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Beyerdynamic T1 3rd gen 地球動圈三代目搭配心得

作者: eddie0817 (寶寶)   2020-09-12 14:28:40
Beyerdynamic T1 3rd gen 地球動圈三代目搭配心得
我把上篇的文修飾統整在這篇比較完整,圖文多,建議用PTT好讀版,
花很多心思跟時間弄的XD
記得第一支破萬旗艦耳機就是2005年在AA團購的Beyerdynamic DT990 05,還是研究生的
我只覺得好貴,百葉窗外型看起來好潮,又是新版本,有個較舊的版本DT 990 Pro,跟同
學的HD650各有千秋,當時跟Grado RS1 + Gilmore Dynahi/寡國小民+蔡阿姨專用機
Philips CD880/電腦音效卡EMU-0404/噴火龍DAC,陪我渡過快樂初燒時期,之後就沒追
Beyerdynamic的耳機。
這幾年回來玩耳機短暫試聽過PTT大家推薦的地球動圈T1 2rd,只覺得性價比很高,但因
為沒有放太多心思在家用上,所以沒入手搭配。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8156499052_6cd27b5b0a_3k.jpg
直到上個月開始看到Takase大分享三代目情報很好奇,其中一個網站連結釋出圖片是從新
加坡代理,因為新加坡國際化程度高,一直都是跟歐美同步,很多新產品貨都進很快,之
前買HD820的經驗也是首批就到,馬上發訊息問Jaben SG,並且下訂說9月中到貨,沒想到
前天開會忙一整天,收到Jaben傳的這個in訊息,整個人都硬起來,馬上加了錢用Grab運
送過來。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297252198_3f5f69f5a3_b.jpg
主要是以旗艦耳機的價位來說,這廠實在是太佛心,應該要支持。
相關介紹跟開箱影片可以參考Takase大的文,對我唯一有小抱怨的是,原廠都已經特別強
調用好的7N OCC純銅線材了,且 T1 在平衡輸出的聲音比單端好已是大家的認知,但還是
配了迎合市場的3.5 mm轉6.3 mm端子單端線材,想玩平衡只能在另購原廠平衡線或換線了

設計理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rDpi2LhZg&t=327s
開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xdhc2pKBlM
宣傳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cFkzYmvXok
Head-fi 討論串
https://www.head-fi.org/threads/beyerdynamic-t1-3rd-gen-out-now.938562/
Review
https://www.stereo.net.au/reviews/beyerdynamic-t1-and-t5-3rd-gen-headphones-review
https://majorhifi.com/beyerdynamic-t1-3rd-gen-headphone-review/
外觀與設計
看Beyerdynamic原廠介紹,T1 3rd 的面板是參考了建築物的點狀設計,然後做了20種不
同的設計後覺得最完美的,T1跟新的T5都是一樣的面板設計,只是T5是封閉式,
原廠說整副耳機的配件幾乎都是從德國製的,而特別提到頭部整塊的絨布是義大利製的,
整體黑色的外觀顯的很內斂有質感,全黑的髮絲框架還有頭頂那塊印著Beyerdynamic字樣
的布,實在很好看阿。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10080463_f32a1f6111_h.jpg
當初看Takase大發的照片,對我其實可以接受,外觀對比一代舊款,覺得就是兩種不同風
格的設計,拿到一對比更是這樣覺得,中間面板的點點也沒這麼像蓮蓬頭啦,它的點圖案
跟大小都不同,但私心覺得三代如果沿用一二代的簍空框架會更棒阿。
在設計的影片沒有提到是否有換單體,但有國外的Reviewer提到認為新的T1與T5因為技術
規格相同猜測用了同一顆Tesla單體。
外觀與二代相比
Beyerdynamic LOGO變成了Y (Your)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32596156_c12bc105ee_6k.jpg
頭部的絨布更大塊了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32596406_8281f11946_6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31914063_4ca3c03dc1_6k.jpg
這個耳墊拆下來,大概花了半小時才裝回去,太需要技巧了XD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32761297_3e7c6022ac_6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31913678_e2bfc8816c_6k.jpg
這個海綿墊也是二代沒有的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32761497_ad2a0530df_6k.jpg
關於煲機
聽說過Tesla單元的地球動圈需要比較長時間的煲機,但我用LUMINIST SYSTEM ENHANCER
CD煲機碟配合之前分享過的煲機大密寶,以及常聽的音樂,用推力大的Gottomix AMP-44
耳擴分配器連續煲了快10天,應該可知大概的走向。
AMP-44是AMP-4的升級版,一次可以同時煲8支耳機或線材,4組獨立的音量控制,而且推
力又大,對我實在很方便,之前分享過心得。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07802143_760bcd35f3_6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08639332_6bbd6cbd1f_6k.jpg
而LUMINIST SYSTEM ENHANCER CD煲機碟這是一張原價 150 鎂,目前99鎂的專業煲機專輯
,相較於紅白噪音,它提供更全面的頻率,原廠宣稱用它可以把時間縮短從24 小時到 5
小時。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08643942_f6fc8c3a20_c.jpg
本煲了兩天就想分享心得,可聲音一直在變化,主要是剛開聲雖然也是暖聲,但是糊感很
重,人聲樂器黏在一起,位置也很退,但大概在四天過後到第八天,聲音就趨向穩定,變
化沒這麼大,我自己煲過這麼多耳機跟線材,覺得與其一直強調時間幾千小時,其實質也
很重要,大推力的機器跟一些特定的音樂對熟化有一定的效果,我插電腦或是推力小的
DAP放煲跟接耳擴有很大分別。
現在玩耳罩家用對比耳道沒有這麼燒跟用心,主要小孩關係,耳罩只有跟Jaben收的T1
1st ,HD820/800s,AKG K701,Sendyaudio Aiva平版以及OBravo HAMT-3 MKII,只能針
對手邊有限器材做比較。
關於低阻
T1從一、二代開始就只提供了600歐姆高阻抗版本,不像之前DT990時期有三種不同阻抗給
人選擇,中阻抗250歐姆,高阻600歐姆,燒友一般都會盡量選擇高阻版本,我也是,雖然
對耳擴的功率推力的需求變高,但至少聲音比較穩定,音場跟層次感也會更好,耳擴的音
控也可以用到比較後面的段數,讓機器有更好的發揮空間。
但這次新的T1與T5都直接改成32歐姆低阻版本,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應該就是這幾年便攜耳
機系統的快速發展帶動市場走向有關係,不管是耳道還是隨身DAP,便攜耳擴等,不是每
個人都願意或是有條件玩電源,居家空間的限制也是造成消費型態改變,隨身DAP的推力
也越來越大,不少人在家還是聽DAP或接個小耳擴。
在Head-fi 的T1 3rd 討論串裡,已經很多人針對這個提出看法,低阻對於便攜器材有很
大的優勢,包括Astell & Kern T1p就是32歐姆的T1 2rd,為了讓AK的機器有更好的匹配
與發揮,但也考驗阻抗匹配的問題。
這裡有一篇技術文提到DT880在不同阻抗的影響,以及是否需要耳擴,有興趣可以參考。
https://www.headphonesty.com/2019/04/headphone-impedance-demystified/
聲音走向以及與DAP適用性
既然為了迎合便攜系統走向低阻,一定要先試試DAP推的效果。
試聽器材:
DAP:LOTOO 墨菊/ PAW S1
耳機: T1 3rd
我先配樂圖墨菊DAP聽,它在單端跟平衡都提供了最大500 [email protected]歐姆,推力一樣大只是聲
音走向不同,我先用3.5 mm單端聽,果然是32歐姆,high gain音量在51/100左右對我就
夠音壓,這個跟推一些動圈IEM一樣的程度,一樣先聽Olivia Ong的歌,這首在不同器材
組合聽了N遍,前奏的樂器結像清晰,吉他刷弦的聲音清楚,且不尖刺,中低頻人聲細膩
飽滿,位置剛好,很抓耳,整體稍暖聲,中高頻柔順形體感好且帶點甜美,雖然是開放式
但是維持了很棒的成像跟細節(地球動圈優勢),但延伸感覺上不太去,如果習慣聽直衝腦
門的高頻,或是靜電類型的耳機,可能會覺得它偏暗,Head-fi 有位Mungam 量了T1 3rd
的頻響說是1K-3K 中高頻位置有一個很明顯的drop,不曉得是不是這個原因,但引起不少
人質疑量測準確性,可能還需要更多專業評測網站去量測,才更有參考性。
整體協調性還不錯,順耳耐聽,只是人聲位置對我有點稍遠,且細節跟分析力感覺不太夠
,對比於HD820,T1 3rd溫潤的底聲非常的耐聽,聽些爵士人聲真的是種享受。
T1 3rd 的縱向音場在墨菊直推下,表現已經有一定水準,但可能是它比較溫暖,橫向有
點受限制的感覺,比較像是一個橢圓形,但不影響整體的感覺,當然一對比推的好的
HD800s落差就很明顯。
在低頻的表現,聽Adele 25的歌,前奏的低頻力道真的是神猛,這就是地球動圈的神威嗎
?沒有預期在開放式耳機聽到這種低頻,對比於HD800s,深度跟擴散感好很多,
精準且拳拳到肉,且最重要的是在大動態的背景音樂下,人聲與樂器的形體感很好也不會
亂,馬上又放了哥吉拉怪獸之王OST,好過癮,這大概是我近期聽這張專輯最滿意的耳機
之一,不知不覺聽完整張專輯,在想封閉式的T5 3rd 低頻會不會更好?
它中低頻的暖聲跟飽滿感,有人提到是因為單體上的海綿墊關係,是可以拆掉的,如果把
它裝上T1 2nd 可能有一樣的效果,我不確定Takase大提到的Beyerdynamic的新專利是不
是這個在單元上的海綿墊,也不確定是不是這個墊造成1-3K頻響下沉。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32761497_ad2a0530df_6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32761647_5543a4b410_6k.jpg
接著試樂圖的PAW S1小尾吧,如果低阻是為了迎合便攜帶,那至少也要能用這台來推,規
格上寫到PAW S1在4.4 mm平衡是[email protected] ohm,而3.5 mm單端是70 [email protected] ohm,這些是實
測數據,平衡比單端大,但是根據原廠說法,兩者差異要在high gain音量90以上才分的
出來,因為樂圖機器的音量與輸出是呈現類似指數增加,而非線性,越後面輸出越大,但
通常也會越粗聲,用T1 3rd 試正好,我的PAW S1用的是澤豐的數位線材,屏蔽做的好,
現在接手機外出干擾小很多,但我這裡只想知道推力,所以接電腦聽。
3.5 mm high gain 在 74/100 左右夠音壓,算是較後面的輸出,可以推的動,但老實說
離推的好還差很多,尤其是對比剛剛的墨菊,人聲較粗,毛邊跟顆粒感很重,一聽就知道
控制不好,失真比較大,32 歐姆雖然很多設備都可以提供足夠的音壓,但是也很考驗對
單體的控制力,尤其是對比IEM較大單體的耳罩,非要用PAW S1聽的話還是建議要用4.4
mm,至少推力大很多,T1 3rd 還是很反應前端,我連帶試了幾個DAP如小墨菊,SONY
NW-ZX507表現都不同。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31910158_0a93786b33_6k.jpg
上耳擴的差異
我用了家用耳擴Headamp GS-X Mkll跟另台隨身耳擴Phatlab Chimera,應該可以很清楚知
道T1 3rd 的實力跟適用性。
試聽器材:
電腦:電子花車
https://tinyurl.com/y6mmzept
播放軟體:Roon Core
USB卡: JCAT USB CARD FEMTO
DC電源線: 老虎魚DC線材: Oyaide DC頭 Cardas線基
線電: Plixir 5V
DAC: Chord Qutest+ Plixir 5V 線電+Crystal cable diamond USB電源線
Amp: Headamp GSX-Mk ll low/mid gain /Phatlab Chimera low gain
耳機: T1 3rd
DAP:墨菊
墨菊+Phatlab Chimera
我想知道T1 3rd 對於前端或是耳擴的敏感度,就比較有無Chimera,Phatlab家最新的管
晶混合隨身耳擴, 做為SASSY II的後續機型, 這一系列推耳罩都沒太大問題, 4.4 mm
平衡的輸出功率達1W,而3.5 mm的推力較小,現在手邊只有單端線材可以試。
對錄線材是Toxic crystal cable piccolino 4 wire,另外不用Phatlab 另台Phantasy
ll 是因為阻抗太低,輸出變壓器找不到合適輸出給它,失真很嚴重,這台較合適阻抗60
歐姆以上的。
一上Chimera,在墨菊線性輸出2 Vrms下即使是用3.5 mm low gain音量只需轉到7點鐘就
夠大聲,對於墨菊直推人聲的位置變的更前面,背景動態變的很強,橫向音場也大了些不
過32 歐姆真的不好搞,音量轉這麼一點就非常大聲,動態強到有點轟耳,找不到一個理
想的區間,放大倍率對T1 3rd 還是有點太強,記得這台推600歐姆的T1 2nd 完全沒問題
,非常搭,這次放棄。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32757672_b09340bc4d_k.jpg
Chord Qutest(Plixir 5V線電)+Headamp GS-X Mkll
GS-X Mkll有個優點,它的Gain 有三段,L:1X, M:12.5X, H:21.5X,low gain才一倍
實在很合適推IEM或是低阻耳罩,而且它的音控是DACT的平衡級進式DACT-CT24, 24段數
的音控,鍍金的接點,串連式設計,SMT電阻,左右誤差在正負0.05dB左右,THD小於
0.0001%,可以慢慢轉,不至於突然爆衝,低阻或高阻抗耳機都有優勢。
Qutest 一樣設定輸出2 Vrms,low gain下音量需要轉到2點鐘方向夠音壓,聲音實在跟單
用墨菊跟Chimera推差太多了,主要是人聲與樂器的分離度,細節跟分析力的提升,本來
暖聲底的T1 3rd ,在這兩個前端組合下,本來隔層紗的人聲,瞬間被拿掉那層紗且清晰
很多,除了底聲合適之外,而因為GS-X Mkll low gain下輸出控制的很好,在驅動低阻耳
機不會像隨身耳擴轉一點音量就輸出太大,而且即使是推IEM一點底噪都沒有,背景動態
轟是不存在的,或者可以選擇mid gain 音量10點鐘左右,動態更飽滿一些,是目前試到
現在最滿意的組合,系統還是需要搭配。
小結:
1.GS-X Mkll的聲底,它是屬於中性但偏亮調性,如果搭一些本身比較刺激的耳機,如在
我手上的耳機推HD820跟OBravo HAMT-3 MKII相對沒這麼搭,而相對暖底聲的耳機如T1
3rd 跟HD800s或是LCD系列反而很搭,我自己聽HD820比較常聽Y佬做的管耳擴。
2.T1 3rd 的低阻特性真的不是很好搞,其實反而更吃前端搭配。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31912808_ae2bba68c6_6k.jpg
Chord Qutest(Plixir 5V線電)+YY製真空管耳擴
這台是台中MYAV/AA 的資深DIY前輩YY517做的耳擴,人很低調謙虛,是用6as7/6080架構
下去改的,也是燒料用盡,全Nordost Odin 2 機內線,杜蘭銅箔輸出電容,芬蘭Khozmo
48段音量控制器,日本Tango輸出變壓器,唐竹6061鋁機箱,NIB西電WE 63年 421A真空管
,還有TFK德律風根的CCA,組這台大概等了半年多,算快的,光是管就大概花了四萬多XD
推T1 3rd 只需要約11點鐘方向夠音壓,而HD820則需要到1點鐘左右,這時候就凸顯出
Khozmo 48段VR的優勢,音量以及輸出控制非常精準,因為段數多,每一段增加的幅度不
大,所以自然對這種低阻耳機有加成效果,與Headamp GS-X Mkll的味道完全不同,推起
T1 3rd將本來的飽滿厚實的中頻又更柔化,且密度跟形體感更好,非常的細膩,杜蘭銅箔
電容的韻味真的很棒,而燒料的闢性通常很重,搭不好容易太過於偏,但功力就在那,不
互相影響還能交織出綿密的音樂性跟活生感,蠻喜歡的,雞蛋挑骨頭就是因為柔化了,分
析力跟動態自然沒有晶體機好,不過機器就是要互補才有意思。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32757667_9755104ff1_6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31912683_c09481d14a_6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823/26754916707_b133eb6e2d_3k.jpg
T1 3rd對比HD820
HD820用了兩年多,陸陸續續已經煲了上多小時,跟800s兩隻不同走向都蠻喜歡的,820我
是配Aegis 8跟Toxic Medusa 2wire,為了公平比聲音換回原廠線。
在人聲的表現上,兩者差異很明顯,820中頻相對比較凹,人聲退了一大步,高頻延伸細
膩,尾音拉比較高,透明度較好,T1 3rd除了更暖聲飽滿之外,中高音相較下就很明顯感
覺有點被切掉,稍暗,但聽Olivia Ong的Fly Me To The Moon,Susan Wong或是藤田惠美
這類的人聲,獨特的嗓音給人一種很慵懶的感覺,用T1 3rd 聽真的讓人很陶醉,好抓耳

820是密閉式耳機,自然分析力跟細節好,但老實說T1 3rd這個表現並不差,比同是開放
式的HD800s更棒,兩者雖然都是暖聲底,但T1 3rd 明顯在樂器的結像跟解析,甚至是動
態都較好些,介於兩者之間,但800s自然在橫向音場寬度以及縱向深度都比T1 3rd好很多
,寬鬆自然,真的要分其實都三支都蠻喜歡,手邊的五台耳擴種類多,都可搭到滿意的聲
音。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31918523_3217c1c504_5k.jpg
T1 3rd 對比OBravo HAMT-3 MKII
特斯拉動圈對比海爾氣動式高音+銣鐵動圈,HAMT-3 MKII需要比較大的區動力,GS-X
mkll需轉到與HD820同樣的位置,儘管阻抗只有56歐姆,與T1 3rd相比根本大相逕庭,兩
隻截然不同的耳機,HAMT-3 MKII因為氣動高音單體的關係,它的中高音能量感非常強,
這種能量感是很明顯在我其他耳機如HD820, HD800s, Sendy audio Aiva上感受不到的,
很有特色,結像立體清晰,喇叭單體的氣動高音貼在耳朵旁邊唱歌,感受實在很特別,但
缺點也明顯,闢性很強,要玩好不容易,在GS-X mkll 驅動下,能量感太強,高音刮耳刺
激,且人聲位置很遠,空洞,這支我手邊只有Phatlab Phantasy ll跟YY的管耳擴配起來
比較搭,且暖聲線材更合適。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32766042_de2d2110d4_5k.jpg
T1 3rd 中頻人聲溫潤厚實抓耳,低頻下淺力道強,擴散感好,中高音稍暗,HAMT-3 MKII
中頻人聲較瘦,人聲遠,低頻淺(可調),中高音量感強(稍微刺激)。
T1 3rd 對比 T1 1st
我手上的一代可換線,線材不同實在不好比,在打心得前在新加坡又買不到二代二手來當
場AB,就不分享聽感,留給燒友們比較,但根據自己試聽二代,以及Head-fi大家的心得
,三代從本來的半開放式改成開放式設計,一二代上是金屬網,三代加了塊海綿墊上去,
耳罩的側壓也改變,不少人都提到比二代中頻更暖,高頻更暗,音場也大些。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32757807_7e78176f3b_5k.jpg
換線心得
我手邊沒有T1的線材,不過以三代的底聲,我自己會配些線條感好一點,偏亮一點的線,
銅線就是Toxic BW22 V2 8 wire,純銀線材如Siltech Duchess Crown,澤豐的Silver
dragon等,就不配Aegis 8,但前幾天已經傳訊息給Toixc Matt,要做條T1端子對CM 2
pin female轉接線,這樣手邊的50多條升級線都可以配,並找出喜歡的,我也會直接做平
衡的4 Pin XLR接頭,如果是二代的用家且有買原廠平衡線材,也可以留著直接用,較不
影響本來的走向。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31957698_482f7ab585_4k.jpg
結論:
1.T1 3rd的暖聲底是確定的,人聲抓耳,中頻飽滿且密度高,只是可能溫潤厚實的聲
音風格對比2代會認為不夠乾淨,但不影響自家引以為豪的解析力跟動態,以開放式耳機
來說對比HD800s更好,也不輸HD820,只是高音有點暗,這可能跟海綿墊有關係。
2.T1 3rd剛開聲很暖糊,需要給他一點時間且配合推力大的機器去煲,效果更好。
3.T1 3rd 改成低阻老實說只是圖個方便,讓便攜器材如DAP,甚至是手機有足夠的音
壓,但是很考驗耳擴的輸出跟控制力,反而很難搞,我手邊的耳擴也只有音控段數多且是
級進式VR的Headamp跟YY製真空管耳擴發揮較好,一般便攜可能容易輸出太大而爆衝。
4.線材我會配些解析更高的,例如銀線。
5.外觀我可以接受,還蠻喜歡的。
6.Your Beyerdynamic,你的拜爾動力,你的,好拜爾不買嗎
阿斯
一點不專業搭配心得 僅供參考
感謝
開箱照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00410693_299809e244_6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01252027_47ddec9f89_6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00410538_878e2b9c05_6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01251622_c5c15c05db_6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01095241_371a5a1450_6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01251027_926fbfa51c_6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01251197_e69075eb7c_4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00409213_ac40a3b7aa_6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00409088_a5fb5fd649_6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00408368_06d28c16a3_6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01094256_1dbdfb4da8_6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00408668_92ff25ed0d_6k.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300407678_296c623fff_6k.jpg
作者: get951753 (get951753)   2020-09-12 14:29:00
作者: a951l753vin (qmo.shuo4)   2020-09-12 14:35:00
肩膀推
作者: takase (............)   2020-09-12 14:38:00
eddie兄關於搭配的心得很詳細,考不考慮發一篇到head-fi上?不過看來不能再套用以前推初代和2nd的設定...得要重頭摸索關於那片海綿,實際上是多層不同密度的海綿熱壓合而成理論上,能夠得到最理想的吸音效果,只吸收目標頻段,而不損耗整體能量太多,大概是這樣至於單體的變化..目前可以確認的就是單體正中心低音管的材質有改這樣,原本是藍色玻璃纖維材質,變成乳白色不同材質
作者: kevin234567 (kevin)   2020-09-12 14:45:00
心得真完整,感覺玩法跟z1r蠻相似的
作者: Ikaruwill (浮き世から舍てられし)   2020-09-12 14:48:00
看來耳罩作低阻只是讓它好發聲,要發好聲就得傷腦筋了
作者: dzwei (Cout<< *p << \n ;)   2020-09-12 14:49:00
這些心得看下來 T1-3rd聲音走向好像阿米龍
作者: breadf ( Lifting Turn )   2020-09-12 14:53:00
看拆海綿之後裡面就長得跟2nd很像了XD
作者: kungchihiao   2020-09-12 14:57:00
每次都像在看論文XD跪著看完推
作者: addy7533967 (火爆刺香腸)   2020-09-12 15:01:00
推推,期待勇者拆海綿
作者: eddie0817 (寶寶)   2020-09-12 15:10:00
這個海綿 有人拆了 ,我不敢拆 怕裝不回去XD
作者: n796885 (Kwama)   2020-09-12 15:23:00
作者: sungx (火拳波波)   2020-09-12 15:23:00
推eddie大心得,下次要開箱nuc了嗎?XDDD
作者: TS01923141 (ASPROS)   2020-09-12 15:28:00
推推
作者: ddik32 (睡覺睡到飽)   2020-09-12 15:46:00
看來從1st改到3rd 聲音重心越改越下面了 32歐感覺會比600歐的更難搞 不只耳擴控制力要很好 音量調整也要更精準
作者: robin30518 (阿陽)   2020-09-12 15:50:00
慢慢往阿米龍靠攏的fu!?
作者: jjoes77tw (泫我)   2020-09-12 15:54:00
有E大就先推,拜耳這次下訂決心要讓玩家煩惱前端啦!要不以前高阻抗就是無腦大力沒煩惱~
作者: dzwei (Cout<< *p << \n ;)   2020-09-12 15:58:00
雖然我覺得往阿米龍調音靠攏並非完全不好 起碼用中性解析的前端去推 不但不會出冷聲 好聽的機會很大
作者: eddie0817 (寶寶)   2020-09-12 16:17:00
J大真的,低阻真的考驗 耳擴的音量控制XDd大 請問阿米龍是哪一隻 ?
作者: breadf ( Lifting Turn )   2020-09-12 16:39:00
amiron
作者: zoraruru (ruru)   2020-09-12 16:41:00
感謝e大分享我昨天聽T1 3rd和Amiron Wireless感覺音色表現差異蠻大
作者: dzwei (Cout<< *p << \n ;)   2020-09-12 16:43:00
我是明天要去 阿米龍的聲音我還記得 (畢竟前用家) 到時候再比較比較吧~ 因為鍵盤試聽很像XD阿米龍Home和Wireless聲音也有差 我覺得....
作者: zoraruru (ruru)   2020-09-12 16:44:00
可能那塊海綿墊有慢慢的在做調整?
作者: eddie0817 (寶寶)   2020-09-12 17:13:00
期待d大試聽感想
作者: isley196 (衝動是魔鬼)   2020-09-12 17:48:00
作者: electronicyi (電子益)   2020-09-12 17:53:00
推eddie大大
作者: CactusFlower (仙人掌花)   2020-09-12 18:01:00
唉 純論訂價 現在只剩拜耳跟舒爾兩家佛心了
作者: hornisse0416 (Beryo)   2020-09-12 18:04:00
請問產地是?
作者: eddie0817 (寶寶)   2020-09-12 18:10:00
它上面是寫made in Germany ,原廠影片也有講。
作者: st93042 (寂寞難耐)   2020-09-12 18:15:00
home 跟wireless我覺得差蠻多的推詳細
作者: purplesky911   2020-09-12 18:25:00
花了點時間看完 超詳細~讚
作者: enamelcord (娶妻當娶殤不患♥)   2020-09-12 18:31:00
推推太強大了~看得好心動XD
作者: Himmelsens (Heris)   2020-09-12 18:39:00
推分享!! 看來地球動圈依舊欠煲
作者: hornisse0416 (Beryo)   2020-09-12 18:51:00
感謝
作者: purplesky911   2020-09-12 18:51:00
其實在還蠻安靜的環境下 封閉式耳機的分析力跟細節不見得比開放式好 他另有自己的問題
作者: enamelcord (娶妻當娶殤不患♥)   2020-09-12 19:00:00
之前聽覺得T1 3rd旁邊那隻封閉的比3rd糊@@
作者: eddie0817 (寶寶)   2020-09-12 19:12:00
那應該是新的T5,好期待有人能分享 這兩隻差異,應該不是封閉 開放這麼簡單。
作者: yankeefat (本人內建試製51cm連裝砲)   2020-09-12 19:21:00
T5真的糊
作者: purplesky911   2020-09-12 19:22:00
en你懂我XD
作者: eddie0817 (寶寶)   2020-09-12 19:37:00
T5 好慘XD 那感覺單體應該還是不同呀
作者: zoraruru (ruru)   2020-09-12 19:38:00
旁邊的T5 3rd我也有聽,但是上一支T1 3rd帶給我的衝擊太大,導致我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我印象中覺得T5的紗感似乎比較輕,可是其他網友覺得比較糊,所以我現在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記憶了 XD
作者: lll156k1529 (吃雞腿)   2020-09-12 19:41:00
T5就是比較清亮聲音線條比較軟 拜耳中的小清新
作者: enamelcord (娶妻當娶殤不患♥)   2020-09-12 19:42:00
對隔壁T5也沒印象,戴上只覺得不喜歡迅速放下(炸)
作者: lll156k1529 (吃雞腿)   2020-09-12 19:42:00
不要什麼都覺得糊啦 多試幾種曲風也許會發現不一樣的東西(壺生氣了但T5是很難讓人喜歡 音色偏門 素質又比不上T1
作者: enamelcord (娶妻當娶殤不患♥)   2020-09-12 19:45:00
稀薄的印象大概是T1東西是清楚的,但旁邊會有一層像光暈的東西,有種舒服的懶洋洋感,隔壁T5是一團軟趴趴的東西(?),記不清楚了也說不出個有所以然。@@"硬要找類比會想把T1 3rd和VOCE放一起,把T5 3rd和RS1e單端放一起,不過還是差很多很不精準就是了。@@但這兩隻我怎樣都不會聯想到T1 2nd囧
作者: Ikaruwill (浮き世から舍てられし)   2020-09-12 19:49:00
我用初階Dap去聽是覺得T1比T5糊
作者: lll156k1529 (吃雞腿)   2020-09-12 19:50:00
"旁邊有一層像光暈的東西"這怎麼跟eva講的法師靈氣有點像XDDD
作者: yankeefat (本人內建試製51cm連裝砲)   2020-09-12 20:07:00
我聽完T1再聽T5 感覺就是更暖糊朦朧感非常重T1三代塞了兩片棉墊的話 T5就是四片的感覺
作者: aegis43210 (宇宙)   2020-09-12 20:12:00
怎麼有點像在評HD600的升級版?
作者: eddie0817 (寶寶)   2020-09-12 20:30:00
Aegis大去音響展聽看看呀
作者: aegis43210 (宇宙)   2020-09-12 20:40:00
9/10有去圓山,但沒排到,汗
作者: purplesky911   2020-09-12 22:52:00
RUN IN的時候應該蠻痛苦的XD 如果我是E大的話一方想趕快分享 一方面又很猶豫到底好了沒簡直煎熬XD
作者: bh2142 (瀕臨絕種的Emacser)   2020-09-12 23:42:00
拿給我Run就不會有什麼猶豫的問題了(x
作者: uneso (忘東忘西不忘你)   2020-09-12 23:55:00
推,圖片很漂亮,真想聽看看聲音XD
作者: Miyukan (tissue)   2020-09-13 00:23:00
去圓山聽過,只覺得相對於二代聲音貌似變暖了些,也沒那麼亮,剩下的耳朵已經疲勞和木耳,聽不出來。
作者: tedcat (動靜:MSN暱稱為主)   2020-09-13 00:50:00
看完這個心得 我感覺可以省錢不買t1了!(我有hamt3/he6se/srh1540)
作者: a951l753vin (qmo.shuo4)   2020-09-13 00:56:00
DT880在不同阻抗的技術文 裡面提到驅動平衡輸出的常用方法也會影響聲音品質,因為輸出阻抗實際上已加倍。阻尼係數將降低2倍,因為兩個放大器都對平衡放大器的源阻抗有所貢獻(輸出阻抗增加了一倍)。失真會增加,因為等於驅動2組非平衡... 蠻有趣的論點
作者: nekolenlen (貓貓連連)   2020-09-13 10:40:00
T1 3rd剛聽完 很討喜的聲音,相信run開後一定會更香
作者: PhonexH (等待)   2020-09-13 11:45:00
目前看起來3rd應該可以去聽聽看
作者: tedcat (動靜:MSN暱稱為主)   2020-09-13 11:52:00
我是用ta10/d90+thr-1,詳情可搜尋我的文章,不過設備沒有大家那麼高檔
作者: a951l753vin (qmo.shuo4)   2020-09-13 12:04:00
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耳擴RCA入XLR出通常會變爛 除非一開始就是XLR輸入
作者: eddie0817 (寶寶)   2020-09-13 12:26:00
啊?A 大 小弟聽Headamp 是RCA入 單端出。
作者: TS01923141 (ASPROS)   2020-09-13 14:21:00
剛剛去音響展聽完,真香的聲音暖聲,解析定位都很棒
作者: dzwei (Cout<< *p << \n ;)   2020-09-13 16:41:00
剛剛聽完 我覺得不差 說是暖聲 但好像也沒到阿米龍那麼暖空間感音場真的不錯 但是沒自己的設備跟音樂不能保證就是了
作者: eddie0817 (寶寶)   2020-09-13 17:29:00
對呀d大,雖暖聲底,但分析力還是很棒。
作者: yankeefat (本人內建試製51cm連裝砲)   2020-09-13 17:47:00
隔壁T5比較像阿米龍
作者: kevinau (Kevin)   2020-09-13 19:18:00
看起來T1 3rd蠻值得期待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