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小笠原欣幸解讀賴總統就職演說

作者: NewYAWARA (朝霞之前奏)   2024-05-21 09:45:06
1.轉錄網址︰
https://reurl.cc/oRVRyq
2.轉錄來源︰
小笠原欣幸教授FB
解讀賴清德總統的就職演說
3.轉錄內容︰
小笠原欣幸
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在明確表示維持現狀的同時,也展現了守護台灣的堅定決心,
予人一種「比預期更加強硬」的印象。雖然延續蔡英文路線的大框架並沒有改變
,但與前總統蔡英文還是有所不同。與8年前(2016年)蔡英文的就職演說相比
,可說是一篇強化台灣認同的演說。
首先,蔡總統在2016年時使用的是「兩岸」、「對岸」等較為溫和的詞彙,而沒
有使用「中國」一詞。相較之下,賴總統全程使用「中國」,突顯了台灣是一個
不同於中國的存在。他也沒有觸碰如蔡英文委婉提及的1992年背景。
其次,在定位兩岸關係時,他表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這與李登輝前總統的「兩國論」思路一致,曾引發中國強烈反彈。蔡英文由於最
初尋求改善與中國的關係,因此在2016年就職演說中並沒有使用此一表述。但在
認定改善關係極為不易後,開始在2021年的國慶演說中提到了這一點。而賴清德
則是打從一開始就使用了這個定位。中國可能會抓住這一言論大肆渲染,聲稱這
體現了「台獨傾向」。可能也有人認為,「沒必要在就職演說中特意提及」。然
而,如前所述,蔡英文已經在2021年公開場合使用過此一表述。而且,這反映了
台灣民意對現狀的認知。在最新的民調中(美麗島2024年4月國政民調),有76.1%
的民眾認為「海峽兩岸是兩個不同國家」,而認同中國主張的「海峽兩岸屬於一
個中國」的僅有9.7%。中國在批評賴清德之前,是否應該正視此一現實,即台灣
主流民意並不認同中國的主張?
賴清德沿用了蔡英文開始使用的「中華民國台灣」一詞,並表示:「1996年的今
天,台灣第一位民選總統宣誓就職,向國際社會傳達,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
獨立的國家」。這是對民進黨在1999年轉換務實路線所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
」的換句話說,要點其實在於「現狀已經獨立,因此無需再宣布獨立」此一將台
獨主張束之高閣的邏輯。
在本次就職演說中,賴清德沒有使用制定新憲法、就台灣前途舉行公投等體現台
獨傾向的措辭。他也明確提到了中華民國憲法。演說的大框架延續了蔡英文的維
持現狀路線。但他在發言上也沒有特別顧慮中國的立場,因此給人一種更加強調
台灣認同的印象。兩岸要重啟對話的可能性不大。賴清德雖然呼籲中國本著「對
等原則」進行對話、交流與合作,但這並無新意。中國將恢復對話的前提設定為
接受「一中原則」,而賴清德則對「一中原則」隻字未提。雙方的立場完全沒有
交集。或許賴清德是在預見中國不會回應的態度下,更強烈地展現「台灣正在尋
求對話」的姿態。
這篇演說是賴總統及其幕僚、智囊們反覆推敲的成果。他們可能判斷,即使對中
國提及一些表達善意的話語,習近平領導層推動台灣統一的強硬態度也不會改變
。相反,演說更側重於向美國等國際社會強調穩定性和可預測性,呼籲各方與台
灣攜手前行。
對中國而言,賴清德的演說無疑令人極為不快,但我認為中國並不會採取極端行
動。中國原本就對蔡政府的路線不滿,從一開始就不會對其繼任者賴清德抱有期
待。面對這次演說,中國的反應可能只是延續既定立場進行批評,並以一貫方式
施加壓力。中國應該有意識到,立法院在野黨占多數的格局已轉為對自己有利。
未來4年,中國可能會設法利用在野黨來動搖和逼迫賴政府。
雖然海外的關注點集中在演說中兩岸關係的部分,但從整體來看,賴清德更側重
內政議題。他意識到在1月大選中,年輕選票流向了民眾黨的柯文哲。在立法院
裡,由於在野黨占多數,民進黨將會在國會中陷入苦戰。至於如何突破難局,賴
清德雖然呼籲各黨以新思維看待選民沒有給任何一方過半數席次的意義,但沒有
給出具體的說明。
蔡英文在2016年就職演說中大量納入具體政策,之所以能如此,是由於當時民進
黨在立法院取得過半席次。而賴清德即使提出具體政策,也可能在立法院遭受阻
撓,因此他可能選擇了僅就大方向來論述。從賴清德的演說中,也能看出他想透
過強調選民最為關注的經濟議題,來緩和在野黨的反對。這或許也反映了他對「
執政之路荊棘滿布」所作的心理準備。
4.附註、心得、想法︰
小笠原欣幸教授針對賴總統的就職演說做出解讀,
主要為賴總統較不顧慮中國的立場,
而是以更強化台灣認同的方式來論述,
這可能是考慮到即使軟化立場也不會得到中國認可所致。
不過,內容上更側重內政層面,預計賴總統已意識到未來充滿挑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