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聞] 時論廣場》「去中化」後 台灣經濟何去何

作者: wetteland ( )   2024-03-08 10:27:31
1.網址︰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40126004065-262104
2.來源︰
中國時報
3.完整轉錄標題
時論廣場》「去中化」後 台灣經濟何去何從(尹啟銘)
4.完整轉錄內容︰
19:55 2024/01/26 言論 尹啟銘
2021年台灣對大陸出口成長24.8%,佔台灣總出口達42.3%,帶動台灣出口成長29.8%
,創造蔡政府執政8年經濟成長最高紀錄6.62%。
至去年,台灣對大陸出口大幅衰退18.1%,佔台灣總出口下挫至35.2%,衝擊台灣出口
衰退9.8%,經濟成長預估跌至8年最低1.42%。足見蔡政府8年經濟是:「成也靠大陸
,敗也因為大陸」;民進黨念茲在茲的「去中化」,蔡政府執政最後一年證明了是以
犧牲台灣的經濟作為代價。
今年元旦蔡總統發表新年談話,她說:「台灣的產業已經直接走向世界,逐漸擺脫『
先走進中國、再走向世界』的舊路徑。」不知是哪個幕僚提供給蔡總統的資料,竟然
8年了還在睜眼說瞎話。
過去8年間台灣對大陸出口占比從2015年的39.5%攀升至2020年的43.9%,創下歷史最
高,對大陸貿易順差亦從657億美元推升到2021、2022年100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直
至去年大陸出口和進口同步衰退,台灣對大陸出口占比才大幅下降,但大陸仍是台灣
最重要出口市場,不知所謂的「已經擺脫先走進中國、再走向世界」從何而來。
蔡總統又說:「這八年來我們分散風險、布局全球,相較於2016年,台灣的出口成長
超過七成,對歐洲成長超過五成,對新南向國家超過六成,日本超過七成,對美國更
是成長超過120%。」殊不知她所拿數字正是在打臉自己。
依照蔡總統的說法,對各地出口成長必須顯著超過台灣出口成長才會產生分散風險的
成效,但歐洲、新南向國家和日本三地並未出現此種趨勢,甚至每下愈況,只有美國
例外,此是因為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美國對大陸實施懲罰性關稅,台商將部分產
能移回台灣,因此擴大對美國出口。
以上種種,說明了蔡政府8年台灣經貿仍是在向大陸傾斜,「去中化」的代價是台灣
經濟成長下挫;而在當前全球供應鏈變遷、區域經濟整合興盛的時代,民進黨的「去
中化」更讓台灣未來產業發展陷入找不到出路的困境。
「牛津經濟研究院」最近公布〈去全球化的迷失:亞洲的供應鏈在如何改變中〉研究
報告,以2018-22年全球中間財(零組件、原材料)的貿易分析,其研究結果有幾項發
現,一是全球化供應鏈仍在擴大,所謂近岸(nearshoring)採購並未出現,跨區域採
購占比仍在增加;二是中國大陸雖正與美國和日本脫鉤,但在德國、英國、澳洲、巴
西等國的進口佔比則有顯著增加。
三是亞洲供應鏈出現越南、印尼、台灣、澳洲、印度、馬來西亞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等
多元化熱點,熱點形成原因可分為:具高度精密製造能力、對外國投資提供具吸引力
環境如加入自由貿易協定、具豐富天然資源等三大類型,台灣是以半導體成為供應鏈
熱點。顯示在快速變遷的全球經濟環境,多國籍企業全球供應鏈管理正從「中國+1」
的策略演化為「中國+2,+3」。而不管經濟體的地緣政治立場為何,政策保持「彈性
」與在國際供應鏈的「策略性定位」是創造重大經濟利益的主因,例如越南同時參與
了美國與中國大陸兩方面的供應鏈而左右逢迎,成為熱點之最。
另外波士頓顧問公司(BCG)本月初的論文指出:由於供應鏈韌性受到關注,各國鼓勵
本土製造,區域經濟整合促進供應鏈韌性的功能提升,包括CPTPP、RCEP、EU、USMCA
(美墨加協定)等貿易區塊扮演了更重要角色,例如美國〈通膨降低法案〉將運用政府
補貼鼓勵「購買美國貨」的政策修正為涵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購買北美製造」。
台灣的經濟既不是、也不能只靠半導體產業,更何況半導體產業也在外移。繼續「去
中化」讓台灣失去大陸市場,另方面無法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台灣對外投資無法帶動
台灣本土出口,加上8年來沒有扶植出新的主力產業,台灣經濟與本土產業何去何從
,該請新政府給個答案。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前經濟部長)
5.附註、心得、想法︰
尹啟銘在2008年5月8日接受經濟日報陳秀蘭、徐碧華專訪時,
吹噓只要台灣好好跪舔中國,台股奔2萬點,結果馬政府8年,台股從未站穩萬點過。
他事後還說自己發言被扭曲,
怪大家記憶太好。
今年總統大選後,
尹啟銘投書中國時報,
一直唱衰台灣脫鉤中國沒好下場,
結果,股市達成他口中的兩萬點目標!
這是超級反指標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