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不甩反彈 賴清德續國政願景推雙語教育

作者: goetze (異教神)   2023-09-14 10:58:14
又是打高空廢話
他說:
"他覺得這是磨合期。賴說,教育部其實也做了不少輔助措施,也許
有些不夠周延,但都是技術性的問題,都可以克服。"
X的!
講的那麼簡單
那你倒是馬上克服給我看呀!!
難不成這種事還得等你上任了才要克服?
那現在這政府是在混吃等死嗎?
整個教育界拿不出辦法
你一個學醫的說有辦法克服
真的想看看耶
※ 引述《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之銘言:
: ※「新聞」標題須為原新聞標題且從頭張貼 ※
: 1.新聞網址︰
: ※ 請附上有效原文連結或短網址 ※
: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18/7436041
: 2.新聞來源︰
: 世界新聞網
: 3.完整新聞標題
: ※ 內文請完整轉載標題 請勿修改與刪減 ※
: ※ 注意發文標題 為原始新聞標題從頭張貼 切勿修改與刪減 ※
: 不甩反彈 賴清德續國政願景推雙語教育
: 4.完整新聞內容︰
: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刪減 ※
: 不甩反彈 賴清德續國政願景推雙語教育
: 記者丘采薇、周湘芸/台北13日電 2023-09-13 02:25 ET
: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昨天舉行第一場國政願景發表會,公布「0到22歲投資未來世代
: 」政見,包括「0到6歲國家一起養」升級版方案、「6到18歲」均優教育環境及「18到22
: 歲」青年政見。賴清德特別強調,未來將推動雙語教育、設「百億青年圓夢基金」,將完
: 成「最低工資法」立法。
: 不過,賴清德在行政院長任內提出的「2030雙語政策」引發不少反彈,對於未來將推動雙
: 語教育,專家直言,雙語政策根本不符合台灣多元背景,甚至可能犧牲孩子競爭力,要每
: 個孩子把兩個語言同時學好是理想也是幻想,更可能損害學生受教權。
: 賴清德提到6到18歲階段,再次強調將續推雙語教育,「一定要學習國際語言,可以是英
: 、日語或其他語言」,但推動時應尊重學生受教權及教師專業,參考學習現場意見,穩健
: 落實友善學習環境。
: 媒體問到,雙語政策是否要修正?賴清德說,強化英語力是必要的,「目前推動的結果是
: 執行現場出現問題」。他覺得這是磨合期。賴說,教育部其實也做了不少輔助措施,也許
: 有些不夠周延,但都是技術性的問題,都可以克服。
: 不過,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文宣部主任羅德水稱,賴清德從2014年擔任台南市長任內主
: 推雙語教育,到明年已快滿10周年,仍太小看教學現場問題,所提出的配套都只能解決半
: 數問題;台灣作為多語國家,已經沒有把英語當成雙語的空間,根本戰略設定就出問題,
: 且全世界也無推行成功的國家,就連新加坡也只是犧牲中文跟母語為代價。
: 羅德水指出,當前教學現場非常混亂,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能解決,雙語政策根本不符
: 合台灣多元背景,甚至可能犧牲競爭力,包括這一世代的中文母語薄弱、學科能力匱乏等
: 。
: 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退休教授周中天指出,推動雙語教育最根本問題為「釐清定義」,不
: 少參選人選舉期間主打雙語教育,卻無人說出具體做法,要每個孩子同時學好兩個語言,
: 「是理想也是幻想」。
: 昨天除賴清德主講政見,文化部前部長、青平台董事長鄭麗君及台大社會系教授林國明也
: 到場相挺。賴清德先介紹「0到6歲國家一起養2.0」,對策包括公托、準公托及保母服務
: 再加碼,盼提高送托率。對18到22歲青年,賴主張由政府設立「百億青年圓夢基金」,鼓
: 勵青年出國開闊視野;媒體問經費從哪來?賴回應,主要來自政府經費,也歡迎社會各界
: 捐款。
: 賴清德主張投資高等教育,透過鼓勵國內大學與國外優質大學合作,推動雙聯學制與國際
: 知名學府在台設立分校。有媒體問,是否也包括北大、復旦等中國學府?賴表示,符合標
: 準,不對任1國設限。
: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18/7436041
: 5.附註、心得、想法︰
: ※ 40字心得、備註 ※
: 以台灣現今的狀況,雙語政策根本不切實際
: 不知道賴清德跟教育部是不是陳義過高
: 從實務執行面來說,有太多太多的困難
: 只會增加老師的負擔,然後孩子又達不到程度跟效果
: 雙語本來就是要從小培養起,又不是每個家庭都有這種條件
: 再來就是很多課程也不是雙語比較適合,用雙語還真的是浪費時間,事倍功半
: 賴清德常常打一些高射炮,感覺很不切實際
: 大家怎麼看
: ※ 「Live」、「新聞」、「轉錄」、「舊聞」及 轉錄他方內容之文章
: 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