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聞網址︰https://reurl.cc/b3abkv
2.新聞來源︰yahoo!新聞 中時新聞網
3.完整新聞標題:拒絕被文化包養的骨氣
4.完整新聞內容︰
徐宗懋 2025年1月22日 週三 上午4:10
https://reurl.cc/qn4b5g
(圖/本報系資料照)
最近國民黨立委陳玉珍轉述我文章標題的前一
句:「請丟掉那只要飯的碗──駁斥孫介珩導
演的〈記住這個日子〉」,結果立刻遭到四面
八方圍剿。其實我文章的本意是指孫介珩拍攝
《聽海湧》的問題,不過如果要把「那隻要飯
的碗」解釋成更廣泛的文化包養現象,我也不
反對。
以孫導演的電影公司為例,2021年的得標突然
從100多萬跳到800多萬,我也從事文化產業20
年了,實在沒那麼大的本事。《聽海湧》這部
戲,他甚至以一張紙報告就可跟公視追加1500
萬預算,審計制度如此寬鬆,令人瞠目結舌。
在此,我們先談更根本的問題,文化創作力何
來?感動人心的力量從哪裡來?文化創作業跟
文化贊助補貼是否有必然的互相拉抬關係?我
的看法是,創造力首先是對現狀的反叛,骨子
裡的叛逆精神,內心深處對現狀憤怒吶喊的聲
音,是突圍而出的戰鬥本能。
台灣生活清貧的年代,藝術家、作家都過苦日
子。早年《自由中國》洛陽紙貴,李敖和柏陽
的文章眾人爭相閱讀。他們都進牢裡了,哪來
的政府補貼?即使瓊瑤,她的《窗外》是當時
的禁忌之愛,後來大量愛情小說及改編的電影
也獲得年輕讀者和觀眾的喜歡。他們不但不靠
補助,也帶動了創作與商業的風向。
至於音樂,1980年代初,羅大佑掀起的黑色旋
風,也是對保守價值的憤怒,當時的流行曲傳
遍中國大陸和東南亞,也創造了龐大的商機,
哪有什麼政府補貼?因此叛逆創新加上消費者
喜愛,是文化產業成功的兩大支柱,這不是補
貼能辦到的。
看看現在是怎麼樣?「滅火器樂團」輕易地拿
到千萬元的補助,沒有補助就沒有演唱會,因
為沒有人會買票去聽。他們歌藝普通,只要賺
補貼的錢就可以了,然後在演唱會暴粗口罵人
。這就是文化包養制度,保證培養了一大群沒
有真正才華與商業能力的人,結果文化素質日
益低落,文化產業也跟著走下坡。
民進黨政府揮霍大量納稅人的錢,輔助這個那
個,台灣的電影事業有過去蓬勃嗎?台灣的出
版業轉型成功嗎?大作家有更多嗎?沒有,這
種靠補助才有辦法創作,主題還要配合民進黨
要的政治意識,自主的叛逆精神就被收買了,
甚至有不同意見的人也不敢說。這種政治性質
的文化保養,只會讓文化人精神墮落。
陳玉珍立委才一句話,就引來這麼多的憤怒和
圍剿,他們對於自己的電影沒人看,自己的書
沒多少人讀,自己的歌沒多少人聽,為什麼沒
有對自己感到憤怒?大概反正文化部保證替大
家開飯,甚至不用自備碗筷,必須提防的反而
是有意打破這碗飯的「壞人」。文化部長成了
「包養公」,包養範圍不斷擴大。中華民國快
要變成共產國家了,這種制度保證培養出貪婪
的特權階級,文化變成政治教化,何其諷刺!
大約5年前我正式投入出版行業,就拒絕政治
性質的文化包養制度,絕對不會投其所好提案
,拿所謂的補貼。要面對市場的挑戰,爭取消
費者喜歡,以「賞一口飯吃」,這絕對比向文
化部拿著一隻要飯的碗,要光彩得多。
5.附註、心得、想法︰
原來如此,資進党居然利用補助荼毒台灣文化
界,遂行其政治洗腦,不啻為一種包養制度,
所謂綠共就是如此的惡劣,蠢青傻鳥塔綠斑,
少數不到四成的支持,竟然妄想控制台灣的思
想,箝制台灣文化者的創作自主性,培育出了
一批貪婪的特權政治教化階級,太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