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ODALA ()》之銘言:
: 看完八卦版,中天新聞,聯合報以後
: 我很驚訝為什麼吳沛憶的仇恨度為什麼這麼高
: 後來我去看她的IG跟影片,想說有幾點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gFMWUc-NuA
: 會跳舞,有健身,肥宅不喜歡
: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RedLWMp_RKE
: 攻擊陳玉珍,陳玉珍的粉絲不喜歡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z8AzD2h1aA
: 支持同志,反同的人不喜歡
: 請問各位,這樣仇恨度還不夠吧,大家看完以後以後會去罷免她嗎
其實台灣政治口水戰仇恨值的物理定理很簡單
就是hater會互相吸引、互相發現、互相塑造,類似替身使者
吳沛憶是高度負能量人,對國民黨表達形式也都是偏激仇恨謾罵的
黑熊也是
吳思瑤以前不明顯,今年開始接黨團職之後變成是
然後反觀一下其他陣營
白
柯文哲是
黃國昌是
藍
陳玉珍是
徐巧芯是
而各陣營有沒有不用PUA、羞辱謾罵嘲諷攻擊為語言習慣的
有
但是會被激進派取代
比如徐巧芯就是夠會罵夠會酸 才取代了費鴻泰
費鴻泰雖然負能量也很高 但比較有下限 公開場合講話謾罵有限度
國民黨粉專經營以前相對溫良恭儉讓
最近一陣子開始轉型成羞辱謾罵嘲諷攻擊對手
結果大獲好評
這些情況 就是生態系德性的集體下陷
而且也代表著 所有人的羞辱謾罵攻擊 其實都是有效的
A黨會對B黨造成有效攻擊
然後B黨「不甘受辱」之後,也會集體發掘、推舉自己陣營裡更會羞辱別人的政治人物
來反羞辱別人
每個陣營的選民基本上都很鼓勵這種行為
所以 政治人物 只要是聲量注意力很高 就一定仇恨值很高
凝聚自己基本盤羞辱別人的戰力愈強 就相對的累積對方陣營的仇恨值
最後,會形成心理學上所謂的「高敏感」「玻璃心」
「躁鬱症」「焦慮恐慌症」「雙極症」
政治人物長期活在高度羞辱高度敵意的環境裡 會把對方陣營的小事放得非常大
常常有時候是誤判
最後一點小事情 會很輕易杯弓蛇影 就認定對方在對你發動滅國性攻擊
這個時候 他們已經被環境所深深塑造 已經不是在演了 而是已經lost mind
而這種生態系德性集體下陷的情形
就是典型的「囚徒困境」「零和賽局」「紅海世界」
在這種賽局裡 所有高等級的創造性、建設性活動都不可能發生
一直到生態系崩潰為止
所以在德性低的後進國家裡
民主政治是一種對生態系的消極正面作用而非積極正面作用
它的用處就是讓壞掉的生態系定期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