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量測 我就得出來透個氣
說真的我沒看過 ASR 這個網站 假設他是 AP result 好了
機器量測有個問題 就是定量定性但是有個東西很難說明
就是他的測量環境
所以通常我們網站評測時 都是自己的網站跟自己的網站比
現在比較專業的網站 量測都是在設定比較好的環境下
以我自己的例子 我在沒有電源處理或是不是使用模擬的情況下
還沒測過 120 以下的結果 大多都在109 - 113 之間有的甚至
只有 78
但這跟人感覺的好不好聽其實關係不算很大 因為一般的音樂
動態範圍絕少超過 50 只要在 50 範圍內聽不到其他的聲音
就可以 (當然還是得看你系統的靈敏度)
量測網站如果是屬實測試 那代表在他的設定環境下 A 與 B
的差異 但這其實有點傷感情 量測網站通常拿的都是測試品
所以結果會比預期的好 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也有玩家自己花
錢去買各種被量測的物品 (跟量測儀器比起來 耳機通常都是
小玩具 大概只有超過 100 萬台票的耳機才堪比器材的價格
(量測的器材超過 500 萬台票是家常便飯(還有校正費)
如果是這類自己買耳機或是借耳機來測的 通常比較準
但是 公差是個很難講的準的東西 除非出廠時不合格商品的
限制設定得很嚴格 不然就只能祈求廠商很有品東西做的都
"差不多"
量測所無法說明的 往往是一個物品的公差 有時我們會看到
某物品在某某網站量的數值很漂亮 但是另外網站卻慘不忍賭
第一個我們要問的是他們量的是不是 "同一台" 這是個很可
悲的問題 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產品會被檢驗 所以"主動送測"
"自家測量" 的產品往往是不可信的
但是作為一個參考 這類東西還是有參考性
至於測量的範圍往往都是大家一樣 當然廠商對於公用的測試
也會有一套調整方法就是了
再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就是耳朵的聽感曲線 每個人從小到大
耳朵是一直在退化的 但退化的程度不一樣 人耳的聽力檢測其
時分成聽力檢測 還有聽力辨識度檢測 (板上有專門的醫生)
但聽力辨識度檢測 一般人往往沒機會做 這也會影響對於音
樂的解讀 所以器材好壞 實際的驗證上 是很困難的
每個人適合的東西都不太一樣
回到老話 可能的狀況下
實聽最準
至於量測方法的改良 輸出的音檔要夠"乾淨"的機器訊號模擬
那又是另一個故事 不然十條的互調失真要做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