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財經週報-碳費〉避免綠色通膨 配套降低

作者: ckvck (Zile)   2024-06-10 13:44:26
1.新聞網址︰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650561
2.新聞來源︰
自由時報 2024/06/10 記者歐宇祥/專題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財經週報-碳費〉避免綠色通膨 配套降低負面影響
4.完整新聞內容︰
台灣明年將開徵碳費,產業憂心將造成「綠色通膨」。不過,學者指出,各國狀況不同,
碳費開徵不一定就會造成綠色通膨,政府也可以配套降低負面影響;相較於上路時程,更
重要的是配套完整明確後再開徵碳費,以達到推進企業減碳的核心目的。
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哲良認為,從歐盟等他國作法來看,有兩種方式可降低
綠色通膨可能性,包括用碳稅稅收補貼民眾、抑或補貼企業低碳轉型。不過,以國際經驗
分析,推行碳定價20至30年後,確無劇烈通膨。因此,循序漸進是重點。
綠色通膨因素多 兩配套措施降低可能性
碳費明年開徵,但碳費審議會7月初才可能進入深水區討論,產業、環團對碳費定價各執
一詞,環團希望比照歐盟高標準,由300元或500元起徵,對碳洩漏風險係數值的0.2倍折
扣也頗有微詞,但產業希望降低成本提升衝擊,稱收費過高、將造成綠色通膨。
不過,劉哲良說明,「通膨」的經濟學定義為「一般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內,連續性地以
相當的幅度上漲」,企業繳碳費、減碳會增加成本,「有可能」會轉嫁給商品價格,但「
不一定」會造成長期、連續性的物價上漲,並達到通膨定義;意即,綠色通膨的前提、影
響因素多。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指出,世界經濟論壇評估,各廠商推進減
碳措施,平均會讓供應鏈增加3%至4%成本,鋼鐵、水泥業則較容易出現「綠色通膨」。
但各國制度、產業狀況各有不同,實施碳費後對物價、經濟衝擊的狀況也不同,環境部應
先評估碳費徵收的影響,才有參考價值。
避免企業負擔二次成本 自主減碳應免徵
劉哲良也說,若景氣好、企業接單狀況好而生產增量,也會造成碳排提升並漲價,此時綠
色通膨也可能被視為企業的正向指標;且商品若因企業投資低碳轉型而較昂貴,也應被是
正常現象,惟企業不應誇大綠色通膨、蓄意哄抬物價。
李堅明強調,碳費何時上路不是重點,而是應以「減碳」為核心,設計好費率與收費辦法
、配套,尤其減碳後仍須繳碳費,對企業是負擔「二次成本」。若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就
應免徵碳費,並盡量簡化作業程序,才有充足誘因吸引企業力推減碳;劉哲良指出,碳權
其實也是獎勵機制之一。
台灣減碳政策是強制、碳權與補助多管齊下。劉哲良也表示,碳定價是讓「外部成本內部
化」,讓原隱形的碳排成本分散到生產與消費者兩端,政策設計也能降低通膨影響,如用
碳稅稅收補貼民眾,但台灣以碳費補貼企業減碳的可行性較高。李堅明則強調,碳費應循
序漸進,盡量降低對企業的衝擊。
5.附註、心得、想法︰
碳費政策目標在於減碳、接軌國際,而非懲罰生產者,我想很多人都搞錯了重點,更不用
說扯到能源問題失焦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