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由衷地希望能夠促進有效對話與理解

作者: KAOKAOKAO (鬼斗)   2024-07-14 14:57:35
零、TL;DR
1. 我們能不能,不罵人,只講道理?
當然如果情緒可以發洩順便討論問題很好,但通常做完前半,後半也沒機會了。
2. 呼應[負數票協會](https://www.negativevote.org/),現行投票只許贊成,
促長含淚投票與報復性投票的負面效果在公共空間累積。
一、前言
先分享賈德戴蒙「動盪:國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轉型?」自序中的一段經歷,
描述智利的國家經驗:
```
一九七三年九月十一日,在數年的政治僵局之後,
智利阿言德總統領導的民選政府遭軍事政變推翻,
政變領導人皮諾契特將軍後來執政十七年。
不論是政變本身,或是皮諾契特政府打破的酷刑虐待世界紀錄,
都是政變前幾年當我住在智利時,當地朋友始料未及的。
事實上,他們還自豪地向我解說智利長久以來的民主傳統,
和其他南美國家截然不同。
今日,致力再次成為南美洲的民主異數,
但已經歷選擇性的改變,融入了阿言德與皮諾契特的部份模型。
在讀過本書草稿的美國朋友看來,智利這一章是全書最駭人的章節,
因為這個民主政府以飛快的速度轉變為虐待狂的獨裁統治。
```
我不是什麼咖。一直以來也沒怎麼看政黑板的習慣,更不會興起需要發文的衝動。
比較敏感的朋友在藍白聯合國會成立、韓國瑜成為立法院長之後呼天嗆地,
但我對之笑笑帶過,不覺得被罷免過的咖有什麼問題,讓民主走自己的路。
當然,讓情勢與大眾情緒激化的引爆點是在立院職權行使法風暴的五月底,
但四月底開始,赴中申報相關的法案就已經開始醞釀不安的氣氛;
當時的新聞,茲列一二:
0. 「立委赴中要審查」 沈伯洋提案遭藍白封殺
https://reurl.cc/p3zGna
1. 聯手藍營封殺立委赴陸須報備提案 范雲嗆黃國昌:太離譜
https://reurl.cc/mMVg6l
2. 陳昭姿批沈伯洋違反三權分立 立委赴中納管毀憲亂政
https://reurl.cc/OMlO77
3. 黃國昌聯手藍營擋下「立委赴中報備」案 時力不認同:對小黨影響巨大
https://reurl.cc/jWNnXZ
過了兩個多月,這個法案仍然是繼續被擋下的狀態。
二、我們是互相理解而吵架?還是卡在不了解與更激動地吵架的負值封閉迴圈?
以公職人員/立法委員赴中需報備/審查、民進黨所謂的國安法案的折衝為引,
回到本文標題「由衷地希望能夠促進有效對話與理解」上。
> 補充:我沒有要掩飾立場的意思,如果上述措辭太過中立,
> 那我必須強調,過去迄今,我從來沒有投票給 KMT 與台灣民眾黨的事實與意願,
> 但是對於未來的所有選擇,我始終開放。
> 然而比起陣營的分類,我從來沒有一刻不疑惑,
> 為什麼不同陣營的人彼此如此難以互相理解?
你最在乎的事情是什麼?
你是否願意理解我在乎的事情是什麼?
我們作為同胞、鄰居、六度分隔以下的親近友人,我們互相嘲弄懟罵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我沒有唸過什麼人文社會科學的書,我不懂許多既存理論和名詞,
但我有我的 mental model 如下:
一群人在開會,總會就各自的利益去協商出一些東西來讓彼此可以接受,
有時候有些關鍵的歧異無法妥協,那麼在民主制度下,有表決當作最後的裁斷依據。
前述赴中審查,也可以替換成任何激起激烈攻防的爭議事件。
然而問題是,我們大眾,對於這些爭議事件,
都已經有足夠的理解,已經深入到那個關鍵的歧異的部份,並且確定無法妥協了嗎?
我認為,對於前面這個問句的答案,幾乎所有的情況,都是沒有。
而這裡的主詞,我們大眾,代表的是每一個會表達意見的人,
無論是只用選票表達,或是會在各種平台發文、留言的人。
我絕對不是在情勒或譴責「我們大眾」對於政治理解不足而有責任,
而是,我希望能夠舉出一些造成這個結果的客觀因素,
並且藉由這個舉動,與所有人一起思考: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減少陣營間彼此的理解不足?
如果能夠歸納出一些可行的方案,或許也能連帶輕緩理解不足造成的傷害。
二、一、客觀因素
1. 理解事件所需要的機會成本極高
下班之後,躺著追劇也未必能夠盡興,怎麼有力氣去理解那些很難的事情?
人同此心。
代議士即是為了這個原因而存在。
我認為,好的代議士應該要理解到自己的責任,不只是他們能夠實質修法條,
而應該還包含到教育他所代理的人們。這應該要是民主深化的過程!
倘若普羅大眾只能具備很粗糙的政治觀念,
那麼代議士,即使是不同陣營,也可以聯合起來「演戲」,
形成政治精英對普羅大眾套利的一種政治運作方式。
這種說法,特別容易從對於政治無感、失望的人們口中說出。
所以,可以從政治人物與選民之間的溝通程度、議題的意義與傳達的程度,
看出代議士是否主動在肩負這個任務。
然而,他們普遍來說也是很忙的,
能夠找到助理幫忙做圖卡、做選民服務,也已經大費力氣,所以...
2. 真正有時間一直向大眾放送訊息的是媒體,但是媒體的素質...
粗暴地說,很差,大部份都很差。很抱歉新聞界的朋友。
看來看去只有報導者(twreporter.org)有足夠讓人能夠理解一個事件的能力,
其他的新聞,都在模糊娛樂與現實的邊界。
舉個例子,死刑存廢。這絕對也是非常爭議的題目,
同時,它也攸關數十位死刑犯的生命、全體國民關心的未來可能受到的再犯侵害。
深度報導連結於此:
https://reurl.cc/z1vd2N
是,它看起來就像是一篇也沒有什麼劇情、也沒有結尾的乾燥故事,
然而它承載了重要的知識內容。
過去我可能認為許多廢死代言人跟我的陣營比較接近,
再加上我也鮮少同理、同情受害家屬的境遇,
所以對於反對在憲法層級廢死的論點缺乏了解;
透過本篇報導,相當程度的理解了爭議,
而我也轉為認為現階段任何理性的政治人物都不該碰觸這種議題,
重要的事情仍然太多。
言歸正傳,其他的新聞,三、四段對於所發生的事情的抄錄之後,
定一個極具創意的標題,就是一篇報導,這是常態。
3. 公共論壇?
續前,這些報導再糟、
標題再加油添醋、再誤導性措辭、
內容再缺乏連結(註:上述死刑違憲憲法法庭裡面有 20 條左右的延伸超連結!),
終究提供了一個事件快照,並有討論的空間。
然而,即使科技的進步讓我們可以即時在其中留言表達看法,
往往表露出來的只有情緒,或是頂多只有片面的邏輯。
這也是娛樂化的一個必然,作為一個發洩情緒的管道,
新聞頁面變成公共廁所一般的東西。
至於為什麼人們不會願意在上面好好講話,就要回到第 1. 點,
這是機會成本的問題。
那麼,人們在哪裡可以討論公眾事務,尤其是爭議的公眾事務?
我至今仍然不敢與同事討論政治,
這些事情也許就是沒有辦法無所顧忌地討論;
但是在網路上,
即使不是完全匿名,為什麼也很難找到品質優良的解釋和論理?
為什麼黃國昌和沈伯洋可以各自在范琪斐節目侃侃而談,
但又如篆國熊說的一樣,兩人都各自在迴避不方便的問題?
說了很多但是平行線,這樣有助於互相理解嗎?
4. 重新理清社會共識
列舉至此,我必須回顧一個尚未明確說明的概念,就是互相理解的重要性。
相比於 Gundam 00 中的剎那.F.精英使用高端科技追尋對話、互相理解的過程,
是在假想的數百年後的不安穩軍備賽局下,不得已的的大型機器人武裝暴力競合;
我認為我們可以同意,我們在這個時空,應該更有閒情逸致可以坐下來講道理。
而我們也需要先理解對方,才有辦法講道理。
為此我想先抓一個很粗略的二維的座標系出來,
Y軸自上至下是政治精英 vs. 缺乏政治概念的(被代議的)平民,
X軸自左而右是由國民黨至民進黨的立場光譜,
希望可以粗略地將統獨和社會左右發展路線的立場姑且先拉成線性的軸,
統促黨、新黨等是超出左端不計的極值,
台聯、基進是超出右端不計的極值;
基於藍白聯合國會的現狀,以及黨主席本人政治素人起家的形象經營方向,
雖無標記,但台灣民眾黨及其支持者標記在 II/III 兩個象限靠近原點處,
應該沒有爭議。
政治精英
|
II | I
|
國民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