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亮子請進,戰國時一般人吃不起白米啦

作者: TheoEpstein (Cubs)   2023-05-01 12:25:09
剛剛發一篇文,發現推文的亮子搞錯一件事了。
※ 引述《TheoEpstein (Red Sox→Cubs→?)》之銘言:
: 「精米後的賞味期限,夏天兩週,冬天兩個月」
: 精米指的是碾米(白米要經過碾米程序)。
: 推 Tosca: 稻米傳入日本後變主流是因為可以保存很久 111.254.218.150 05/01 10:03
: → Tosca: 久到可以拿來付年薪 所以武士薪資用米算的 111.254.218.150 05/01 10:03
: → Tosca: 不然緯度越高的地區應該要用馬鈴薯當主食 111.254.218.150 05/01 10:03
: → Tosca: 結果現在日本反而講究在兩週內吃XDDDD 111.254.218.150 05/01 10:04
這邊你搞錯了!
武士薪資用米算,給的是糙米(日文叫玄米)。
戰國時代還沒有石臼的碾米(精米)技術,那個時候要吃到白米非常、非常難。
是貴族中的貴族才能吃到白米,一般武士都是吃糙米(品種更是黑米赤米之類)。
日本是到德川家康一統天下,開啟幕府後的江戶時代,
才開始學習到中國的碾米技術:
https://i.imgur.com/8Xw3ZaL.jpg
一開始是用人力轉這個像車輪的東西,
後來發明了用水車去轉,水力比人力好用。
這之後才慢慢讓平民也有機會吃到白米。
但這後果非常嚴重。
因為白米的營養素不足,那個時候的日本勞動者又很多是只吃飯不吃菜,
結果就是腳氣病大爆發,一年要死三萬人。
甚至好幾個幕府大將軍都是死於腳氣病,被當成是一種富貴病。
到了20世紀初的日俄戰爭時,也是有兩成的死者不是戰死,而是死於腳氣病。
甚至這件事也發生在1895~1945的台灣(政黑點)
轉載網路文章:
「日治時期最令人不解的是,得到腳氣病的大多是日本人,台灣人卻比較少見。
當時日本人覺得非常好奇,為何注重養生、吃得好的日本人會得到腳氣病,
一般台灣人、甚至是被關在監獄的台灣人反而沒有得到腳氣病?
後來才知道,因為日本人吃得起白米,大部分台灣人則吃粗米,
粗米仍保留胚芽、能防治腳氣病。」
現在當然營養方面有各種攝取管道,不會像當時的人只吃白米,
吃的量也差很多,戰國時代武士,一天要吃十碗飯(一天兩餐,各煮2.5杯米)
所以他們一旦吃了營養價值不高的白米,整體營養都會嚴重失調。
我國衛福部還是有編製國人營養健康的手冊,大家要注意飲食平衡。(政黑點)
今天中午吃麥飯:
https://i.imgur.com/620cxjr.jpg
這種小包裝的(一袋12包),一包配一杯米(多加100cc的水):
https://i.imgur.com/hvpCzn9.jpg
口感跟香氣都不錯,比糙米好吃(笑)
難怪日本人比起吃糙米,似乎更多有志健康的人會比較喜歡麥飯,口感比較好。
甚至比營養價值,麥飯的食物纖維含量是糙米的好幾倍,
糙米的好處就跟上面提到的腳氣病一樣,因為保留比較多外殼,維生素含量較高。
但現代人跟古人吃飯的量也差很多,古人一天十碗飯(幾乎只吃飯)。
https://i.imgur.com/hDt45YA.jpg
以糙米來看,十碗飯的維他命B1(腳氣病關鍵)的含量有1.2mg
換成白米只有0.15mg
而根據現代醫學,維生素B1的攝取量是每人每日1.0mg~1.5mg。
可以看到古人居然光靠吃飯就能達標,也才會因為改吃白米飯就腳氣病死傷慘重。
另外台灣其實十年前的衛福部報告也指出國人維生素B1攝取不足(政黑點)
https://www.mohw.gov.tw/cp-3162-27279-1.html
再次提醒大家要注意營養均衡,不是熱量有達標就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