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一下我接觸過的耳罩式耳機走勢表
沒意外的話如果有接觸到新耳機這篇應該會一直更新吧
總之先把他寫起來以後還可以查詢
PC版好讀連結: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584859634.A.81F.html
(手機用戶請用全螢幕模式觀看)
[開始前導讀]
大概看一下「上下分佈」和「音場/量感相對差」就好
然後請著重在各耳機的相對差而不要太執著在某一支耳機應該要怎麼樣
因為這表真的是G8難搞
動到一個就會牽動到一堆耳機
所以大概參考一下即可沒辦法做到非常完善
[圖表解釋] 必看!
中頻上段 > 中頻下段 偏女聲
中頻上段 < 中頻下段 偏男聲
某頻量感 >= 音場寬 某頻就特別突出(會加重該頻口味)
某頻量感 <= 音場寬 某頻就特別退縮(會減輕該頻口味)
量感格子數愈多 = 愈厚聲
量感格子數愈少 = 愈薄聲
低音 >= 音場寬:容易轟
高音 >= 音場寬:容易亮刺
音場寬 = 一般認知的音場大小
基本上音場寬只要4格左右就蠻大了
不過量感(尤其是中低音量感)也不能太滿就是
不然畫面會相對擁擠而不會讓你覺得音場太大
音場深 = 舞台深、立體感
一般來說2+不錯、3格高階、3+高高階、4格高高高階
這裡唯一可以兼著看音響性強弱的地方
而不是三頻格子愈多就愈強
[用範例來解釋]
音場深 □□+ □□ +號可以理解加半格
高頻 ■■■+ ■■■ 例如這兩支耳機長的很像
中頻上段 ■■■ ■■■ 這時候我就會用+號來再次強調出他們的不同
中頻下段 ■■ ■■ 當然也有加一格太多沒加又太少的情況..
低頻 ■■ ■■
低頻 ■■ ■■ 至於〉號 他跟+號的意思一樣
音場寬 □□□□〉 □□□□〉 單純為了視覺上更直觀而用於音場寬
音場深 □□□□ □□□□ <-兩支耳機音場深一樣 代表這兩支耳機等級差不多
高頻 ■■ ■■■■
中頻上段 ■■ ■■■■ 前者量感較少且遠小於音場寬 可理解為薄聲走向
中頻下段 ■■ ■■■■ 後者量感偏多且相等於音場寬 可理解為厚聲走向耳機
中低音 ■■ ■■■■ 大概就裝少和裝滿的差別
低頻 ■■ ■■■■
音場寬 □□□□ □□□□
音場深 □□□ □□□
高頻 ■■■ ■■■■■
中頻上段 ■■■ ■■■■■ 雖然這兩者的畫面都滿得很均衡
中頻下段 ■■■ ■■■■■ 也可以看到音場深(耳機等級)差不多
中低音 ■■■ ■■■■■ 但前者通常更重視靈活度
低頻 ■■■ ■■■■■ 後者則比較有大港、大場面的聽感
音場寬 □□□ □□□□□
音場深 □□□
高頻 ■■■ 也有像這種量感超出音場寬的
中頻上段 ■■■■ 這種情況就是這些頻段特別突出
中頻下段 ■■■■■ 像這支耳機就是特別飽滿暖厚
中低音 ■■■■■ 通常搭在中偏薄的系統會比中偏厚的系統更合拍
低頻 ■■■■ 可自行想像若你的系統也偏厚
音場寬 □□□□ 兩兩搭起來會發生什麼事...
音場深 □□□
高頻 ■■■ 所以與器材的搭配也是很重要的!
中頻上段 ■■■+ 初始值僅僅只能幫助你選擇口味
中頻下段 ■■■■ 之後還會因為不同器材的搭配而有不同面貌
中低音 ■■■■ 像是紅色處的增減是變得暖厚還是更趨中性而失去特色
低頻 ■■■+ 就看你怎麼理解或怎麼玩
音場寬 □□□〉
[耳罩式耳機三頻分佈表]
GRADO SR325i HF3 GH2 GH4 PS500e
音場深 □□ □□+ □□□ □□□ □□□
高頻 ■■■ ■■■ ■■■■ ■■■■ ■■■■
中頻上段 ■■■ ■■■+ ■■■ ■■■■ ■■■■+
中頻下段 ■■■+ ■■■ ■■■■+ ■■■+ ■■■■+
中低音 ■■■+ ■■■+ ■■■■+ ■■■ ■■■■■
低頻 ■■■+ ■■■ ■■■■ ■■■ ■■■■■
音場寬 □□□ □□□ □□□□ □□□ □□□□
GRADO HP2 RS1i PS1000 PS2000e
音場深 □□□ □□□ □□□+ □□□□
高頻 ■■+ ■■■+ ■■■■ ■■■■■
中頻上段 ■■■+ ■■■ ■■■■+ ■■■■■
中頻下段 ■■■ ■■■ ■■■■+ ■■■■+
中低音 ■■■ ■■■ ■■■■■ ■■■■
低頻 ■■+ ■■■+ ■■■■■ ■■■■■
音場寬 □□□ □□□ □□□□〉 □□□□〉
GRADO的耳機樣本為何特別多
因為這篇是因為接觸GRADO以來被啟發的
*大致上是比較滿的畫面和比較強調的三頻
高音比它牌亮、人聲和鼓聲也比它牌強調、音場深也比它牌更好
如果將音場深當作音響性看的話可能要再減個半格
*HP2使用GRADO原廠中空耳罩
然後的音場實際上會比RS1i還來的小半格
上述圖表僅僅考量音場和量感關係而作加權
拜耳 DT880 DT990 T90 T1 T1-2ND
音場深 □□ □□ □□+ □□□ □□□
高頻 ■■■■+ ■■■■ ■■■■■ ■■■■ ■■■+
中頻上段 ■■■■ ■■■ ■■■■ ■■■+ ■■■+
中頻下段 ■■■ ■■■■ ■■■ ■■■■ ■■■■+
中低音 ■■■ ■■■■+ ■■ ■■■■ ■■■■+
低頻 ■■■ ■■■■+ ■■■ ■■■■+ ■■■■
音場寬 □□□□ □□□□ □□□□ □□□□〉 □□□□〉
*品牌本身偏亮 聲音也比較有厚度
對於大部份的用家而言聲海和拜耳的三頻及空間感會比較健康一點
*DT990這一支我只有短暫接觸到會比較沒有把握些
*880/990為 05年以後的版本
AKG K701 K702 K712 K812
音場深 □□ □□+ □□ □□□+
高頻 ■■■■ ■■■+ ■■■ ■■■+
中頻上段 ■■■+ ■■■ ■■■ ■■■+
中頻下段 ■■ ■■ ■■ ■■+
中低音 ■+ ■■ ■■ ■■
低頻 ■+ ■■ ■■+ ■■
音場寬 □□□+ □□□□ □□□□ □□□□〉
*AKG聲
比較有飄逸感的聲音
低音大致上也都比較偏少
*702、K812…等會跟下面提到的ADX5000有一點像
但兩者最大的差別還是在於飄逸感
像702或是812會比較強調聲音往上散發的過程
但ADX5000則是在人聲為主的大前提下強調中高音
差別就在那個往上飄逸的FU
聲海 HD600 HD650 HD700 HD800 HD800S
音場深 □□+ □□+ □□+ □□□ □□□+
高頻 ■■ ■■ ■■■ ■■■■ ■■■
中頻上段 ■■■ ■■■ ■■ ■■■ ■■■
中頻下段 ■■■ ■■■ ■■ ■■+ ■■■+
中低音 ■■■ ■■■+ ■■ ■■+ ■■■+
低頻 ■■■ ■■■+ ■■■ ■■■+ ■■■
音場寬 □□□□ □□□□ □□□□〉 □□□□□〉 □□□□□
*品牌走向大致上音場都比較大
中頻突出的程度也比較不強調
*600系列較暗聲因此高頻只給他兩格
高頻如果再加半格應該也不會太過份
鐵三角 A900Z TAD400 W3000avn ADX5000 L5000
音場深 □□ □□ □□+ □□□+ □□□
高頻 ■■ ■■■ ■■+ ■■■ ■■+
中頻上段 ■■■+ ■■■+ ■■■+ ■■■+ ■■■
中頻下段 ■■■+ ■■■+ ■■■ ■■+ ■■
中低音 ■■■+ ■■■ ■■■ ■■ ■
低頻 ■■■ ■■■ ■■+ ■■+ ■■
音場寬 □□□〉 □□□□ □□□〉 □□□□〉 □□□□
*品牌走向人聲比較前傾整體音色也比較鬆暖
不過這幾支剛好是相對中性一些的....
*W3000avn比較沒把握
我記得蠻中性也蠻鬆暖的可是音場和低音印象有點模糊
Denon
Fostex THX00 D5000 A100 D7000 TH900
音場深 □□ □□+ □□+ □□+ □□□+
高頻 ■■■ ■■■ ■■■ ■■■+ ■■■■
中頻上段 ■■■■ ■■■ ■■■ ■■■+ ■■■+
中頻下段 ■■■ ■■■■ ■■+ ■■■+ ■■■
中低音 ■■■■ ■■■■ ■■+ ■■■ ■■■+
低頻 ■■■■ ■■■+ ■■■ ■■■+ ■■■■
音場寬 □□□〉 □□□□ □□□〉 □□□□ □□□〉
DENON和FOSTEX這兩家的關係比較密不可分~我就放一起了
品牌走向主要是凝聚快速的低音還有微微發暖聲的人聲
中低音跟grado不同點在於凝聚感和比較適當的量感
算是美日混血型
沒那麼美式也沒那麼日式
其他 Z1R UTOPIA
音場深 □□□+ □□□□
高頻 ■■■+ ■■■+
中頻上段 ■■■■+ ■■■■
中頻下段 ■■■■ ■■■■
中低音 ■■■■+ ■■■■
低頻 ■■■■■ ■■■■
音場寬 □□□□〉 □□□□
靜電 ESP950 Dharma SR009
音場深 □□+ □□□+ □□□□
高頻 ■■+ ■■■■ ■■■■
中頻上段 ■■ ■■■+ ■■■+
中頻下段 ■■+ ■■ ■■+
中低音 ■■ ■■ ■■
低頻 ■■ ■■■ ■■
音場寬 □□□□ □□□□ □□□□
*Dharma是動圈+靜電混合單體
平板 THROR LCD3 Ether C
音場深 □□□□ □□□+ □□□
高頻 ■■■+ ■■■■ ■■
中頻上段 ■■■■+ ■■■■+ ■■
中頻下段 ■■■■ ■■■■■ ■■
中低音 ■■■ ■■■■■ ■+
低頻 ■■■+ ■■■■■ ■+
音場寬 □□□〉 □□□□〉 □□□□
[總結]
大致上歐系耳機會留一點空間餘裕度
日系耳機會讓人聲比較強調(中頻比較滿)
美系耳機則三頻都強調而讓畫面更滿
靜電大致上都偏中高音
平板的話還沒有一個明確方向
早期的平板比較像靜電走勢
中後期的這陣子好像愈來愈強調飽滿感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