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88887777 (P)》之銘言:
: 雖然B牌也有出耳機。
: 但若是搭載Beats音效的手機,是否可以將它視為一種EQ呢?
: 最近買了有Beats音效的hTC手機。
: 反覆聽來聽去,有開時立體音似乎比較好。
: 但手機的喇叭也就那樣,比起音效,我更在意音量大小。
: 沒開聲音似乎可以傳的比較遠,開了之後雖然立體了些,
: 但似乎就只侷限在小範圍,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低頻較多的關係?
: 這方面不知道有人也跟我做過同樣的實驗嗎?
那是一種EQ,沒有錯。
不過我覺得不需要污名化EQ,那就是一種修正聲音的手段而已。
即使沒有開Beats,原始手機播放也很有可能已經經過EQ處理。
EQ處理,可能是修正原始手機線路不該有的異常表現,
譬如某頻段的能量特別強,聽起來很刺耳;
那就會用EQ處理,把那頻段壓下來。
也可能就是手機用來調整輸出風格的方式,就像蘋果一貫的清清淡淡。
Beats音效這種的EQ,比較像是讓風格更明顯,或是去欺騙人腦感受。
透過特定的聲音頻率調整,一樣的來源輸出,可以讓人腦感覺比較立體,
左右聲道比較分離,甚至還有分上下的感覺。
同樣的,人腦和人耳對每個頻段的感受能力也不一樣。
(有興趣可以參考A-weighting)
人耳對1KHz~10KHz的區段比較敏銳,所以將能量集中在這區段播放,
人會覺得比較大聲;但缺點是,聽起來很破銅爛鐵的吵雜。
相對的,如果把能量移動一些到低頻那邊,聲音聽起來比較飽和、有質感;
但就會感覺比較小聲。
題外話,EQ只是在數位音訊處理上,最方便、最快速修正聲音的方法。
硬派點,重新去選擇晶片、電阻、電容和電路板走線,也是一種方法。
但從訊號處理的角度,只是在整個系統上的不同區塊下EQ(精確點是filter)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