志提告,這就代表可以合理推斷疑似有觸犯刑事責任;也就是為
何我當天緊追著侯友宜問的原因。但他這個回答自然也顯示出他不願意碰觸的司法紅線。
至於想要質疑我是不是哪一黨哪一派的打手,大可不必。有長期追蹤我的人都知道,我主
跑外交軍事。配合大選,自然得跑一些選舉場合,我個人沒有明確的政黨立場,我碰到政
治人物,我的工作就是問關鍵的那一題。
【4/19 14:56 再UPDATE】
有些網友指教我批特定政黨,沒有監督執政黨官員。我很抱歉我平時不太分享我每日的採
訪心得。不過作為外交線的記者,我倒是有近期與外交部長吳釗燮交手的類似案例,同樣
的我也是秉持需要問到答案的初衷,或許可以證明我這篇文章的重點:還是要回歸於要讓
政治人物接受提問。
2月中旬,在一場外交部舉辦台灣捐款土耳其震災記者會。但當天議題是美國國防部副助
理國務卿蔡斯秘密訪台、以及FT報導吳釗燮即將赴美AIT開會。
事前已經跟外交部發言人溝通過,在場上的記者會雖然以活動主題為主,但記者們還是有
時事題需要詢問吳釗燮。記者會開始後來到Q&A環節,前面問了一下跟賑災相關的,接下
來鏡電視的記者以中文發問,詢問「蔡斯是否訪台?吳釗燮接下來是否訪美?」但外交部
發言人隨即表示,題目跟主題無關,部長不回答。我隨即舉手,拿起遞過來的麥克風,直
接用英文問吳釗燮:「I’m sorry, Minister, I think we have to ask this
question, no matter how, because we actually did see that FT wrote two very
comprehensive reports about your possible trip to the States. So I’m not
sure actually whether you could actually just confirm that the trip is
happening next week, if possible.」(大略翻譯:不好意思,我們無論如何都須提問
,因為看到金融時報的相關報導,請教您能否證實您下週出訪美國)
吳釗燮也用英文回答:「Well, I’m not able to comment on that and I’m not
able to confirm that.」(我無法評論也無法證實)
再舉一個也是跟吳釗燮交手的例子,是我國與宏都拉斯斷交的記者會上。吳釗燮念完聲明
稿之後,接受現場媒體提問。我第一個被點名,逐字如下:
我:「部長早安,我有兩個題目,一個是v
吳釗燮部長:「一個一個來。」
我:「一個是針對您剛剛新聞稿開頭特別提到,是為維護我國國家主權,是我們這邊宣佈
停止跟宏都拉斯的建交。那其實今天早上宏都拉斯外交部在早上八點的時候,也有發相關
的新聞稿來宣布與我斷交。在這程度上,是我們先決定跟對方來斷交,還是對方先提出要
跟我們斷交?接下來,還是要針對您的政治責任部分,有無向總統報告,以及有無要對此
事負起政治責任。」
吳釗燮部長:「我剛剛說一個一個來,結果你問兩個,你要我回答哪一個?」
坐在前三排的我大聲說:「兩個都拜託,謝謝。」
追加敘述這兩段故事,可以看到吳釗燮部長知道自己作為政治人物和官員,需要接受提問
,也做出了回答。我想要重申的是,無論政黨派系,我只是要做好我的工作。
【4/19 15:14 UPDATE】鴻海來說明,因為郭台銘已從鴻海退休,鴻海並未協助郭台銘的
選務工作,而該主持人是「前鴻海公關」。特此小修內文。
#我很久沒有寫政治評論文
#但我覺得有必要還原來龍去脈和採訪側寫
#嚴正抗議斷章取義扭曲題目
—————————
Appendix:
疫情時期,非常時期要採非常手段。受限於防疫需求,行政院、各部會開始都採用了
Google表單制度和共訊直播,簡單說就是幕僚一早透過LINE群組丟出連結,記者們在記者
會開始前,把想要詢問的問題目透過表單遞交。由於大部分記者會採用直播,由幕僚收集
題目後,逐一念出,再由政治人物回答。
由於有事先收集題目,難免就會碰上幕僚刻意修飾問題的問法,又或者因為常碰到各家的
題目差不多,因此幕僚就統整代問;而政治人物由於有時間準備,說出的答案自然都是修
飾過的。要說最誇張的案例,是前行政院發言人陳宗彥身陷性招待風波,當時各家都要向
行政院長陳建仁提問。各家的題目據悉角度都不同,不過來看看當時的Q&A:
現場的幕僚一口氣念出:「三立、中天、年代壹電視、匯流、TVBS、華視、鏡電視、東森
、Nownews聯合提問:請問院長陳宗彥接受性招待是否屬實?許多人質疑這是對民進黨改
革的反撲,院長怎麼看?另外陳宗彥請辭發言人,昨晚跟院長怎麼談?接下來多久之內會
補上正式發言人?陳宗彥上任18天就請辭,是否讓內閣團隊蒙上陰影?外傳事件被曝光跟
黨內派系內鬥有關,院長認為是如此嗎?」;陳建仁答:「陳前發言人因為他個人事件的
關係,在昨天晚間來跟我請辭。我已經予以批准他的辭呈。至於11年前的案件,我們都尊
重司法的處理。」
是的,題目唸了50多秒,院長的答案20秒不到。幕僚是刻意的把這些問題錯開,自然也就
是刻意要淡化這事情,這種操作自然也引發諸多批評。而記者們也不是完全沒有抗議這個
制度。
我作為外交線的記者,就曾碰過因為題目被過度修飾,因此直接向部會反應,切勿扭曲我
的問題。發言人從此之後,開始一字一句精準念出,雖然還是形成我問我的,她回她的,
但至少我的問題是有被確實記錄下來的。
隨著疫情趨緩,記者們便開始質疑這類型提問模式,雖然很方便,但也等同於讓記者不再
是記者的工作,用英文的說法就是「There’s no hard questions being asked」。因此
部分部會也在記者的央求與抗議之下,紛紛回歸開放現場提問問題,又或者採用「雙軌模
式」。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事實的真相很可能是
郭台銘很可能進入到一個處境
高調說要選總統
才發現選總統要面對的議題問題其實所知有限
但已經高到宣布發採通收不了了
只好先出此下策先矇混再說
※ 「Live」、「新聞」、「轉錄」此類文章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
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