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神好,正所謂術業有專攻隔行猶如女追男隔重山。
新手剛入耳機坑想要嚐試接觸diy看看...
殊不知什麼都看不明白一知半解掉車鍊。
只好恭請版上的先知前輩們隔空抓藥懸壺濟世。
以下一些小問題......
1、傳說主動元件對於聲音的渲染程度大於被動元件電容電阻,
所以我要決定一台自製擴的聲底的骨架前,應先重視主動元件的聲底。
而其次透過訊號路徑上的電容電阻來調整囉?
2、在無負回授的機子當中想要頻率響應寬的話,就一定要嚴格要求內阻,
那麼訊號線路上的元件的精度就很重要?
3、承上不過頻寬響應不是拿來看的而是用來聽的,就算曲線多漂亮也不見得聽了喜歡。
倒不如不要那麼在意...是嗎?
4、再度承上,頻寬響應拉寬的同時是否會讓聲音的韻味沖淡? 兩者是能兼得的嗎?
5、目前所認識到能有效修正空間感的手法是將機內地線換為銀線將頻寬拉大。
在空間感舒展的同時卻覺得聲音的高低起伏沒辦法將這個空間給「填滿」。
這是否同時發生了兩個問題:A、細節不夠 B、部分細節被掩蓋了而無法表現出來
目前我所能想到的是訊號線也換為銀線,將訊號頻寬拉大,
若要將空間感比最初原先未修正的狀況下等比例舒展些的話,
就將機內線導體改為銀材質(使導電上升)並且讓地線的線徑稍大些就行了?
此時大家所偏好的解決方案是什麼呢?
6、假設一個系統當中高頻過亮的時候,通常就代表著聲音不均衡,
需要將中低頻補上來。此時的做法應是加大訊號端的電容容值。
若逆向思考來說,將中低頻的細節變多的做法也能將聲音導向均衡?
還是說會變成高中低頻都變成衝車將軍一起躁動呢ˊ_>ˋ?
(還是其實質與量這兩者並非能夠完全劃清的?)
7、承上,當系統高頻過亮時,是否也有一種可能代表著是該頻段「雜訊或失真太多」?
那麼提昇訊號路徑上的小電容的等級與OPA旁的pf級電容換為銀雲母電容,
是否就能夠讓高頻的過濾效果變好,從而讓高頻向頭髮上了髮膜一樣不再尖銳毛躁呢?
8、目前爬文看到決定聲音的首要關鍵是線路其次施作與搭配最後才是燒料。
所以與其堆一堆燒料,不如直接換一個線路大俠重新來過比較實際?
然而......什麼才是相對為好的線路是能用「看」的來「初步篩選」的嗎?
目前只知道有平衡較佳,而無負回授是自己個人的胃口。
大家的想法和口味為何呢?
同時,線路的修改是否只能依憑燒學費與經驗累積才能知道自己的好惡?
還是如同方才所說的,其實還是有一個外在的相對客觀標準存在著?
9、目前看下來偶爾會看到有人強調精度與配對很重要,
那麼同樣一個diy擴當中,有無配對的聽感差距大致上差異為何呢...?
目前我木耳只能聽出耳擴是否有機內水火反向而已,
應該差異和這個差不多等級,不用ab test就聽的出來吧?
無論如何,問題有點多有點雜,希望能夠有好心人士解惑能令我長知識。
先謝謝好心版友們了。m(__ __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