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為FB/推特,則文章標題須為來源名稱。(ex:人名、粉絲團名…etc ) ※
1.轉錄網址︰
※ 請附上有效原文連結或短網址 ※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7014
2.轉錄來源︰
※ 推特/FB 須為 FB人物名稱、FB粉絲團名稱 ※
※ 轉錄社論請附上完整標題 ※
天下雜誌
兒少戲劇停在30年前《我的這一班》、節目自製率全球倒數 「俠女」陳藹玲怎麼救?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刪減 ※
過去30多年來,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關心兒童教育,協助教育部擬定《教育政
策白皮書》,將媒體識讀納入課綱,還發起成立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捍衛孩子未來生活
環境的安全,現在她又關心起兒少戲劇、節目人才缺乏的問題。
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最近多了兩個新身分,大兒子蔡承道今年結婚,她升格成
為婆婆;大女兒蔡承穎跟韓裔女婿的小孩剛滿兩歲半,她又當了阿嬤。
提及孫子,陳藹玲洋溢幸福神情,「做阿嬤跟做媽媽不一樣,當阿嬤關心和陪伴就好,不
要給太多(教養)意見,做最好的後援團隊就夠了,」言談間盡是對孫子的疼愛。
她曾是台視當家主播,嫁給富邦集團大公子蔡明忠,當了30多年的財團長媳,也曾發起成
立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反核。
30多年來,她因應時代變化,關注校園食安、兒童與青少年媒體識讀等議題。這些年氣候
暖化,她也關注氣候變遷對下一代生長環境帶來的影響。
或許是名人光環的加持,每回她關注的議題,最後都能成為推動社會、政策改變的重要力
量。
不過眼前頂著董事長夫人頭銜的她,身上卻沒有因為那些光環而散發霸氣。
採訪前早早抵達辦公室,身旁沒有秘書隨行,口渴了,留著俐落短髮的她,自己拿著保溫
杯走到茶水間倒水,毫無架子。
大女兒跟他們住在同一棟大樓,樓上樓下,陳藹玲幾乎每天有孫子作伴,再加上小兒子蔡
承翰因腦部發育不全,影響學習與運動能力,蔡承翰出生以來,陳藹玲很少離開他身旁,
一家人關係緊密,「我不會有空巢期,」她笑著說。
最近她倒是觀察到,發現開始探索世界、牙牙學語的孫子,每天眼睛一張開,接觸來自四
面八方的海量訊息,「大環境的改變和刺激,現代的小孩很難不接觸到3C。」
陳藹玲說,以前帶四個小孩的經驗,「只要把電腦關機、關掉wifi或設定密碼,自然就無
法上網,」但在3C隨手可得的年代,有時大人比小孩更離不開手機,如何教育孩子正確使
用3C?
她認為,「與其圍堵,不如疏導、提供給他們優質的內容。」
新手阿嬤的她,看到孫子只能看國外製作的內容,不禁思考其他家長是否也遇到同樣的問
題, 因而開始關注台灣兒少自製內容。
打開遙控器,她發現台灣上百台頻道,播出兒少節目的電視台只佔三分之一,自製的兒少
節目,數量更少得可憐。
台灣兒少節目自製率全球倒數
根據富邦文教基金會提供的資料,台灣兒少節目九成為購片播映,只有8%為國內獨立製作
。
而在全球100多個國家當中,台灣兒少節目自製率排名倒數第七,甚至比阿富汗、古巴、
阿根廷等國都還落後。
再加上OTT改變觀看習慣,電視台不再是唯一觀看管道,但點開Netflix、Disney+,兒童
專區的節目以歐美居多,學到的都是國外文化。
「戲劇的內容是孩子建立自我認同的參考點,否則孩子可以每餐吃漢堡,為什麼要吃白米
飯?」對陳藹玲來說,台灣兒少節目自製率低,其實是一場嚴重的文化危機。
長期關注台灣兒少節目的兒福聯盟研發處督導邱靖惠以《櫻桃小丸子》為例,小丸子常參
與文化祭典,對台灣小孩來說,這些節慶其實很陌生,「最後家長反而是在跟小朋友講解
日本文化,對發生在台灣的在地文化,卻離得很遠。」
廣告
「兒少節目是孩子照見自己的鏡子,」澳洲兒童電視基金會(ACTF)執行長巴克蘭(
Jenny Buckland)指出,孩子看到自己的生活風景出現在螢幕上與現實處境相呼應,會感
受到認同與肯定,而劇中角色和故事,則有助於孩子去揣摩和自己類似的人,以及生活可
能遭遇的一切。
陳藹玲認為,這跟台灣缺乏兒少戲劇人才有關,2018年開啟「兒童節目人才孵育計劃」,
徵選兒少戲劇、節目劇本,耗時4年,今年才完成第一部戲《百味小廚神—中元大餐》。
自製戲劇能提升文化認知
有趣的是,7月《百味小廚神—中元大餐》首映後,改變了一件事。
劇情描述擁有通靈能力的總舖師「孤龍師」突然猝逝,同樣有通靈眼卻極度怕鬼的孫子,
擔心變成鬼的阿公永遠忘記他,7天內要重現阿公的美味料理,阿公每吃一道菜就會恢復
部份記憶。故事雖然談鬼,卻充滿溫情。
要拍這樣的題材充滿挑戰性,一度有投資方認為「鬼故事」版權無法賣到中國而不敢投資
。陳藹玲認為,「這個議題確實存在小孩子的生活當中,大人不能完全閉口不談,」戲劇
能帶來解答。
富邦文教基金會總幹事冷彬說,台北電影節首映後,一位家長主動找上基金會,分享5、6
歲的小孩在這半年間突然很怕鬼,「作父母的也不知道該如何跟小孩解釋,」但小孩在看
完影片後,心態有點改變,反而好奇死去跟活著的人的關係。戲劇成了建立孩子和生活連
結的管道。
可惜的是,台灣自製的兒少戲劇連十位數都不到。
距離上一回台灣自製兒少戲劇,已經是1992年《母雞帶小鴨》、1993年《我的這一班》。
相隔近30年才有人投入兒少戲劇,一名電視製作人透露,「戲劇成本比節目高太多,困難
度高。」
根據文策院產業調查,台灣戲劇、影集製作成本要531萬台幣;兒少節目單集製作成本約
156萬元,中型節目單集約81萬元,戲劇和節目製作費差了3到7倍之多,以至於電視台自
製兒少內容,多半只能先從節目做起。
不過這還是比國外投入在兒少節目的資金少很多。
以投入兒少自製節目最多的公共電視來說,英國廣播公司(BBC)每年花在兒少內容的預
算約2.6億台幣,台灣公共電視年度預算僅9億,得支付人事、製作新聞、戲劇、紀錄片等
題材,能用在兒少內容的經費,不到5000萬元。
尤其兒少節目製作過程並非想像中容易,「拍小孩和拍給小孩看是兩回事,」一名公視製
作團隊成員表示,10年前公視徵兒少節目案就已徵不到好案子,最大問題在於商業電視台
普遍認為兒少節目沒市場,投資也無法回收,願意投入的製作團隊少之又少。
兒少節目是藍海市場
「這是錯誤的觀念,代代都有兒童出生,兒童節目應該是最沒有時間限制,還能反覆觀看
,播映的時間可以拉很長,帶來的是長尾效應,反而是一塊藍海市場,」陳藹玲說。
雖然部份父母對小孩看3C影像有負面印象,不過陳藹玲認為,「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可以幫
忙挑選,共同觀看,」她相信長久累積下來,能培養小孩判斷優質內容的能力。
在前富邦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楊順美眼裡,陳藹玲有「俠女」性格,「只要她認定是對的事
,即使現實環境有困難,她都劍及履及,」1998年富邦文教基金會發起組成媒體監督聯盟
,針對娛樂節目物化女性提出抗議,儘管當時的媒體環境很少有性別平等觀念,「她都不
畏懼大局勢的風潮。」
陳藹玲找來《茶金》製作人、瀚草文創董事長湯昇榮加入「兒童節目人才孵育計劃」,他
感嘆這幾年跟宋欣穎、沈可尚幾位為人父母的導演、編劇聊天,忽然驚覺他們不斷努力開
拓台劇市場,但自己的小孩都在聽韓國音樂、看迪士尼、看日本動畫。
「我們這些在影視產業的人所拍的片,家裡的孩子都看不了,那我們在幹嘛?」
6年多來,「兒童節目人才孵育計劃」從徵選兒少戲劇、節目劇本開始做起,陸續製作出
兒童劇集《百味小廚神—中元大餐》;紀實節目《悄悄話》、《海洋日記》;實境節目《
登山總動員》;動畫影集《鐵農夫》、《洗襪,洗襪》,補足過去兒少內容類型過於單一
。
而每一部製作都由富邦文教基金會提供約200萬元為第一桶金,湯昇榮還號召投資《紅衣
小女孩》的中環國際娛樂、製作《華燈初上》的百聿數碼創意、投資眼光精準的有戲娛樂
、MyVideo等民間投資方加入投資,才能製作出《百味小廚神—中元大餐》兩季共15集,
每集成本是中型兒童節目預算的2到3倍。這在台灣兒少戲劇史上,已是大幅度的躍進。
過程中,富邦文教基金會雖然收到200多件劇本和企劃投件,但要製作出觀眾能看到的戲
劇、節目成品,往往要耗費2、3年時間,關鍵原因在於缺少投入製作兒少內容的人才和資
金。
「市場上超過15年都不做兒少內容,所有的Know-how(知識)都沒了,」冷彬分析,放眼
全台傳播、動畫相關科系,「兒少內容幾乎不會是學生畢業後想投入的題材或選項。」
務實面來看,台灣市場小,電視台生存面臨挑戰,能投入製作的金額有限,再加上政府規
定兒少節目不能有置入,投資方容易卻步,自然不會有相關的製作人才。完全是雞生蛋、
蛋生雞的問題。
台灣重新學習製作兒少內容
《百味小廚神—中元大餐》創作過程,幾乎是從頭練兵。為了要寫出小朋友看了也會笑、
能理解的台詞劇情,富邦文教基金會帶著當時才大三的編劇蔡岳霖、莊榮祚,實際到小學
田野調查一個月,「他們發現小朋友講的話比寫出來的台詞還要好,立刻修改劇本,」冷
彬笑說。
也舉辦讀本會議、審片會議,提案的對象全都是7到10歲的小朋友,冷彬表示,「編劇都
說,小朋友是史上最可怕的委員,」故事要講得生動有趣,才能抓住這群小小評審的注意
力,「甚至有小朋友會跟媽媽說,某某劇組太遜了,故事都沒有講完,」讓創作者備受衝
擊。
不過陳藹玲認為,這些過程都是很好的學習。今年momo mini影視兒童節邀請澳洲、挪威
、加拿大國外製作人來台,當中提到兒少節目最重要就是「娛樂性」。
「以前會覺得兒少節目就是要『教』給小孩什麼東西,久了小孩會覺得這是在學校看的,
很無聊,」冷彬說,現在也是製作團隊重新進化、練習的時刻。
有一回陳藹玲在外用餐,餐廳老闆特別來感謝她拍了《翔去打獵》兒少短片,講述一位原
住民小孩上山打獵克服恐懼的故事,老闆看了才知道台灣有小孩子是這樣子在生活,「很
多題材對大人來說都是eye-opening(大開眼界),更何況是小孩。」
文化部預計明年編列預算,提高製作兒少影視內容比例,陳藹玲也把「兒童節目人才孵育
計劃」當基金會的中長程期計劃。
「影像的力量勝過千言萬語,」她長期觀看青少年、兒少影展影片,最大感受在於兒少內
容傳達的文化價值非常驚人,「身為大人都學習很多。」
如今剛當阿嬤的陳藹玲,陪伴孫子成長的同時,又是再一次地向孩子學習。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很少有人會注意到
党控制的文化部已經是台灣最主要的影視投資者之一
怎麼不趕快來幫一把
順便灌輸台灣價值
※ 「Live」、「新聞」、「轉錄」、「舊聞」及 轉錄他方內容之文章
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