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takase (............)
2015-04-07 01:26:31一年後後續報導
其實煲開了 並不是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毋寧說耳機的聲音進入了另外一種狀態
呈現出來的特性與遇到的問題都改變了
T1煲開之後,能推動大量的空氣,但是在推動的過程中,穩不穩 是提升整體真實感
的關鍵
直接承接著前文"快慢間達成平衡" 的結論,再來是看整個系統的穩定度了,因為不管是
耳機,還是耳擴都工作在一個臨界的狀態
T1的聲音是高密度的,不是中低頻突出,不耐聽的鼓脹,像是一團氣墊一樣的高密度
這時候,我覺得才可以真正的去談耳機的"音場",而不是單純聲音擴散瀰漫的"空間感"
喇叭的音場是什麼概念呢? 其實沒有那麼玄,就是兩個喇叭播放出來的立體聲音像
凝聚逼真到超過一個程度,好像是聽眾正前方有一個具體而微的鏡框式舞台
(Proscenium-arch Stage)
喇叭重放出來的舞台尺寸大抵上以聆聽室為準,優秀的話可以,空間感可以穿牆
音像好像延伸到牆外一樣
耳機重放出來的舞台尺寸大抵上還是以頭顱為準,優秀的話,空間感可以破腦
音像好像在頭外一樣
這也就是一些人在講的前方定位,或者頭外定位
我的意思不是說耳機可以在這方面挑戰落地喇叭,或者設置良好的書架喇叭,
不過或多或少可以和一般的電腦桌面系統(desktop-fi)對等了
T1正常情況下的空間感其實是這樣的,好像沒有蓋子,沒有耳機殼一樣,聲音
可以完全透出去一樣的聽感
但是系統不穩的時候,要不是聲音聽起來縮縮的,柔潤有餘,但是猶如振膜緊貼
耳朵一樣的氣悶
要不就是耳機殼沒有"全透明",有一塊區域是發暗的,這個可能也跟佩戴有關?
最後,嘗試描述一下
我覺得Beyer的性格下面,或多或少蘊含了一種內在的衝突與矛盾,
是不是技術上無心插柳不清楚,這樣的衝突或矛盾,,反而更顯得宏大而深刻
線條細膩與發聲直接,音色豐腴與骨骼雄健,水銀洩地的速度感與動靜對比的張力
大部分耳機,大概都會在這兩種刻度間有一個位置,但是矛盾屬性並存並立的情況
我知道就只有beyer一家,別無分號
這並不是一些燒友夢想的十全十美的,"完成度"很高的聲音,而是毒,劇毒,親切到可以
當作每日食糧的毒
人生識字憂患始, 埃貢·席勒的畫作,或馬勒的交響曲亦如此,
這是身為beyer迷的小小感想
作者:
takase (............)
2015-04-07 10:23:00我猜主要是絨毛耳罩對濕度敏感的關係,也可以利用這點做點小調音正確不敢當,只能說跌跌撞撞慢慢去摸索,其實我以前的文章也有不少錯誤沒修正就是...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