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講到捷運中運量系統
有板友說「哪個智障蓋內湖線中運量?」
這個其實有時空背景的啦。
內湖捷運是台北捷運路網之一,規劃是1980年代。
我還在媽媽十塊,板上應該很多人還沒投胎。
李登輝市長時代,規劃的只有高運量路線。
後來到許水德市長(當時台北市長官派,非民選),
就是那個講「法院國民黨開的」許水德,才加進了中運量膠輪系統的木柵線。
最早的捷運規劃是沒有內湖線的,不過那時候基隆河都還沒截彎取直,不意外。
http://i.imgur.com/4Czw4Ap.jpg
1991年的基隆河截彎取直,明水路舊宗路都是這樣冒出來的土地。
-
內湖線後來才規劃,又要屈就木柵線的一車到底,只好跟木柵線相同規格。
這是時代背景的因素。
同樣的,機場捷運弄了快三十年還各種版本,最後完工已經到2017年。
跟1990年代的台灣旅客數量完全不一樣。
但「機場捷運」設計概念就是「只靠機場客會賠錢」,「要靠通勤客撐基本運量」。
結果就是路線亂繞一通,不以機場便利性為首要考慮的機場捷運。
營運後發生很好笑的事,機場捷運第一年就發大財,柯文哲氣到出來大罵。
新聞:
http://i.imgur.com/vhtfZZ6.jpg
台北市長柯文哲更直言「我才不相信!他們有賺錢,真的還假的?」
柯文哲還說,「算了,給其他名嘴去打,我才不相信財務可以平衡」
為什麼這樣?
因為他媽的機場旅客遠比規劃的要多啊!
機場捷運一開通,搭的人就絡繹不絕。
我剛剛上車,在桃園機場下車的也是多到塞滿月台。
然後現在回頭去看,機場捷運繞一堆地方增加載客就顯得很蠢。
因為根本不需要那些載客量,「台北車站-桃園機場-桃園高鐵站」這樣就好。
一個光靠機場旅客就能撐起運量的捷運,蓋的時候卻根本不認為機場旅客會有這麼多。
這是2002~2020的桃園機場入境人次
http://i.imgur.com/Q2uXZCs.jpg
從20年前的250萬,2015怒破千萬,2020武漢肺炎後剩10萬。
2017完工的機場捷運是以250萬去規劃的,當然沒有算到旅客人數這麼多。
所以蓋成這樣就是歷史因素,無可厚非,也不可能拆掉重蓋了。
最後碎碎念一下。
政黑不考慮五毛的話,渡過疫情,有機會真的可以出國旅遊了。
出國真的不貴,去仙台吃個牛舌都爽。
http://i.imgur.com/wEsTlZ6.jpg
這是上次去吃的,這次出國不但快閃(在日本只待一晚),還創了自己一個新紀錄。
「除了往返機場-秋葉原,沒花到任何一塊錢交通費」,全部在兩條腿的移動範圍內。
http://i.imgur.com/E5Z6DNa.jpg
櫻空桃真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