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數位濾波-懶人科普

作者: OverInfinity (超越無限)   2017-12-13 11:46:30
耳機板大大們大家好,近年來很多中高階行動播放器甚至一些
重視音質的手機上都開始出現數位濾波器的設定選項,相信也
一定有不少剛接觸的朋友們也是搞不清楚這東東是幹嘛的、跟
EQ有什麼差別,筆者試圖用最短的篇幅簡單地解釋一下數位濾
波器即 digital filter 的來龍去脈以及在聽感上的影響,儘
量不引用太多可能引起混淆的專有名詞甚至會簡化一些概念,
還請專業的大大們包涵,筆者虛心接受任何評論。
*** 數位濾波器出現前的音樂CD發展小歷史 ***
1982年音樂CD在$ony與飛利浦的合作下問世,並在高耐用性及
方便使用的體積的因素下大受歡迎。不過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
代的金耳朵,當時的玩家們覺得CD的聲音怎麼聽怎麼怪,大家
可以回家聽黑膠啦~
原因出在哪裡呢?一切不對勁都源於音樂CD本身規格。Sony與
飛利浦兩家公司在CD必須商業上成功的前提下 (包括知名的容
量必需放進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小故事) ,造成了很多工程
上的困難點。
因CD是全數位的規格,進一步之前要簡單記住兩個數學重點,
一是奈奎斯特頻率,也就是數位取樣頻率至少要實際音樂聲波
的兩倍,即44.1kHz取樣率可以準確紀錄至 22.05kHz的聲波。
二是在數位取樣中,紀錄到一個頻率時一定會同時紀錄到另一
個頻率的聲音,這個現象稱為混疊(aliasing)。還請看一眼維
基百科的簡單示意圖 https://goo.gl/scFR27
兩家公司在種種商業條件下選擇了44.1kHz 這個取樣率,第一
個難點就是錄製階段。假設錄到了鈸發出的一個30kHz 高音,
它雖然不能被準確取樣出來,但會產生一個 44.1k - 30k =
14.1kHz 的失真訊號!換言之,所有收音收到的22.05kHz 至
44.1kHz 頻率都會在一般人類可聽範圍內產生混疊的失真。
所以這時候兩家公司想到那就在在類比轉數位之前,先用類比
濾波器把22.05kHz上的訊號濾掉,並且保留人聽得到的 20kHz
以下訊號就好了嘛!然而由於這兩個頻率太接近設計難度很高
,工程師們只好一邊靠北一邊爆肝把它做出來了。當初規格訂
個200kHz難度就會大幅低,但經理會譙你因為一張CD放不下。
這稱為類比反混疊濾波器的東西當時相當貴,常見於錄音室。
錄音端解決了來到播放端,兩家公司才發現當初沒想好,播放
CD的時候一樣會產生混疊呀!0~20kHz 的音樂訊號正好混疊出
錄音時才過濾掉的 44.1kHz~24.1kHz失真訊號,濾掉的頻段好
死不死又在播放端跑出來,而且記得嗎,這種類比濾波器很~
貴~,根本沒幾台內建它的DAC 播放設備,原來這就是當時的
金耳朵們怎麼聽怎麼怪的理由,切莫質疑他們的聽覺範圍。當
然有錢在家放一台類比重建濾波器的人還是能好好享受敗家快
感的。
*** 時間快轉 Sigma-Delta DAC 出現之後的數位濾波器 ***
跳過技術細節,後來發展出的這種DAC透過將音樂CD的44.1kHz
超取樣的技巧達成便宜而且有效的數位濾波器取代貴鬆鬆的類
比重建濾波器,把 22.05kHz 以上的混疊失真濾得乾乾淨淨,
問題解決…別高興的太早,因為這時候金耳朵們又站出來了:
怎麼聽怎麼怪,大家可以回家聽黑膠啦~
工程師們只好再從理論與客戶的聽感再出發研究,發現原因出
在數位濾波器的兩個特性,一個是稱為色散(dispersion)的現
象、一個是稱為振鈴(ringing) 的現象。色散在聽感上的呈現
為在檔案中同時出現的不同頻率聲音在經過數位濾波器後會產
生出微小的前後時間差進入耳朵。振鈴則出現在一個音樂訊號
前後兩處,前振鈴(pre-ringing)與後振鈴(post-ringing)。
先發展出的這種在數學上叫作線性相位濾波器 (linear-phase
filter) ,它完全沒有色散現象、但會有振鈴現象,其中影響
聽感最大的是前振鈴
作者: kodokawa0515 (NightAkame)   2017-12-13 12:01:00
先推
作者: purplesky911   2017-12-13 13:22:00
好文推QQ
作者: jeffchang100 (邪雲Devil_Cloud)   2017-12-13 15:07:00
推,但黑膠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