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Final E5000評論節譯

作者: takase (............)   2018-08-26 00:39:29
出處
https://sandalaudio.blogspot.com/2018/07/final-e5000.html
一樣簡單整理重點
1.感覺上耳掛配戴的臨場感會比較好,低音比較出去
正常配戴低音比較近,或者說耳機腔體的存在感比較明顯
這部分可能需要多方嘗試
2.要注意E5000的低靈敏度,筆者本來用Questyle QP2R接E5000
沒想到大動態的時候破聲的很明顯,原本以為耳機有暗傷
交叉測試的結果發覺應該是QP2R輸出電壓不足的關係
筆者手上四台DAP的輸出測量
https://imgur.com/a82D8eI
可以看出QP2R和AK240 在應付14歐姆的E5000都蠻吃力的,動態相對受限,大音量會破音
最後筆者以Plenue S和iFi Audio micro iDSD BL 為主要搭配機種
3.不考量預算的話,比E5000解析更高,更通透的IEM其實不少
E5000的賣點是在開放、透氣,幾乎沒有封閉感
現在的動鐵耳道,多得是像耳塞一樣完全密閉不透氣的
即便是動圈耳道,也往往會有個內外壓力平衡的過程
像是T8iE配戴時,因為氣壓變化會聽到振膜輕微扭曲的啪啪聲
Campfire Atlas 剛配戴好 更是有著相當嚴重的壓迫感,
要將近20秒的時間平衡
而這類封閉走向的耳道,無一例外的對周邊環境相當敏感
耳道位置輕微的挪動,身體左右搖擺都會對音色與音場造成可聞的影響
E5000沒有這問題,幾乎全開放,音樂響起,耳機的存在就消失了
雖說全開放,但也保持了足以在火車/公車上使用的隔音性
使用起來可說是非常舒服了
以筆者的場合,睡覺前想聽點音樂,大耳罩太悶熱,一般IEM又太悶
E5000恰恰好完美符合需求
用"很好睡的耳道"來形容E5000對開發者可能有點失禮,但確實是很輕鬆
毫無壓力的耳道
4.E5000的聲底,一言以蔽之,自然無壓迫感,音色華美,左右開闊
空氣感/餘韻豐富
沒有那種金屬的刺激音色,E5000腔體的不鏽鋼腔體的獨特音色毋寧說是
夢幻的,優雅的美音
暫態柔順快速,高音不會亮成一團
不是監聽走向挑錯用的高解析,也不是刺激狂暴的現場演唱
而是在聆聽室,舒舒服服坐在沙發上欣賞的高級音響
低頻意外強力,比F7200明顯受限的樸素低音更讓人滿意
重低音像立體影像一樣投射出去,而不會縮在耳朵邊給鼓膜造成壓力
耳道腔體也不會轟轟響
用個奇怪的類比,就好像是在看雪花水晶球一樣具體而微
5.相對於E4000,筆者會選E5000的理由在於高音的表現
──不鏽鋼腔體和京線肯定有幫助
可能也有些人覺得過度修飾也不一定,但還不到吵雜的地步
E5000較偏高音,雖不至於叮叮噹噹滿天飛,但比較多張唱片還是能察覺差異
E4000高音則相對保守少變化,不像E5000放得那麼開,去得那麼盡
兩者的偏重有所不同,不鏽鋼腔體反應出來就是響應快速俐落
而鋁合金腔體反應出來可能就是共振點較低,聲響則較為緩和
就單體而言並沒有太大差異,不是不能理解比較偏好E4000的人的想法
6.E5000的一大特色在於左右拉的很開,又能有充分的餘韻
這種特色聽鋼琴協奏曲,或是ECM那種比較冷調的爵士相當合
但是和60年代的爵士或搖滾就不太合,會覺得E5000左右拉得很開的特性很不自然
以Miles Davis 1967年的專輯"Sorcerer" Hires版為例
這張唱片的配置很單純:薩克斯風在右,小號在左,鼓組在中間
因為E5000左右拉得太開,導致中間一大塊都被鼓組佔去了
變成好像在聽鼓組的獨奏一樣
喇叭可以透過擺位,縮小夾角聚焦來處理這狀況,但耳機沒辦法
可能Cross-Feed之類的DSP會有幫助吧?
總而言之,E5000比較適合ECM和DG這類廠牌的錄音
以DECCA出品,阿爾貝托‧艾雷德指揮 羅馬聖奇西里亞學院管弦樂團 威爾第"弄臣"
這張唱片為例
好唱片,但因為是單聲道,知名度相對低,2015年在環球雄辯系列重新數位混音
用E5000聽會有相當有趣的發現
這張唱片應該是50年代的錄音室錄音,先錄主要歌手的演唱,再錄後面大樂團的配樂
最後合在一起,那個時代的歌劇錄音風格大概都是這樣
其配置和實際的歌劇院是前後顛倒的:也就是觀眾在遠方,舞台前是樂團伴奏,
舞台上是歌手演唱
用E5000聆聽這張唱片,整個配置會180度翻轉,就好像是自己變成了歌手站在台上一樣
E5000有著開放,像寬螢幕一樣的音場(即便單聲道錄音不分左右)
前景的歌手歌聲圓潤豐滿,背景的管弦樂團聲響盛大開揚
單聲道錄音用耳機聆聽,正常的狀況是音像無限朝遠方伸展,
像雷射筆那樣越縮越細的展開
而E5000並非如此,空間感而是像舞台白熱打光那樣擴散,音像立體而逼真
就好像你站在舞台上,借歌手的嘴巴朝觀眾席大聲歌唱一樣 爽快的體驗
不只是歌劇,古典聲樂,流行樂、RAP都有類似的體驗,好像自己變成了歌手站在舞台上
從這方面講,可以說E5000的聲音"自然"無比
──並不是客觀地去分析唱片的成分,而是讓人投入音樂的情境,每次聆聽都有新發現
更加接近本質
7.E5000自身性格其實並不那麼凸顯,在搭上ECM、DG這類唱片有著相得益彰的效果
但是搭上錄音品質普普通通的唱片,得出來的可能也只是扁平的,不出彩的聲音
這時反而不如一些口味更重,更刺激爽快的耳機
刺激爽快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