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購入audience au24 se usb之後,
我對這家的聲音哲學,就感到十分的有興趣。
先簡單說一下我自己的心得,跟比較的想法。
N家線的中高音嘹亮,隨著等級提高而增強其中低頻表現能力,
最後到odin的忠實還原,卻仍稍嫌不夠溫厚。
MIT高階線的中低頻速度稍慢,卻做出清楚爽快的層次感,雖說稍有紙雕般的虛假層次,
但勝在莫名其妙的好聽
Vovox 的顆粒跟粗糙感,加上招牌Z軸,營造出寬鬆而又真實的音色...
Audience呢? 稍嫌寬厚,但卻有恰到好處的肉感,又不會虛胖,punch感也可以做出來
但也不會因為這樣失去高音的清楚表現,三頻均衡。
音場表現上沒有灌水感,而是整個立體的被拉開,音像略有擴張,但不至於模糊,
細節表現及格,強弱有致。
(一開始音像會跟著變大,之後音像慢慢變小,音場則延伸的更自然)
簡單說,算是雜食類的高階線材~但略偏人聲
適合虛軟無力,高音刺耳,或音色沒有情感,聽歌像被催債的系統
↑↑↑↑↑↑↑↑↑上為結論↑↑↑↑↑↑↑↑↑↑
以下是廢話的心路歷程
我本來同時購入au24 SX 同軸跟au24 EX XLR 同軸,想看看兩代差別在哪...
買回來才發現...X! 我的whydan DAC沒有XLR輸入阿!
太久沒有用XLR同軸,完全忘記有XLR數位輸入的DA我早就出掉了...
不過現在還是來寫寫跟我之前為之震撼的CM audio M3同軸的差別
參考CD: 王菲執迷不悔 LPCD 1630
第一首的紅粉菲菲,算是我自己的小考牌之一,裡面電子配樂頗雜,而且有電子鼓
調整不好,不說整體音場的融合度了,馬上鼓聲變吐痰,沙搥聲變雜訊
(是這個嗎?? 上下搖動會有沙沙聲的樂器)
這邊過關,而且王菲跟和聲的位置穩固而分離感好,算是意外收穫。
第二首的執迷不悔,一開始的吉他就表現出強大的音場營造能力跟細節還原
吉他的形體、大小、位置從未變過,再仔細聽,缺憾出來了。
王菲的空靈被削減許多...更像個人,當然也不排除我之前的聲音太偏高音繚繞...
雖然情感表現更清楚而直接,可是真的不那麼空靈了...
大概了解流行樂的表現了,轉進非人聲
參考曲目: TAS 2010 CD版,
第四首 Quien Sera
情感傳遞十分到位,在鋼琴剛開始的時候,甚至營造出某種懸疑感
提琴的撥弦彈力十足,可是不會占據整個聽感,整體平衡而融洽,
聽到一半就想起櫃子裡的麥卡倫很久沒開了...
第13首
Issac Albéniz: Iberia Book 1 - 3. Fête - Dieu à Seville
(我真的打不出來,Amazon找到名字,複製貼上,汙眼請見諒,笑破肚皮請隨意)
非常好,就是黑!
這曲我一直沉浸在樂音後面的黑裡面,就不多說了
最後大編製, Tutti!
受限於調整技術,我沒有辦法把音場調整到無牆地步,只有略略穿牆
所以音像沒辦法擴展到跟真實編製一樣大
但整體音像跟位置都還算清楚,低頻量感有轟出來,
不過可能跟我現在使用的前級有關,聲音偏軟而寬鬆,又稍稍少點高頻
所以上方音場的"淹沒感"就真的比較差一點
(我也不會形容...大概就是聲音衝到很高再往人打過來的那種感覺)
以上,大概是這條的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