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先感謝各位熱情討論相關議題,無論支持與否我相信大家都是希望社會變好而努力的
。我想提出支持二次元兒色合法的觀點。
首先我想先以二次元色情與性犯罪的關聯性來切入問題,澳洲臥隆崗大學教授 Mark J.
McLelland 在在調查指出欣賞二次元美少男之間的戀愛(やおい)族群與兒童性犯罪並無關
聯 [1]。我們可以看到至少並無男童因二次元的描寫有被侵害。我也並無找到二次元兒童
色情與真實戀童癖的相關研究。
那麼我們接下來以真實戀童癖來切入問題,約有 1% ~ 5% 的成人為戀童癖 [2]。那
麼這些人是選擇成為戀童癖的嗎?據研究指出大多數戀童癖發覺於青少年,此時他們發現
與他們同齡比起年長更可以激起他們的興奮 [3] 。而這個生理反應跟隨他們直到成年並
未改善。更有研究指出幼態審美是在生物學上不可避免的 [4]。以當經社會普遍觀點戀童
是不被接受的,但是生理反應並非他們所能控制的,阻止他們犯罪的的是他們的道德良知
。
而與兒童發生性行為所造成的傷害是實際觀察得到的,51% ~ 79% 的被害兒童有顯示出精
神失常現象 [5]。
那我們再進一步進入到問題的核心,戀童癖觀看兒童色情是道德的嗎?我們在此請想象你
的鄰居晚上看著真實的兒童色情自慰,我想大部分人是覺得噁心的。反對此行為主要出自
兩種理由:
=== 缺乏道德良知 ===
愛爾蘭 NUI Galway 法律系博士 John Danaher 指出覺得普遍噁心的理由 [6] 有
a. 認為你的鄰居渴望犯罪,有犯罪傾向,他/她不久將去傷害兒童
b. 認為你的鄰居展現了會破壞社會和諧的道德傾向
綜合前面所述戀童癖並非當事人所選擇的,當事人生理反應催促與他/她與真實兒童發生
性行為,可是當事人以較少滿足性衝動的方式壓抑行為。(在此我們假設真實性行為更能
滿足性衝動) 那麼以當事人的觀點來看,他/她希望與兒童發生性行為但是不希望傷害兒
童,可以視為一種道德表現。以真實詢問兒童性犯罪者的犯意來看,大多數的人是說他們
與兒童墜入愛河,想與兒童有親密關係,尋求愛情的回報。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一定會有戀
童癖尋求傷害兒童,但是如果他/她以影像滿足此衝動也可視為一種道德展現。而這些行
為也可被解釋成”為了社會和諧而找其他方式發洩”。
=== 增強侵犯兒童的動機 ===
觀看兒童色情會增加侵犯現實兒童的動機是一個直覺上很合理的論述。實際上也有研究指
出有部分兒童性犯罪者在犯罪前以觀看兒童色情減低罪惡感 [7] 。
但同時也有其他學者如獨立學家 David Riegel 指出基於網路調查查證受訪者有 84% 指
出兒童色情是一個很方便處理性衝動的方式也不會造成他人危害 [8]。英國拉夫堡大學應
用心理學榮譽研究員博士 Dennis Howitt 指出沒有在統計上發現兒童色情與兒童性犯罪
的因果關係 [9] 。
針對兒童性犯罪者的調查通常存在一個統計上的問題,那是因為當資料來源全部來自於兒
童性犯罪者中,我們將難以有一個清楚的因果論述。舉例來講我們發現殺人犯吃肉的比例
比常人多,那麼我們可以講所有愛吃肉的人都是具有殺人傾向的嗎?為了修正前面的統計
問題 Jerome Endrass 追蹤了曾經因持有兒童色情而判刑的人,發現了觀看兒童色情並非
觸發犯罪行為的危險因子,至少以那些從未實際與兒童發生性行為的人[10]。
我們也可以從一些國家的統計觀察到類似的結果。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榮譽退休教授
Milton Diamond , 捷克UJEP大學助理教授 Eva Jozifkova, 捷克研究學者 Petr Weis 在
觀察捷克在 1989 年合法化包含兒童的色情作品之後性侵與兒童性犯罪有下降趨勢 [11]
。Milton Diamond 也在日本,中國,美國發現類似的負相關現象 [12] 。
我們可以在前面的研究得出兒童色情作品有降低兒童犯罪率的效果。
加拿大臨床心理學家 James Cantor 在與兒童性犯罪者訪談後指出兒童性犯罪者通常在情
緒低潮時犯罪,而阻止他們自慰只會讓他們更加憂鬱 [13] 。
在前面的研究皆為基於真實的兒童色情進行研究。真實的兒童色情背後都有受到性剝削的
兒童。然而基於科技進步我們有了由 A.I. 生成的虛擬兒色。這個也衝擊到了我們的法律
系統,也導致了最近的 iWIN 事件。我的看法是 A.I. 生成的虛擬兒色在道德與統計觀點
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式。更不用論二次元的兒童色情。
基於以上論述,就算我們支持這些論點不代表我們不能感到生理上的不適。我們可以很直
覺的將觀看兒童色情的人視為犯罪預備軍。但是這些生理上的不適是來自於我們觀察到
他 / 她的展現性傾向,並非主要來自於他 / 她的性傾向本身。那些戀童癖無法選擇他們
的性癖,我們不妨給於那些人合法不影響他人的抒發方式。
以上的論點基本上是翻譯挪威 Osl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道德學教授 Ole Martin
Moen, 同大學博士且為哈佛大學拜訪學者 Aksel Braanen Sterri 的在期刊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Philosophy and Public Policy 中記載的 Pedophilia and
Computer-Generated Child Pornography
https://www.olemartinmoen.com/wp-content/uploads/Pedophilia-and-computer-generated-child-pornography.pdf
在此特別感謝學者們在此的貢獻。
另外提供一些問題分享我的看法
戀童癖是一種性傾向 ( 同性戀 / 異性戀層級 ) 嗎?還是一種性癖而已?
James Cantor 指這是一種不可改變的性傾向 [14]
對於 iWIN 的論點回應
我覺得 iWIN 其實回覆的不錯,我想不管是擦邊球或是露點踩線都是兒少不宜的,至少在
臺灣的保守性教育之下我們無法保證未成長的心智看到這些不會有什麼影響。要有阻攔機
制是社會共識。但是最後指出性化兒童的論點我並不同意,有戀童傾向的人不是因為看了
才便戀童而是他/她已經是但是讓他/她發現這個事實而已。當然可以講我們把兒少禁掉讓
他不要發現,但是兒童就在現實世界裡,刺激的來源到處都是。再加上基本上都是在青少
年實際發現的,難道我們要對孩子作性傾向測驗才讓他/她上學嗎?
看二次元的是戀童癖嗎?
我沒有看到有研究佐證也沒有看到反對論點。但是基於前面講的戀童癖是先天與成長環境
造成,我不覺得二次元會造成戀童癖。二次元也與真實兒童有顯著差異,講說戀童癖透過
看二次元發現自己是戀童癖也不大合理。
你要不要看一下被 iWIN 的圖片,你覺得該不該禁?
我能理解大部分人會感到噁心,但是單純噁心然後驅趕並不會解決問題。我們要以系統層
面探討為什麼會發生,以及所造成的危害。
對於 A.I. 生成模型的看法
一部分的反對論點是模型有可能基於真實兒童訓練出來,我覺得拿成年人就可以訓練,頂
多再多一點正常的兒童影像跟一些醫學資料就可以訓練。前面的論述基本上就是針對沒有
問題的 A.I. 模型所生成的圖片。
參考資料
[1] https://ro.uow.edu.au/artspapers/192/ The international yaoi boys’ love
fandom and the regulation of virtual child pornography: current legisl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2]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conditions/pedophilia
[3] For an overview see Michael C. Seto, Pedophilia and Sexual Offending
Against Children: Theory,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7).
[4] https://www.nytimes.com/2019/09/29/us/pedophiles-online-sex-abuse.html
Preying on Children: The Emerging Psychology of Pedophiles
[5] Gail Hornor, “Child sexual abuse: Consequences and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Pediatric Health Care 24 no. 6 (2010): 358–364.
[6] John Danaher, “Robotic Rape and Robotic Child Sexual Abuse: Should they
be
criminalised?” forthcoming in Criminal Law and Philosophy
[7] Suzanne Ost, “Children at risk: legal and society perceptions of the
potential threat the possession of child pornography poses to society,”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 29 (2002): 449.
[8] David Riegel, “Effects on Boy-Attracted Pedosexual Males of Viewing Boy
Erotica,”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33, No. 4 (2004), p. 321–323.
[9] Dennis Howitt, “Pornography and the paedophile: Is it criminogenic?”,
British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68, No. 1 (1995): 17.
[10] Jerome Endrass et al., “The Consumption of Internet Child Pornography
and Violent and Sex Offending,” BMC Psychiatry 43, No. 9: 1.
[11] Milton Diamond, Eva Jozifkova, and Petr Weiss, “Pornography and Sex
Crimes in the Czech Republic,”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40, No. 5, 1989
pp. 1037–43.
[12] Milton Diamond and Ayako Uchiyama, “Pornography, Rape, and Sex Crimes
in Jap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and Psychiatry 22, No. 1 (1999):1–
22; Milton Diamond, “The effects of pornography: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in James E Elias, et al. (eds.), Pornography 101: Eroticism,
sexuality and the first amendment, (Amherst, NY: Prometheus Press, 1999): 223
–260; for an overview, see Milton Diamond, “Pornography, public acceptance
and sex related crime: A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and
Psychiatry 32 (2009): 304–314.
[13] James M. Cantor interviewed in Jennifer Sadler, “It will be abhorrent
to most, but we need to explore the use of child sex dolls for paedophiles,”
International O. M. MOEN AND A. B. STERRI 381 Business Times, Oct 4, 2017.
URL =
https://www.ibtimes.co.uk/child-sexdolls-stop-me-attacking-real-children-says-paedophile-1641674
(accessed March 14, 2018).
[14] Is pedophilia a sexual orientation?
https://www.thestar.com/news/insight/is-pedophilia-a-sexual-orientation/article_0f8f0879-2499-5414-9b2f-f53ee7044b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