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版
https://colorlessecho.github.io/reviews/articles/democracy.html#2024%E5%B9%B4%E7%AB%8B%E6%B3%95%E9%99%A2%E6%94%B9%E9%9D%A9%E7%88%AD%E8%AD%B0
如前述,願就事論事實質討論法案內容是重要前提,這可由討論的行為判斷。
先前我懶得看完全程錄影,不好下定論,便不多說。
既然已有全程影像,我覺得這種判斷工作交給現場全程參與的立委更好,
各方人馬都能挑出有利於己的時刻,眾人可檢視整體說來到底誰有理。
2016年邱顯智選立委幕僚時的幕僚陳祺忠簡單掃過一次,
他判斷民進黨沒想好好討論。
民進黨或可稱希望與自家黨團版本併案審查,
哪怕如此,也該明確講清楚干擾會議的原因、願溝通的條件,而非光癱瘓議事進行。
例如「未將我們黨團的草案併案審查有失公道,損害國益。
我們會拖延立法程序,直到所有草案併案審查為止。」。
正是不明不白才讓人不懂意圖為何,只覺沒完沒了,不得不跳過討論直接送黨團協商。
另一邊,在野黨因民進黨要求草案須開公聽會再逐條審查,
在野黨要求未開公聽會的民進黨比照辦理,因此否定併案,
竊以為這有通融餘地。
公聽會目的在徵求草案編纂人(所有立法委員與各黨)沒考慮到的重要因素;
然先前籌備階段已暴露出絕大多數改革癥結,現在要民進黨開公聽會恐不符效益。
若有更好的理由,那就該講清楚不併案的原因、怎麼處理更好。
憑恃人多直接否定有些傲慢。
若問何以容忍民進黨雙標,正如上所提,為國家好應做對的事而非政黨惡鬥。
自作聰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你的魔法打敗你)不求共融,反而妨礙未來業務遂行。
接下來我認為所有立委應表現出願好好討論的態度,
並講明在什麼條件下自己就願意改變(表明自己不頑固、可認錯)、
有憑有據的指出對方哪些行為怎麼改(自身也得做到),才能順暢進行討論。
更重要的是心態問題:為國家而非政黨或自己好,就該依循事實與道理。
若己方有缺陷,就該改正,別固執己見非要人聽自己的。
舉例來說,假如總統受質詢有利於國家,比起黨派顏面更重要,
且不是違憲而是憲法沒規定,那就沒理由堅持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