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PS Audio DirectStream DAC

作者: Tosca (hi)   2016-02-20 15:13:14
: → williamer4: 想當時從USB換上Bridge 我還懷疑是不是聽同首錄音呀 02/20 14:38
: 是不是那種
: 細節開了
: 什麼怪問題都不見了XDD
在聽了不少DAC後 有次在聽了現場音樂會 回來我感觸很深
老實說現在DAC細節已經太多了 多到我覺得已經不自然起來
什麼意思?
一個錄音 細節多到你幾乎能聽到每個樂手的呼吸 就像每個樂手就在你旁邊
甘有可能????就算是站在指揮台上也不可能阿!!
這就好像一張風景照 本來就該有遠景近景
結果現在不管遠近的物品 焦距都對的超級準 形體超級清晰
這.....反而更不自然吧!!
現代錄音 本來就是多支麥克風收音 每個部分的樂器還會再有獨立的麥克風加強收音
所以細節很多 特別清晰
經過後製 再經過這些超強DAC解碼
老實說 出來的效果已經太誇張了
真正去聽現場音樂會就知道 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多細節 這麼清晰的聲音=.=
所以現在我反而不會在去要求DAC要有嚇死人的細節
因為我覺得實在已經多到有點不自然
就像照片後製到有點過頭 前景遠景焦距都超清楚 反而違反直覺景深 更不自然
作者: williamer4 (ER-4)   2016-02-20 15:15:00
的確如此 但演出跟錄音並不相同 當然演奏者也很清楚因此演出與錄音、甚至比賽的演奏方式都會略有不同
作者: justagame (各種加班)   2016-02-20 15:16:00
怪錄音(無誤
作者: williamer4 (ER-4)   2016-02-20 15:17:00
對一個熟稔錄音室與現場不同處的演奏家來說 也會相當了解錄音所帶來的超細節效果
作者: justagame (各種加班)   2016-02-20 15:19:00
我個人覺得如果要聽差的錄音 準備第二套系統才是正途主動柔焦然後說服自己現場沒有這麼分毫畢露很怪阿
作者: aegis43210 (宇宙)   2016-02-20 15:24:00
所以現在復古的R2R架構又回來了,就因為DAC的進步
作者: williamer4 (ER-4)   2016-02-20 15:26:00
說實在我們沒有跟演奏家面對面溝通 要完全了解其意圖
作者: iWRZ (NE~_~RO)   2016-02-20 15:27:00
有些DAC音染的太過頭 或聲音調整的很怪 擴大機超難搭
作者: williamer4 (ER-4)   2016-02-20 15:28:00
是件不容易的事 即使現場音樂會 樂團也常因時間不足適應調整不同音樂聽效果而有所偏差但對於錄音發明前的作曲家而言 較少的細節或許會較接近其本意 (只是詮釋者的想法又是另一回事了)
作者: iWRZ (NE~_~RO)   2016-02-20 15:38:00
以後升級DAC會盡量挑錄音公司或簡單設計的DAC好了.......HRT是人直接衝上台聽的那種DAC想想Maria Callas超正 又在面前唱歌給你聽 我in惹!
作者: williamer4 (ER-4)   2016-02-20 15:47:00
音響影響的因素實在太多 我現在連一個和聲比例是否符合詮釋者的想法都不知道了...
作者: tactics2100 (Ose)   2016-02-20 16:42:00
就像看電影 越看越多細節 3d4d5d 不用在意太多不然人類能兩眼直視核彈爆炸嗎?
作者: williamer4 (ER-4)   2016-02-20 16:51:00
樓上的比喻不錯,現場音樂會像舞台劇 錄音如電影
作者: donkilling (å’šå’š)   2016-02-20 16:56:00
有人會因此偏好現場演奏的錄音,比起錄音室的更接近現場
作者: gameguy (gameguy號:)   2016-02-20 17:13:00
地球第一DAC為Chord Dave,正確無誤 正確無誤,讚
作者: arabeske (arabeske)   2016-02-20 17:19:00
如果你只是想聽糊點的聲音, 買副 b 耳機不就得了?不能認同你的觀點.除非DAC有加料,否則它只是把錄音解碼你會嫌細節太多,必須從錄音源頭探討再者,你聆聽的環境本來就跟現場差距甚大,拿來比並不恰當
作者: hydeless (海德)   2016-02-20 18:21:00
完全不認同,就跟你現場看nba一樣看電視一定最清楚最多細節,可是現場才能感受到那個熱情與張力
作者: gorky (枸杞小生)   2016-02-20 18:43:00
錄音技術就是追求高細節阿 是用高階麥克風而不是用人耳錄音所以現代的錄音作品本來就有這麼多細節
作者: tactics2100 (Ose)   2016-02-20 19:01:00
現在討論的是記錄回放 講到旅行就離題了
作者: hydeless (海德)   2016-02-20 19:20:00
很多樂團現場跟錄音室也是兩回事,不單單是記錄回放
作者: bq78 (安定中)   2016-02-20 19:51:00
我也認為細節越多越好,解析越高越好,不會因細節多解析高就不自然,不自然可能是還有其他因素所致
作者: allo763 (青空)   2016-02-20 20:12:00
個人不追求細節 但希望樂器聲能夠更真實
作者: iWRZ (NE~_~RO)   2016-02-20 20:43:00
明天先去試聽m920看看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16-02-20 21:13:00
越多細節...不代表樂器不真實吧!?
作者: pariah (賤民)   2016-02-20 23:22:00
不能這樣講吧 你一個古典樂迷怎麼能跟流行歌迷相提並論並論 人家追求的是可愛女聲我們熱愛的是偉大藝術 這兩種熱情一樣崇高 只是目的不同罷了吧
作者: jakkx (風藍)   2016-02-20 23:32:00
奇怪了,上面寫不能相提並論,下一行又變一樣崇高,你的中文很難懂耶…
作者: death06 (死亡的活著 快樂的痛著)   2016-02-20 23:33:00
放肆 不可質疑偉哉華格納大師!!!!
作者: jakkx (風藍)   2016-02-20 23:34:00
不敢不敢,我只是說我中文不好看不懂而已
作者: chtomea (難道要這樣過雙面人生?!)   2016-02-21 01:46:00
跟柔焦無關 因為收音的麥克風本來就不是你認為的皇帝位置他可能就在舞台旁邊 這樣錄到呼吸或是微小的聲音很正常
作者: purplesky911   2016-02-21 02:34:00
細節到一個程度後就可以開始追求整體的美感
作者: chtomea (難道要這樣過雙面人生?!)   2016-02-21 02:38:00
主要是因為細節是建構你認為的一切 當沒有細節什麼都不是前期真的還是以細節為主 後期如911大說的 整體美感.樂性
作者: dahlia7357 (dahlia  )   2016-02-21 09:40:00
音樂性(舒服的平衡) VS 音響性 (細節氣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