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問了 5k 以內的擴大機,似乎沒甚麼解
原本想說照著 iWRZ 大的建議就去買 Little Dot I+
結果在淘寶上詢問時正好楊先生不在,之後幾天也沒回應,就算了
結果就有人來兜售 Ortofon Hd-Q7 了 O_O
雖然是二手的,但比較一下原價後至少預算內能達成
而且 Ortofon 的大名...很少人才沒聽過吧...(抖)
左思右想了一下,這會不會是大廠為了商業利益而做的一個破壞名聲的低階產品呢?
只是貼牌的?
稍微看了一下網路的圖片,看來做工很細緻而且料也用得很好...
大概是很 Ok的
問了對方聽的音樂類型,也是古典
想了幾分鐘,就腦充血買了= = (原來我也是衝動型消費者啊...)
外盒
http://i.imgur.com/mhc3noe.jpg
盒底
http://i.imgur.com/A3IWZK7.jpg
技術規格
http://i.imgur.com/uRmMGN0.jpg
主體
http://i.imgur.com/NVU7BEN.jpg
後端端子
http://i.imgur.com/tOWbOhm.jpg
底部(Made in Japan)
http://i.imgur.com/gimSH6f.jpg
聆聽環境硬體如下:
Real Cable Real Cable Real Cable Ortofon Beyerdynamic
電腦光纖孔 - OPT-1 - Nano DAC - RCA - Hd-Q7 - DT770Pro 80
110V
16V1A
聆聽環境軟體設定(裝上AMP後進行調整):
Foobar2000 + Wasapi (push) Buffer:330
Playback Buffer: 40
聽感:
原先是將 Nano DAC 直接上耳機聽,有時候已經把音量開到最大,有些細節聽得到但是
得比較仔細聽知道,且從 3 月聽下來會覺得聲音有點尖銳;雖然 Nano DAC本身傳出來
的聲音還滿道地且不會感受到聲音被扭曲變形,沒有被加上任何特殊或有風格的味道,
很適合聆聽古典樂,但對於長期聽下來會開始感到有點刺耳。
加上 Hd-Q7 後,Nano DAC 那清澈的聲音還是存在著,但音符出來不再只是尖銳刺耳,
而是在沒有被調動太多的情形下讓音樂更好聽;還是能夠很清楚的感受到 DAC 本身的
特質,但是卻好像圓滑很多,就像是著血氣方剛甚麼事情都要起衝突的年輕人隨著時間
成長而處事更加圓融,但是那股傲氣卻還是存在,真的很特別。
原本的尖銳變成了穿透力的展現,而被 Nano DAC 幹掉的低音又變得彈性十足
(這就是我要的啊!!!)
舉例來說,聽曾宇謙先生拉 Debussy 的 Clair de lune ,原本 Nano DAC 會讓高音
且fff的長音變得極度尖銳,感覺好像一把長劍的劍鋒方向突然貼到兩眼前,會感到銳利
和不舒服,但現在加上這台耳擴後,揉音的幅度被還了回來且那高音會讓人心頭糾結住
接著往下掉八度同音又回到了琴身包起來的中音感,又舒緩了開來
然後這家唱片很喜歡錄呼吸換氣聲,還有運弓尾音抖了一下的失敗也是忠實呈現...
(用了這耳擴才驚覺有這件事情)
另外,拿 Nano DAC 聽 神鬼奇航的 Drink Up Me Hearties Yo Ho 這首(Spotify)
後段(2:26開始),大軍鼓雖然敲得很小聲,但是卻能清楚感受到耳機內的震動
而低音部分跟以往 Nano DAC 比較起來真的是恢復了彈性和那種宏闊感
再聽 Pierre Cochereau 彈 Dupre 的 Symphonie-Passion Op. 23
以往管風琴聽起來都糊糊的...現在卻又分開了一些,還是會覺得各頻域有點壅擠,
或許是那時候錄音限制就在這,但已經到了可以接受並聆聽的感受範圍
結論:
這是一臺原價約莫台幣 10000 且只在日本販售的純擴,基本上依照他的
1. 做工
2. 用料(表面是不鏽鋼厚板、側邊也是金屬殼)
3. 用感(耳機插拔、開關使用、音量調節鈕旋轉)
4. 可用度(轉到最大聲會不會有噪音或變扁或是變得很怪)
5. 聽感
前四點真的不用擔心,因為真的滿好的,但至於第 5 點或許是個人觀感問題,如果有機會
能聽到且是在一個已經調整好的系統下,我是建議可以試試看,當然前提是你跟我一樣是
不喜歡音樂被添加料或是被扭曲成奶油般或是蜜糖般聲音的人。
在此提出木耳和拙劣的心得提供給大家參考,還請多指教
另外國外的回顧心得文:
http://www.headfonia.com/ortofon-hd-q7/
http://goo.gl/T3FPsJ
http://www.hifi-review.com/152201-ortofon-hd-q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