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大家都在講青鳥怎樣,其實,就是黃國昌,或者說反黃國昌的問題。(政黑點)
這是一種「品牌價值」的觀念。
就跟日旅板有人在問怎麼預約東京新的名店,Ramen Break Beats。
這家店的店長下週要來台灣,好像什麼拉麵祭之類的,
就有人說「你在台灣吃就好了,這樣去日本時可以吃別的店」。
這種話對於在意拉麵味道的人來說簡直是大逆不道。
又不是中央廚房調理包,台灣怎麼可能煮出跟日本當地一樣的味道?
別的不說,熬雞湯的天草大王地雞是要冷凍專案進口還是熬好高湯搭飛機過來?
然後煮麵的水質跟日本的水一樣嗎?叉燒用的是一樣的豬肉嗎?(是的話也得專案檢疫進口)
同樣是Ramen Break Beats,別說都在日本的分店口味有差了,同一家店每天都不一樣。
我昨天剛好去吃,下大雨冷到只有十幾度氣溫,師傅就多加了一點浮在湯上面的雞油。
http://i.imgur.com/uX3Gvai.jpg
喝起來比平常更暖洋洋的,讓被大雨淋到發寒的身體,從胃袋開始暖了起來。
搬來台灣,怎麼可能做出一樣的味道?
但,其實大部分的人是分不出味道的。
他們是吃品牌,是吃情報,是吃資訊。
不是用自己的舌頭去品味,而是用網路用手機去品味。
二十年前的經典漫畫,拉麵王,就講到這件事了。
http://i.imgur.com/ebebTYa.jpg
對這些人而言,Ramen Break Beats來台灣拉麵祭,吃過台灣的就等於吃過日本的了。
他們吃的是品牌,吃的是資訊,至於味道差異?那很重要嗎?你是神之舌嗎?無聊。
同樣的,青鳥活動也是一樣。
現場十萬人不可能每個人都說得出訴求,背得出法條,但他們知道要罵黃國昌。
「反對黃國昌」就是這個品牌,就是這個資訊。
所以有了「蔥師表」等,從品牌來批評的東西,這樣就能凝聚人氣。
那為什麼這幾天人變少了?因為罵黃國昌的力道變小了。
黃國昌在這一個月,相對之前來說低調很多,國民黨打黃國昌的力道也增強很多。
看到國民黨打黃國昌,新北市長民調做出來黃國昌低到笑死人,青鳥們就消了氣。
消了氣,當然就不用特別出門罵黃國昌。
看看五月跟六月的青鳥差在哪。
就是差在有沒有特別拿黃國昌出來罵。
就是這麼簡單的認同問題而已。
講法條講憲法,不見得每個人都有感。
講到正義的北極星,每個人都跳出來了。
台灣不能沒有黃國昌,就像比薩一定要放鳳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