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為FB/推特,則文章標題須為來源名稱。(ex:人名、粉絲團名…etc ) ※
1.轉錄網址︰
※ 請附上有效原文連結或短網址 ※
https://reurl.cc/Gjmg0x
2.轉錄來源︰
※ 推特/FB 須為 FB人物名稱、FB粉絲團名稱 ※
※ 轉錄社論請附上完整標題 ※
台灣放送
什麼是「僑」及其當代關聯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刪減 ※
什麼是「僑」及其當代關聯
陳弱水
中文和華語中,有個特殊的字,可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這就是「僑」。在描述的
層面,「僑」是指從A地遷居到B地或這樣的人。但「僑」有更強的意涵,它往往指從A地
遷到B地,從A國遷到B國,但認同仍在A地與A國,「僑」和他們的後代本質上是A人,B地
與B國只有工具性的意義。就近現代而言,「僑」的現象──認同在祖鄉而不在生存所託
的社群和國家,在台灣和東南亞都很明顯,雖然未必有「僑」的名義,往往也是這些地方
緊張與分裂的重要來源。
可能大多數讀者不曾意識到「僑」這個字和觀念的獨特性,這裡要多做點說明。「僑」的
特殊性反映在它是不可翻譯的。在我所知的世界主要語言,都沒有這樣的概念。如果我們
把「僑」輸入翻譯軟體,英文是Overseas Chinese,法文是Chinois d’outre-mer,德文
為Auslandschinesen,日文則出現「華僑」。簡單說,「僑」就是海外華人,「僑」和「
華僑」沒有差別,這個字沒有獨立的意義,在其他語言無法(或極難)找到對應。有時為
了方便,我們會說類似「美僑」、「僑居在台灣的比利時人」的話,但這裡的「僑」只代
表移居外國,跟英文的expatriate一樣,並不意含移居者與母國的聯繫,也難以適用到移
居者的後代。事實上,作為動詞,expatriate有疏離母國或從該處放逐的意味。
這種獨特,幾乎毫無普遍意義的詞語是很罕見的,我可以舉個例子來做對照。漢人文化中
的「孝」是特別的觀念,與其他文化中有關親子的情感和想法相當不同,但即使如此,一
般不會把「孝」當作無法翻譯的詞語。「孝」的英文表述是filial piety,這雖然是為漢
人式的對待父母之道量身打造的,至少可以讓異文化人士據以想像一種特殊的親子觀。「
僑」就更像文化地圖中的孤島。
「僑」這個字和觀念是怎麼來的?先談字。「僑」原來根本沒有遷居的意思。東漢《說文
解字》說:「僑,高也。」「僑」的意思是「高」,從「喬」演化而來,加上人字邊,讀
音不變。從古文字資料看來,「僑」字大概戰國才出現。在傳世的先秦文獻,「僑」主要
用於人名,鄭國子產的名就是「僑」,《左傳》中還有舟之僑、叔孫僑如等,這些原本應
該是「喬」,「僑」是後世的隸定(即回溯性地將某字改寫為另一形體)。「僑」是「高
」,「僑如」是「高高的樣子」,顯然在古代被認為很適合當作名字。「僑」有遷居或遷
居之人的意思,現存文獻中,最早的紀錄在戰國末的《韓非子》,但接下來要到三國(公
元三世紀)才看得到,並非常用字。
「僑」為什麼會冒出「遷居」的意思?來源明顯是《詩經.小雅.伐木》:「伐木丁丁,
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一個神聖文本中文學性的描寫,讓高高喬木的「喬/
僑」和遷徙發生了關聯。換句話說,作為遷居意義的「僑」,不是來自自然的語言,不是
人講出來的,而是上層士人挪用《詩經》中的表達的結果,應該是先出現在書面語,再流
傳到口語。
遷徙意義的「僑」本來只是客觀描述,可見於今天仍在使用的「喬遷」。「僑」進一步可
意味雖然遷到某地,但認同或本質性的存在仍寄託於祖鄉,顯然發生在四世紀初。當時中
國北方發生大動亂(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以洛陽為中心的政治和文化菁英到江南
重新建國,史稱「東晉」。這些貴族力量(歷史學一般稱為「士族」)以「僑」來界定自
己和追隨者的身分。這些北方士族擁有至高的政治社會地位,他們不改籍貫,希望永遠是
祖鄉的人,以祖鄉為家族名號(如瑯琊王氏、陳郡謝氏、太原王氏)。東晉朝廷和統治者
設置「僑州」、「僑郡」、「僑縣」,收納北方來的民眾,戶籍不同於本地人,而且享有
免除徭役和賦稅的優待。僑郡縣雖多設於長江沿岸,但都使用北方的地名,甚至有一個南
方行政區同時存在幾十個僑郡縣的情況。這個以北方「僑姓」士族為首的僑居現象,延續
了兩、三百年,是後世「僑」觀念的源頭。
對於這個現象,中國中古史大家唐長孺(1911-1994)有所解釋。唐先生指出,這是新生
事物,漢末大亂之後,在東南立國的孫吳已經有很多北方來的流寓人士,這時約在東晉建
國前一個世紀,但並沒有類似東晉僑人的心態,他們居留一段時期後就落籍江南,成為當
地人。他又說:「本來,漢代改籍是頗為常見的,那種高標郡望,不願附籍所居州郡的風
氣只能出現在士族門閥形成之後。」(〈東漢末期的大姓名士〉)唐先生的意思是,東晉
以下的新僑居本質上是位階現象,是遷移來的人認為自己高於遷移地,要當永遠的旅人,
把自己和子孫定位於祖鄉。在漢末、三國之際,貴族階層尚未穩定形成,北方高層士人的
優越地位還在浮動中,但西晉以後,主要由於九品官人法的作用,士族世襲化,成為貴族
(aristocracy)的形態,這是東晉統治者強烈高階感的來源。
總結而言,大概在漢末,中國開始比較常用「僑」來指稱遷居,原來遷居並沒有特殊的文
化意義,遷居者都以落籍為歸宿,但在東晉初,以貴族為領導者的移民遷到南方,出於優
越的心態,他們把「僑」的身分制度化,將自己定位為在南方的非南方人。我們從「僑」
現象的起源認識到,這個觀念並不是簡單的懷鄉念祖,而是與遷居者的自我意識密切相關
──他們是高階的,他們所在的地方沒有認同的價值。
近現代又是各種「僑」現象大爆發的時代,例如東南亞和美國的華僑、台灣的「外省人」
,與中國中古早期南方相比,近現代「僑」意識的背後增加了族群優越感、天朝觀念和中
華民族主義等因素。近現代的「僑」現象當然不能說是「僑」這個字所帶來的,關鍵應該
是在上述的高位意識與民族主義執念,但「僑」的意識為遷居者的這些心態提供了定型和
延續的工具,也方便了原居國勢力的擴張。「僑」具有迷惑性,很容易讓人覺得它不過是
移民(immigrant)或遷居外國者(expatriate)的中文用語,它遠不止此!它是獨特的
。希望這項揭示有助於我們認識身處的環境,有助於我們的思考。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其實就是一種
魯蛇社會邊緣人
尋找人罩
卻又找不到
就幻想自己是那個大咖的一份子
的一種阿q式精神勝利法
早晚只能淪落成
猶太人那般送入集中營宿命
※ 「Live」、「新聞」、「轉錄」、「舊聞」及 轉錄他方內容之文章
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