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啦,按照外國政治學者杜瓦傑所提出的理論
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容易形成兩黨制
原因是在一個選區只會產生一個勝選者
也因此選民出於理性考慮,未免自己最討厭的政黨或候選人勝出,容易產生自發性棄保
最終導致該選區的絕大多數選票都集中在兩組勝選機率最大的組合中
所以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非常有利於兩黨制成形
即使是在選制採混合制的國家
但若該國選區單一選區席次的比例越高,也越有助於兩黨制成形
也因此,除非特定的地方選區有非常異質化全國選區的社會結構
例如是少數民族佔主流的地區,或者該地有特殊的經濟結構,讓小黨得以依託生存
(但這類的異質化選區通常也離發生分離主義運動不遠了)
否則小黨想突出重圍將十分困難
可是,既然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有利於兩大黨
而作為體制的既得利益者,掌握行政、立法的兩大黨即使互為對立者
但他們絕對不樂見有其他第三、第四勢力出現瓜分其基本盤
所以只要他們沒打算政治自殺,就有極大的動機聯合起來封殺可能的選制修改議案
這就導致類似的選區改革草案通過的機率極低
小弟看了一下
發現2000年台灣的政治發展完全符合杜瓦傑的理論
即使曾短暫出現第三第四勢力,但這些案例總是曇花一現
完全無法挑戰DPP跟KMT的優勢地位
這讓小弟覺得很奇怪
既然小黨在體制內突破不可行
但歷次的選舉卻又顯示許多台灣選民實際上對於兩黨都抱有疑慮
那為何沒有政黨採用體制外奪權策略
例如建立武裝部隊進行軍事對抗呢?
請問各位,為何台灣沒有小黨採用武裝革命路線?
小黨要出頭是不是只能訴諸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