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克里姆林宮的餐桌》背後──那個曾經無

作者: vikk33 (陳V)   2023-07-01 21:06:13
※ 來源為FB/推特,則文章標題須為來源名稱。(ex:人名、粉絲團名…etc ) ※
1.轉錄網址︰
※ 請附上有效原文連結或短網址 ※
https://living.hef.org.tw/notes/detail/14/430
2.轉錄來源︰
※ 推特/FB 須為 FB人物名稱、FB粉絲團名稱 ※
※ 轉錄社論請附上完整標題 ※
人本教育札記
《克里姆林宮的餐桌》背後──那個曾經無法和父親說話的波蘭作家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刪減 ※
民主化以來,每逢總統大選,總會出現至少一組的「懷念舊時代」型候選人。2024總
統大選舞台上也不乏這樣的角色。
所謂舊時代,指的是為維護獨裁統治,不惜剝奪人民基本自由、侵害人權的威權統治
時期。許多在戒嚴時代自認「安居樂業」者,至今雖樂享自由民主,卻仍深信弱肉強食的
威權價值。
我們邀請到前促轉會委員葉虹靈分享她在促轉會的工作經驗,從她的分析,可以稍稍
了解為何台灣社會價值的分歧如此之深。台灣有可能在人權保障和面對歷史的態度上尋求
共同底線嗎?下一任總統和所有的台灣人,如果不努力深化民主價值,勢必會被價值的對
立繼續困擾。
同一難題的延伸意義,是台灣內部認同威權價值者,很容易臣服於中國大國崛起的霸
道主張。一個不斷擴張惡意的帝國意味著什麼,在帝國政治中心和前線的廚師,可以提供
獨特的視角。我們邀請衛城出版社總編輯張惠菁介紹《克里姆林宮的餐桌》,以及波蘭籍
作者沙博爾夫斯基,談作者所關切的威權統治經驗,以及他和父親曾經長期不說話的個人
遭遇。
是不是聽起來挺熟悉的?難怪沙博爾夫斯基在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剛結束時第一次來
台,跟讀者的交流熱絡,彼此有強烈共鳴。東歐離台灣其實很近,看烏克蘭被侵略的烏俄
戰爭和《克里姆林宮的餐桌》就知。( 馮賢賢/[時事與觀點] 主編)
◎張惠菁 / 臺大歷史系畢業,愛丁堡大學歷史學碩士。著有《給冥王星》、《比霧更深
的地方》等書。現為衛城出版社總編輯。
我第一次見到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是在2020年初。當時我成為衛城出版的總編輯剛滿
半年。在那之前,我參加台北國際書展的身份是作家,2020年第一次要以總編輯身分參加
。我和同事早早開始策劃活動。特別是韓麗珠的《黑日》剛出版,我申請了經費,希望邀
請韓麗珠來台北。
這時忽然接到波蘭代表處的聯絡。他們說,波蘭書協邀請了沙博爾夫斯基,他會在書展期
間來台灣訪問。這對我當然是喜出望外。沒想到接著疫情爆發,那年的書展取消,而沙博
爾夫斯基已經在台灣。因此我們訂了書展以外的場地,辦了兩場講座,一場在今天已經熄
燈的敦南誠品,一場在左轉有書。
總統大選必經的「緬懷舊時代」試煉
2020年初,大家還記得那時的氣氛嗎?台灣剛剛經歷了兩年空前激烈的選戰。2018年底縣
市長選舉,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旋即參選總統,韓流聲勢極強,街上經常看到有人穿著
國旗衣。第一次,我們看到社會中有不少人對戒嚴或舊時代有「緬懷」之情——這種隱性
的情感,在這段期間變得顯性,大規模地展露出來。
但很快地,香港爆發街頭運動,而中國的回應越來越強硬,警察的鎮壓越來越野蠻,社群
媒體上的畫面帶來另一種衝擊,令人共感,也令人警覺:被中國統治意味著什麼。
光是這一年之中,凱達格蘭大道上就有好幾起活動,聚集人數高達數萬。6月1日有韓國瑜
陣營的挺韓大會,6月底有黃國昌、陳之漢發起的反親中媒體大遊行,年底有林昶佐與閃
靈的台灣大凱旋演唱會。藍綠兩大陣營,或說親中與本土兩方,都在全力動員。白熱的選
戰滲入日常生活。一個普通人家中,兩代人政治取向不同,爭吵、冷戰、情緒勒索,時有
所聞。
這樣到了2020年初,總統大選結束一個月,沙博爾夫斯基來台的時候,我們就像剛脫了一
層皮。幸好台灣民主沒有變——這個不變,如《自由的窄廊》作者們說的:是奮力奔跑,
才能停留在原地。在沙博爾夫斯基面前,來到《跳舞的熊》講座現場的讀者們,表面平靜
,其實內在是氣喘吁吁,汗水淋漓,但是幸而安心的吧!在講座中,讀者與沙博爾夫斯基
之間很有共鳴。我作為總編輯的第一年書展,雖然因疫情取消了,但是那兩場講座台上台
下的共鳴感,令我記憶非常深刻。
時代巨變下無法對話的父子
《跳舞的熊》是一本經歷過極權統治的人們,在後威權時代,既自由又痛苦的經歷。習慣
被控制的人們,被放到充滿不確定性的新環境中,必須為自己做主時,那種恐懼與不安。
當然,也有共產管制經濟結束後,突然遭遇到資本主義、資源寡占者的侵奪,所產生的剝
奪感。
這些,沙博爾夫斯基是親身經歷的。他在1980年出生,共產陣營的崩解發生在他的童年時
代。他回憶小時候曾經看過,商店的貨架原本空空如也,有一天忽然來了各種商品。柳橙
從每年只能吃到一季,到隨時都有。這是從共產管制,到自由貿易的神奇轉變。然而不久
後,他的父母都失業了。自由經濟時代,在「效益」考量之下,母親任教的小學被裁撤了
。很長時間,全家人都生活在不穩定的感覺中。不是只有他家是這樣。脫離共產後,波蘭
曾是全歐洲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他在被訪問時說,當時年幼的他並不知道,那是「柳橙的
代價」。
沙博爾夫斯基說,他的父親就是那種「懷念舊時代」的人。當波蘭從共產轉型到開放,有
些人抓住機會致富,但他的父親錯過了那個機會,成了一個憤怒不滿的人。來聽講座的讀
者,有人提到台灣有不少家庭,世代之間政治主張不同、對歷史看法也不同。沙博爾夫斯
基說他完全理解,他和父親就是這樣,父子之間已經很多年不說話了。
2023年初,時隔三年,沙博爾夫斯基再次來台。這次他的朋友李波已經結束任期,返回波
蘭。另一方面,沙博爾夫斯基在這三年中,出版了兩本非常成功、暢銷國際的書——《獨
裁者的廚師》與《克里姆林宮的餐桌》。
從廚師視角看獨裁者如何展演權力
《獨裁者的廚師》訪問了現在仍在世上,曾經為五位獨裁者(卡斯楚、阿敏、波布、海珊
、霍查)做菜的廚師;這些故事非常精彩,而他們與獨裁者近身相處的經驗,對獨裁者的
恐懼或迷戀,正好幫助我們從日常生活的尺度上理解,「獨裁者的控制」是怎麼回事。
《獨裁者的廚師》獲得成功後,他又著手寫《克里姆林宮的餐桌》。他說這是他的藍燈書
屋編輯給他的建議,「俄羅斯在接下來幾年內都會是焦點」——編輯這樣告訴他。那時俄
羅斯還沒有入侵烏克蘭。他走訪了俄羅斯境內與前蘇聯地區,做田野研究,訪問了多位經
歷過俄羅斯、蘇聯重要歷史時刻的廚師。當中有在克里姆林宮廚房任職的廚師別瓦耶夫,
他的「御廚」經歷跨越布里茲涅夫、戈巴契夫、葉爾欽到(短暫的)普丁時代,簡直一部
活歷史。但也有比較底層的廚師:蘇聯對阿富汗戰爭時的前線廚師,車諾比核災時負責給
救災人員做菜的廚娘。也寫到二十世紀許多重大歷史時刻,雅爾達會議的盛宴、白俄羅斯
維斯庫列狩獵山莊中的那場蘇聯的最後晚餐,等等。
必須說,沙博爾夫斯基的採訪功力實屬一流,講故事的能力更是。《獨裁者的廚師》呈現
了五個不同國家的獨裁者;但《克里姆林宮的餐桌》卻是同一個(前)國家,百年來在威
權幽靈的籠罩之下,人與食物的故事。
俄羅斯與前蘇聯地帶,廣大、富饒,而且文化多元。有烏克蘭這樣的世界穀倉,也有黑海
北極海豐富的漁穫,白俄羅斯森林裡的野味。俄羅斯、烏克蘭、喬治亞等地菜餚,也各有
特色,有極盡精緻的傳統。但同時,人又被極權統治者視如草芥,任意擺佈,而經歷了飢
荒、戰爭、核災。即使如此,人要活下去,就需要食物。在絕境中,只要吃上熱騰騰的食
物,彷彿就有希望。
廚師是媽媽,國家是爸爸
底層的人也會互相幫助。特別是書中的女性廚師,往往非常強韌。克里姆林宮的廚師是男
性,但被派到危險地方(例如車諾比)煮飯的卻總是女性。廚娘們照顧著士兵或救災者,
心中其實明白,無論自己或是他們,都有可能明天就被送去赴死。但還活著的一天,她們
就盡力為他人烹煮美味食物。阿富汗前線的士兵會叫廚娘「媽媽」,太空人也是,這些彷
彿突顯極權國家這個「爸爸」的殘酷。
極權國家的殘酷,不只是對它們侵略的外國,對自己的子民也是。極權國家把人當成韭菜
與人礦,在這本書中都可以看到俄羅斯版。我認為最精彩,也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車諾比
廚師那一章。而食物最華美,最奢侈,則是布里茲涅夫那一章,史達林的喬治亞菜,雅爾
達的盛宴,維斯庫列山莊的烤肉也不遑多讓。上有香檳海鱸與鱘魚凍,下有開腸破肚的士
兵。
2023年書展,沙博爾夫斯基的講座場場爆滿。來了比他上回來台時更多的讀者,他一一簽
書,合照,回答每個問題。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便問他:「你和父親還是不說話嗎?」
「噢!」他說。「我們說話了!」
事情還是有可能改變的。
時間一直在往前走,帶來新的理解。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其實在那般高壓時代之下
有時萬般無奈或可或不得不
但太過了
或是那樣時代結束了
你還緬懷甚至還想要延續那時代的東西甚至想恢復
就不是時間解決一切
而是只能送他一發子彈
※ 「Live」、「新聞」、「轉錄」、「舊聞」及 轉錄他方內容之文章
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