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以耳機和耳朵/耳膜的距離來說,了不起10cm,也就是說3k以下都是心理作用對吧?
: B 要聽到40Hz的低音,至少要距離八米以上,以正三角形擺位來說
: 這些做mastering的錄音室至少要20坪以上!高級視聽室規格也要比照辦理!
: (最貴的是空間無誤,想聽到20Hz長寬先來15米,結果天花板反射太多還要挑高5米)
: C 今天一個大提琴手拉琴,跟琴身的距離很難超過兩米,想必他聽不到160Hz以下的低頻
: 最麻煩的播放多組諧波會產生聽到基頻的現象是真的(google: missing fundamental)
: 所以只有在重播的同時用頻譜儀測量,才能證明我聽到的跟你聽到的都是80Hz
隨便買個電容式麥克風加個免費軟體 REW 就能測了
: ========不要在網路上輕易使用歸謬法否則有一定機率會被當成引戰的小白=========
: 小的偶爾會翻一些聲音相關的書和studio design的書,希望哪天可以弄個自己的視聽室
: 唯一翻到比較相關的是在The Master Handbook of Acoustics上
: 過低的頻率因為波長大於房間的最長軸(三度空間斜對角 3米立方的最長軸是根號27)
: 不會因為駐波而增強(並且分佈不均),為了取得較平直穩定的頻率響應
: 聆聽空間的最長軸盡量會大於20Hz的半波長大概八米多
: 設計小型錄音室的control room也因此都會在八坪左右
空間聲學的兩個極端就是大型音樂廳和耳道式耳機。
如果從耳機到耳膜中間的空氣是不可壓縮的,那耳機的振膜每秒鐘振幾下,耳膜
就每秒鐘振幾下。只要耳機真的可以在 20Hz 有可觀的振幅,你就會聽到 20Hz.
長方體是解析解最簡單的形式,也是最基本的聆聽空間形狀,甚至連波士頓音樂廳
都是這個形狀。當任一邊長都大於半波長的時候,整個駐波會變得很難分析,通常
會改用 ray tracing 的方式分析。但是一個空間只會有一個波方程的解,這兩者
(駐波 vs. ray tracing)都是這個波方程的近似解。但是當你積分足夠的駐波解、
或是 ray tracing 用上足夠的多次反射,兩個近似解會開始互相靠近。
扯了一堆,駐波是小空間的好近似、ray tracing 是大空間的好近似。
不大不小的一般音響室最討厭。空間更小的耳道則當作一塊空氣就好。
http://www.thermaxxjackets.com/sabine-modern-architectural/
當空間超大而各邊長都有數個 20Hz 波長以上的時候,Sabine 又有個好近似,
只需要考慮空間的體積和各面的近似反射係數。
從 Sabine 之後就出現 RT60 這個參數來描述空間的殘響。設計殘響是早期大型
音樂廳的挑戰,目的是讓整個音樂廳的所有位置都有類似的音量。
我目前比較認同的看法是,小空間駐波沒有適當處理的時候,特定低頻會不見。
有聽過完整低頻的經驗後,我發現低頻凹陷其實非常明顯。像是 Bass 爬音階
時聲音忽大忽小,或是定音鼓只剩鼓棒不見鼓身。
把空間加大到音樂廳規模,當然是一種解決低頻駐波的問題。但是多顆重低音
其實效果一樣好。理論上最好的是用四顆放四個角落。Dipole 重低音是另外
一個怪招。
http://www.harman.com/sites/default/files/white-paper/
12/11/2015%20-%2006%3A12/files/multsubs.pdf
: 另外知道跟音響聆聽距離或完整波長有關的是near field,雖然資料很多但我完全看不懂
: 只得到最好在一米外聆聽並且這個距離跟單體大小有關的鍵盤結論
: 求解釋Orz
近場聆聽的概念在於,音量通常和距離成反比,當你離喇吧很近,又離所有反射
面都很遠的時候,理論上反射音的音量遠小於直接音,當直接/反射音量差異夠大
的時候,反射對你的"聽覺" 幾乎就沒有影響了。
反射就是我上面講的 ray-tracing, 這個概念只有當波長遠小於空間任一邊長的
時候才成立,當討論 100Hz 以下的時候,只看一次反射是不夠的,當你反射幾千
幾萬次,看起來就會像駐波了。
結論:近場聆聽還是要注意低頻的擺位問題。
至於可以多近這個問題,只要你不會聽出來聲音分別來自高低音單體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