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結論效果超出我的預期,
intona usb isolator 3.0 5kV 完全打趴鐵殼USB 3.0 HUB + 明偉交換電源
系統歷程背景交待一下,從學生時代電腦喇叭,
Junglerex AF-21S -> Altec Lansing MX5021 -> Creative T20
接者踏入耳機與被動喇叭的世界,
因為從學生時養成長久使用電腦習慣,
即使現在系統有專職DAC有各式來源介面
但大部分聆聽來源是PC USB。
系統大置上2年前調整差不多,
或者說在升級上去的效益與金錢邊際效益太低,
只有在有限預算追求自己可以接收的聲音,
當時也有一直關注USB方面相關訊源優化,
舉例從電光火石 Supplier USB 、鐵殼HUB、iFi Audio iPurifier
最後選擇大家討論度最高與有感升級的鐵殼USB HUB + 線性電源,
當初一上也是明顯感受出底噪降低、背景更黑之類的改善。
最近因為疫情關係,週末待在家時間變多,
系統已經穩定2年多,是不是聽的習慣之後變得不像以前,
會有回家想主動聽音樂的衝動(迷之音:因為換換病沒發作),
在家時間一多,又開始檢視系統找尋系統弱處,
剛好最近版上有幾篇討論電源處理,
自然而然的就檢視到這一塊地方,
注意到最近一篇下面的推文,
討論到鐵殼USB、ifi USB 的處理方案,
看到某幾個推文intona USB 方案,
讓我想起GG大有過一篇相關心得,
多年前曾接手過GG大的物品(至今還在服役)
對GG大的發言有參考之處,讓我好奇起來intona 是何方神聖,
一查了功課發現是一家做工業用USB HUB
被音響玩家拿來使用備受好評,
當初工業用的塑膠外殼USB HUB就受到關注,
多年過去現在依然仍有USB HUB 產品販售,
代表有被市場接受並且有新的產品更新,
重點是價格波動不大,二手市場尋找脫手的不多,
這讓我尋找相關心得除了GG大,幾乎多是國外心得為主,都一面好評。
最後從官網上下訂intona usb isolator 3.0 5kV 版本,
4天後就到手上,UPS運送被海關拆封課了關稅。
對比最早USB 2.0 塑膠外殼,
變成 USB 3.0 鋁製外殼並可接受5V 2A 電源輸入,
另一方面會選擇的原因,是我原本沒有貼掉USB 5V PIN腳,
選擇intona 這樣也不用煩惱這問題。
產品開箱照
https://i.imgur.com/60KSsLA.jpg
開盒近照
https://i.imgur.com/5gLJ2Tn.jpg
系統比較心得,終於來到本篇的重頭戲,
原系統
PC USB 3.0 port
=> WireWorld Starlight USB 3.0 cable
=> CoolGear USB 3.0 HUB (USBG-3X4M)
=> Audioquest Diamond USB 2.0 cable
=> DAC
HUB 電源輸入 MSP 600 12V, Silvercom 6N銀 DC電源線
新系統
PC USB 3.0 port
=> WireWorld Starlight USB 3.0 cable
=> intona usb isolator 3.0 5kV
=> Audioquest Diamond USB 2.0 cable
=> DAC
無HUB電源輸入
上機背照
https://i.imgur.com/QloH1jP.jpg
上機正照
https://i.imgur.com/TaNELJK.jpg
結論心得,一開聲我就知道東西買對了,
改善幅度有種讓我從新體驗第一次上鐵殼USB的感覺。
首先背景更黑讓我聽到以前更多細節,聲音密度又提高一個層次,
低音變得更寬鬆Q彈,還有一種之前從未聽過的聲音細節。
聽我平常人聲為主的音樂,會有一點人聲發聲位置略為後退一點,
但聲音密度提升,人聲與配樂整體融和感與包圍感比以前更好,
人聲分離度依然保水準,有點不太會形容這個感覺。
初聽會覺得比之前來的小聲,會比平常的聆聽的音量開得更大,
但一點都不會不舒服,且聽得很輕鬆會一直想聽下去。
最後附記,想說音響討論各有各的偏好與選擇
想當初剛踏入音響坑,長期淺水關注這版,
也從這版上吸收許多相關文章與討論,想取之PTT回饋PTT
另一方面也感慨現在討論度不比從前,新玩家也越來越少,
大多一附藍芽耳機 + 串流訊原或手機搞定,
出門運動我也是戴個airpods pro + 手機就搞定。
現在的好聲讓我也開始尋找新的5V 2A 電源,
目前有關注plixir elite bdc 平衡電源,
若有其他不錯相關產品,也歡迎版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