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hal ( )
2024-07-08 03:38:42提出一個名詞 將一個概念正名是有非常大的意義
會引導人民思考與溝通
有一些名詞在外國有 在台灣沒有
相反的 有些詞在台灣有 在外國沒有
這說明 外國人與台灣人的邏輯思考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 我聽說美國沒有孝順這個詞
也找不到相對應的詞來對應
所以他們的子女一成年就獨立了
社會型態也與台灣不同
言歸正傳
其實派系就是政黨的縮小版
古代皇帝非常討厭黨爭
因為黨同伐異
作為一個皇帝與統治者
也不希望底下的人太團結
太團結會威脅統治者的威信
但有些領導者也會刻意培養兩種力量來確保地位
總之
如果台灣推崇政黨政治卻反對派系政治
那是說不通的
一方面推崇政黨政治
一方面卻又要解散派系
可見解散派系只是一種鬥爭手段
政黨政治的好處我就不講了
政黨政治如果是好的
那派系政治也應該是好的
賴清德以一個總統的身份出來講 派系輪替
是一種定調 是一種宣誓 也是一種行銷
那就代表你用政黨的邏輯來看待派系
所以你一定要有初選
而且你要允許初選的攻防 與大選的團結
甚至你還要把初選納入選罷法 要去推動這件事
強調這件事以後
還代表不用坦護黨內不法人士 就是勿枉勿縱
也代表 就算民進黨一直執政 也應該去追查前朝問題
當然這也是一個過渡性 暫時性的
理想的情況是
民進黨分裂成兩個政黨
但目前藍白勢力太大 為了國家安全 這兩黨暫時合為民進黨
強調這件事 強調黨內有兩派 並沒有不好
這是為了將來台灣正常國家以後分裂成兩個本土黨
也是為了目前向國人間接說明 藍白愛中國
這個觀念如果被強化以後
除非下次還是賴系的人馬出線
否則英系不用承擔賴的包袱
現在媒體愛強調英賴不和
不妨就順勢 提出 派系輪替 這個名詞
這也代表民進黨有兩個核心思想
也許是一個反核 一個沒那麼反核之類的
明眼人都知道
媒體愈愛炒作英賴不和
下次換英系的人來選 就不用承擔賴的包袱
這種炒作對統媒是短多長空
但統媒也等不了那麼久了
他現在就想收割眼球流量
但仔細想想
派系輪替 或許是真的一個解方
如果當初高雄 陳其邁主打不認同陳菊
或許高雄不會輸給韓國瑜
再試想
當初時力有加入民進黨與自組政黨兩種討論
如果派系輪替早早提出
是不是時力就會選擇加入民進黨某一派
而台灣的政局走向會有很大不同
回頭來看
時力有點浪費時間走自組政黨這條路了
大部份的人最終還是加入民進黨
執政太久會有包袱
喊出這個名詞
從行為上也會有實質影響
就是說 會真的好像有兩個黨了
在關鍵國家議題上 這兩黨會合作
在一些無關緊要的議題上
這兩黨會刻意保持距離 甚至表達反對
不過因為有藍白在 這種無關緊要的議題會比例很少
不管是英系還是賴系都應該不敢隨便跟親中的藍白合作
正式提出 派系輪替 這個詞吧
或類似的名詞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