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Oswyn (Oswyn)
2020-01-14 18:44:36※ 引述《jy760517 (幻色黯影)》之銘言:
: 標題敘述可能不是很明確
: 主要想問要怎麼確認取得的高取樣無損檔案是否具有意義呢?
: 最近入手D7200, 聽Michael Jackson的音樂才發現他的歌曲錄音品質真的很好
: 空間感, 高低音層次都非常好, 只聽youtube聽感就比很多現在的流行音樂都還要豐富很多
^^^^^^^^^^^ ^^ ^^^^^^^^^^^^^^
所以原PO你的重點不是 Hi-Res/無損、而是響度/動態
是混音與母帶製作的風格轉變造成的差異
現在流行樂流行的就是高響度,過度使用壓縮使得動態侷促
: 因此開始找有沒有無損的歌曲來源可以聽看看能不能再發現更多的東西
: 近期就找到一批說是用黑膠轉的24bit 96KHz的無損音檔
: 但疑問在於如果當年黑膠錄音設備就不是24bit 96KHz, 甚至是以更低的規格錄音的
: 轉成24bit 96KHz的無損數位音檔是否有意義?
: 還是說黑膠錄音能保存的其實都超過現今高取樣率音檔的規格?
: 因為對錄音設備不是很了解, 有請大家解惑了
現代數位 Audio 所能儲存的動態範圍其實比類比媒介高,但兩方的風格不同
就算錄音過程是純類比,壓成黑膠母盤前低音與高音都需母帶工程師裁切過以適應媒介
因為太多的低音會影響黑膠能儲存的播放時間,太劇烈的瞬態變化會讓唱針彈跳
黑膠的聽感有部分是來自其機械結構在播放過程中生成,而非黑膠唱片本體儲存的
但就是因為黑膠先天上無法塞太高響度的內容,所以逃過響度戰爭的影響
現在不少藝人除了數位也會另外出 Vinyl 盤
有沒有差?有啊、先別管這些 Vinyl 多半是從數位生出來的
Vinyl 版的動態範圍一定會比數位版的要高,也不會有過度的壓縮因為塞不進去
那黑膠轉數位有沒有意義?與其說規格什麼的,聽感差異大啊
別說 Vinyl,90年代前的 CD 就還保留比較多的動態範圍
一些後來 Remix、Remaster 的版本不見得聽起來感覺比原先的版本好
在家聽舊版,出門聽新版
Why? 因為高響度也是有點好處,可以抗環境噪聲
會有響度戰爭主要是因為唱片要賣要能見光,當時的主流媒體是電視與廣播
開車聽廣播音樂的響度不夠會被噪音蓋過體驗會不佳
在家看電視也是當時多家族一起吃飯聊天看電視,動態太大響度不夠也是會受影響
選聽起來好的檔案,而不是數字規格看起來好的
正確處理、後製得當的 CD 音質會比沒處理好的 Hi-Res 要好
聽的是音樂不是規格,搭配主要聆聽的環境
如主要在大眾運輸途中聽,黑膠轉出來的高動態音檔不見得會比高壓縮商業版本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