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總預算三讀後出立院沒?

作者: SIK3 (Salt-inducible kinase3)   2025-02-04 15:08:43
他們現在不敢送的,呵呵….
結論先說在前面:弄出數字跟項目出現誤差的預算案,行政院拒絕執行,立法院要不乖乖吞下去要不開會重審。
但以上做法等於對大罷免添柴火以及耽擱共產黨侵略臺灣的進程,白藍要怎麼跪共產黨才能被允許重審呢
一些預算法對於立法院的規範如下
以下情形可能構成立法院在預算審議過程中違反法律或憲法規定的疑慮,不代表一定會導致法律制裁,但從法理上可提出質疑或引發後續法律、制度性爭議,主要包括:
1. 違反《預算法》的程序性要求
《預算法》規定預算案必須具備明確、正確的項目與金額對應關係,以確保預算編製與審查程序的透明與嚴謹。若立法院通過的總預算案中出現項目與金額不符,可能意味著立法院未依法定程序審查、修正並確認預算內容的正確性,進而構成對《預算法》程序性要求的違反。
2. 違反預算審查的基本原則
預算作為國家財政運作的根本法律文件,必須反映真實、精確的財政安排。項目與金額不相符會破壞數字上的透明性與整體一致性,可能使得預算審查及後續執行產生法律上的疑慮,進而質疑立法院在預算審查過程中是否履行了充分的監督與查核義務。
3. 憲法分權及監督職權的潛在違反
憲法賦予立法院對政府預算審查與核可的權力,同時也要求預算必須明確且合法。若最終通過的預算案內容存在重大錯誤或內部不一致,可能會被認為違背了憲法所要求的立法嚴謹性與監督責任,從而引發憲法層面的爭議。例如,行政部門在執行預算時可能以「預算本身不合法」作為抗辯理由,進一步引發權力分立與相互制衡機制上的爭議。
4. 後續法律適用與爭議風險
預算案一旦通過並送往執行,若因數字或項目不符而導致資金分配混亂、執行困難或違法挪用,未來可能會產生法律訴訟或行政爭議,進而使得立法機關本身面臨制度上的問責壓力。監察機關(如監察院)或司法單位在查核預算執行情形時,也可能因基礎文件的瑕疵對立法院作出批評或要求追究相關責任。
需要注意的是,立法院在預算審議中擁有一定的議會行為豁免,但若明顯違反法律明文規定或憲法原則,仍可能引發政治與法律上的爭議。解決此類問題的通常方式是進行補正、重新協商,確保預算內容符合法定要求與審查結果,從而保障國家財政運作的合法性與穩定性。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