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須為原新聞標題且從頭張貼 ※
1.新聞網址︰
※ 請附上有效原文連結或短網址 ※
https://udn.com/news/story/7332/7879325
2.新聞來源︰
聯合
3.完整新聞標題
※ 內文請完整轉載標題 請勿修改與刪減 ※
※ 注意發文標題 為原始新聞標題從頭張貼 切勿修改與刪減 ※
馬英九尋根「漢代將軍馬援祠」 指自己退伍時勉強是少校
4.完整新聞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刪減 ※
前總統馬英九5日上午參觀馬援祠,追憶他的漢代先祖馬援,馬英九除了讚嘆馬援的文章
列入到古文觀止之外,還對先祖們的軍事成就有興趣,同時向解說員說,自己當兵兩年,
退伍時「勉強升到少校」。
馬援祠位於楊陵區五泉鎮畢公村,屬於清代寺廟遺址。1988年在當地省、市文物普查時發
現。該遺址東西寬約80公尺,南北長約100公尺,呈南北狀分布,原祠建築數處規模宏大
,由於年代深久,現僅留部分遺跡。馬英九參觀的是重建的祠堂。
馬英九的參觀由畢公村第一書記杜小兵全程講解,當地馬氏宗親會會長陪同,此外大陸國
台辦副主任仇開明也在旁。馬英九高度推崇馬援的《馬援誡兄子嚴敦書》,指出文章作為
家書,能收入《古文觀止》不容易。
當地館方還準備不少馬英九父親馬鶴凌2005年到陝西尋根的介紹與照片,還在一面牆上張
貼出馬鶴凌、馬英九的題字,不過馬英九自己都記不得是哪年寫的,只說可能是「80到85
年」。
本報記者查詢發現,馬鶴凌題字是吉隆坡的第三屆世界馬氏懇親大會所寫,年份應為2003
年到2004年;馬英九的題字是世界中華文化研究會成立大會時所寫,這場會議2013年於馬
來西亞吉隆坡舉辦。現場展示的不確定是否為複製品。
畢公村第一書記馬文兵向媒體透露,馬援祠在半個月前開始翻新,包括紅色柱子、大門彩
色裝飾圖案等;也整理銅像與池塘。記者現場看到當地諸多村民夾道歡迎,在沿途就已有
不少民眾拿起手機拍攝,神情都很開心,據了解由於今天「層級比較高」,村民無法靠近
,但都在四周等待著,想看馬英九。
參觀完馬援祠後,馬英九轉往附近的楊淩智慧農業示範園,這是上合組織農業技術示範實
訓基地,規模相當大,馬英九不斷向當地介紹人員詢問上合組織本身以及該組織在農業合
作的成效,也詢問大陸農業高教體系的現況,一行人還體驗了智慧溫室、植物工廠。
5.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 「Live」、「新聞」、「轉錄」、「舊聞」及 轉錄他方內容之文章
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原來馬總統是馬超的後代阿,難怪死亡之握那麼厲害,西涼鐵騎轉職死亡騎士也很合理
話說馬不是預官嗎? 少尉當兩年就能幹到開花變少校,這什麼天生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