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Earendil (Dies irae)》之銘言:
: 一點點關於擴大機/DAC的問題
: 1.前級擴大機通常是帶有解碼功能嗎?還是說只要能夠綜合許多訊源輸入就算是前級了?
: 還是說有解碼功能就是DAC不是前級?
前級擴大機通常不帶有解碼功能
要嘗試描述的話
先衰減來自訊源的信號(音量控制),再放大(通常是十倍) 輸出到後級
一般一體式擴大機其實是把前級部分的功能內建了,這樣理解會比較好
: 2.前級擴大機的擴大功能(音量?)會影響到後級擴大機嗎?
: 換句話說,若前級已經擴大了一些,後級就比較不需要花那麼多力氣擴大囉?
HIFI界一個俗語是這樣的:前級出聲,後級出力
前級實際上的作用並不只是「音量控制」那麼單純,它要很好的銜接各式各樣的訊源
與後端的後級放大部分
或者用句不那麼洽當的類比
好的前級能夠讓後級"看到" 更完整的,更貼近原貌的信號
所以有些高檔前級加入系統時,聽起來反而比訊源直出後級 "資訊量更多" "背景更黑"
的原因就在這裡
: 3.Class A的放大線路是最好的嗎?Class D是最省電?
: 有的耳擴也沒有說明他是使用甚麼Class,只有說是OP線路,那是甚麼意思呢?
: 還是說擴大不是線路是晶片?
Class A 最浪費電是肯定的,因為少了交越失真,音質通常也是最好的
正常來講,一般前級都是class-A,用OP搭的話,工作條件也會刻意卡在A類
因為前級只是單純的十倍電壓放大,消耗功率沒有後級那麼兇
耳擴的話...除非隨身聽或手機這種先天電不夠的
一般分體耳擴,即使是AB類設計,通常聆聽時也是會在A類的條件下....
平板耳機或KK除外 (無誤)
: 4.平衡輸出是不是比較好推呢?是因為兩個聲道分別由同樣等級的放大線路來推動,
: 所以效果會比較好嗎?
平衡要從兩面看
一面是放大線路本身就是平衡設計,這種設計還有分全平衡,或者差動平衡
當然也些擴大機本身是單端,只是轉成平衡輸出而已,這類算論外
一面是耳機的平衡接法,或者講得更白一點,把耳機頭改成平衡接頭
這類接法的一個特色在於左右聲道的串擾會比較低
至於耳擴的平衡線路或耳機的平衡接法,效果會不會比單端好,我個人認為不一定
不過平衡輸出通常會比單端輸出「大聲」
: 抱歉因為沒有電子學的背景.....也爬過一些相關的文(google過)
: 還是有些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