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p520 (異理啊議!!!)
2023-10-15 09:29:121.網址︰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55703
2.來源︰上報 2019年01月11日 07:01:00
3.完整轉錄標題社評:開放式初選將成為國民黨的災難
4.完整轉錄內容︰
本報報導,國民黨有意仿效美國的政黨初選制度,以開放式初選產生這次的總統提名人。
有別於目前各政黨多數以民調(或加上黨員投票)產生參選公職提名人的作法,開放式初
選將政黨提名人的決定交給所有公民,以自願參與國民黨總統初選的方式,透過全民投票
產生總統提名人。據悉,採訪開放式初選的目的在於鼓勵競爭、擴大參與與宣傳,讓國民
黨能夠提出一個更有機會勝選的總統提名人。
這種美式初選在台灣不是新鮮事,1995年的民進黨總統初選提名,以及1998年的新黨立委
提名,都曾經採取類似美國公開初選制的提名方式。不過,這兩次初選產生的提名名單最
後在大選的結果都不好,當年民進黨的彭謝配(彭明敏謝長廷)以極懸殊的比例敗給國民
黨李連配(李登輝連戰),新黨在當屆立委選舉也在立委總席次從164席增加到225席的情
況下,竟從原本的21席滑落到11席,可說是當年新黨由盛轉衰的關鍵戰役。兩次美式初選
都失敗,國民黨有什麼理由認為它會成功?
曾向國民黨獻策可考慮以開放式初選產生國民黨總統提名人的趙少康,正是當年在新黨推
動這套美式初選的「競選總經理」,他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說了三項倡議開放式初選的理由
:一、候選人每個縣市跑,將讓媒體聚焦,幫國民黨宣傳;二、鼓勵黨內有志之士投入初
選,將為國民黨注入活力及生氣;三、幫助國民黨「接地氣」,有助真正大選時的動員與
挑戰。
趙少康的理由顯然是參照美國的初選經驗而來,不過橘逾淮為枳,當這套制度照章搬到台
灣來之時,是否能達到這樣效果實在不無疑問。例如,開放式初選固然讓媒體更關注國民
黨的總統初選,但是新聞越多真的對國民黨是好事嗎?鼓勵更多「有志之士」投入初選,
這對老邁的國民黨權力結構又會產生什麼樣的衝擊?開放式初選固然是想要蔚為風潮,擴
大國民黨的社會動員,但最後被動員來投票的會是什麼樣的選民?
就以20年前的新黨初選經驗為例,其目的也在於透過初選的開放動員力挽當時逐漸下滑的
新黨氣勢,不過由於投票所不多,加上一般民眾認為政黨(新黨)初選與我何干,所以投
票意願非常低落,最後反而變成候選人之間的動員比賽。既是比賽候選人之間的動員,所
以就開始能否用遊覽車或其他交通工具載運投票者?再討論能否在遊覽車上提供飲料與便
當?最後,連幾百元的走路工新聞都冒了出來,整場新黨開放式初選就在「不當動員」鬼
影幢幢下檢舉不斷,連新黨自己的政黨形象都賠了進去。
如果當年的新黨會發生這些狗屁倒灶的不當動員,現在的國民黨有什麼理由可以倖免?
而就如同四年前在全民調時不少綠營支持者偷偷「挺柱」一樣,開放式初選也存在他黨介
入的問題。據報導,目前國民黨的方案是以黨員投票乘以二的方式來稀釋這種可能性;但
這作法壓抑了一般選民的投票意願,又與開放式初選的初衷背道而馳,既是如此,何必大
費周章走這一圈呢?
如何推出一位最強的提名人投入大選固然是政黨的家務事,但這件事為什麼對國民黨如此
複雜又困難?國民黨始終未建立一套穩定的總統提名制度固然是原因之一,主事者是何居
心,恐怕才是最該被追問的吧!
5.附註、心得、想法︰
這是 2019年的上報社論
台灣曾兩次採取類似美國公開初選制的提名方式
1995 年民進黨總統初選
1998 年新黨立委提名
事後 缺點很明顯
1.投票意願低落
2.投票所不多
3.組織動員大賽
4.走路工動員新聞帶來的負面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